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期低切高挂开窗引流治疗肛周脓肿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5年,我科对84例各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低切高挂开窗引流治疗,其中一期治愈82例,另2例为双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虽经低切高挂、开窗引流,但因术后换药不当而形成肛瘘,二期行肛瘘手术治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龄12~68岁。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下60例,其中皮下脓肿3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5例,后马蹄形脓肿4例;肛提肌以上脓肿22例;肛提肌上下并存2例。内口位置在截石位6点43例,2点29例,11点、9点各4例,12点4例。1.2手术方法:肛周脓肿切开的主要目的是使脓液充分地引流,但仅仅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2.
对于肛旁脓肿的治疗,传统的治疗就是尽早切开引流解除病人的痛苦。虽然暂时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但因没有处理内口(感染源的问题)而形成了肛瘘。给病人带来了长期的痛苦。我们针对肛瘘形成学说,在切开引流的同时把内口切开,去除了继续感染的因素,消灭了肛瘘形成的因素。改变了传统的治疗肛旁脓肿的治疗方法。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明显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治疗时间。是在单纯性脓肿切开引流的基础上作了简单的改革。方法简单,愈合快,无肛瘘的发生。容易推广,临床使用价值高,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肛管和直肠周围有丰富的蜂窝组织,容易感染形成脓肿,肛旁脓肿约95%以上将形成肛瘘。过去我们采用二期分治即先切开排脓引流,待半年后,脓腔缩小形成瘘道后再行肛瘘手术。从1996年2月起,通过20例肛旁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外洗方坐浴及抗生素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次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我科采用一次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4岁,平均32岁;病程4~12d。直肠后间隙脓肿1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1.2治疗方法: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食指探入肛内,摸清脓肿部位及范围,查找有无原发内口。然后用分叶肛门镜观察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性硬结、溢脓,以观察内口的位置。在肛缘外侧脓肿的顶部作一放射状小切口,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周围脓肿)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7固始县李店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肛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观察组,59例)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组(对照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末次随访采用Wexner肛门功能量表评价肛门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肛门功能Wexner总评分均<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均可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但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8例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一次性治愈122例,治愈率95.3%,6例复发.疗程20~40 d,平均25.4 d.122例经1年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无后遗肛瘘,无肛门失禁、畸形,肛门功能正常.结论 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对肛周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小,术后瘢痕形成小,有效防止了肛门变形、肛门失禁,缩短了疗程,减轻患者需多次手术的痛苦,保护了肛门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肛旁脓肿一次性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收治的79例肛旁脓肿病例.其中42例为单纯切开引流.37例在切开的同时行挂线治疗。结果:切开组治愈率64.3%,切开挂线组治愈率94.6%.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治疗婴幼儿肛旁脓肿的方法.正确地寻找及处理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肛旁脓肿行Ⅰ期根治性手术的疗效。方法:对78例肛旁脓肿患者交叉设计分成两组。分别行Ⅰ期根治性手术(RS)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ID),比较术后疗效。结果:RS组病人术后形成肛瘘的发生率远低于ID组。而并发症却无升高趋势,且明显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结论:Ⅰ期根治性手术治疗肛旁脓肿疗效满意,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肛瘘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慢性炎性病变。肛腺感染后形成肛周软组织炎 ,通常在肛门直肠周围相关间隙形成脓肿 ,早期手术切开引流可及时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并防止间隙内脓肿蔓延到其他间隙而导致病情复杂化 ,无论手术切开或脓肿自行破溃 ,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形成肛瘘 ,实际上这种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急性症期和慢性炎性阶段。直肠内的粪便、细菌滞留在肛隐窝导致肛腺炎 ,属内源性感染灶 ,通常称为瘘管的内口 ,肛门旁的原切开引流口或自行破溃口则称为外口 ,连接内、外口的通道称为瘘管。临床上绝大多数肛瘘属上述“腺源性肛…  相似文献   

11.
骶前囊肿继发感染并外瘘长期不愈合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前囊肿合并感染形成肛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该病起病隐匿,多无临床症状。合并感染形成肛瘘,临床医生往往以高位复杂性肛瘘或肛旁脓肿予以切开引流,但很难奏效。笔者5年中,诊治了3例骶前囊肿继发感染合并外瘘,他们均做多次手术引流,但瘘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现将治疗经过及手术中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40岁,4个月中因肛旁脓肿切开排脓3次,术后伤口形成瘘管,流分泌物及脓水。检查后正中距肛缘8cm处有一瘘口,探针探入14cm深。沿此瘘管注入造影剂50ml,摄片见骶前有9cm×10cm光滑显影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婴幼儿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将63例肛周脓肿婴幼儿分成3组,分别采取脓肿局部切开引流、脓肿扩大切开引流和脓肿切开挂线治疗,对治疗后的肛瘘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脓肿扩大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的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部切开组(P〈0.05)。3组创口愈合时间、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肛管静息压,局部切开组、切开挂线组明显低于扩大切开组(P〈0.05)。结果表明,一次性行扩大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肛周脓肿是指发生在肛周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大多是由肛窦炎蔓延引起,后期多形成肛瘘。治疗此病以往多采取分步进行,先在脓肿期切开引流,待形成肛瘘后再进行瘘的根治术,但有的病例不形成肛瘘而间断形成脓肿,有的病例虽形成肛瘘但常伴随脓肿发作,这些情况都使得治疗时间长,常呈被动性,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我们采取一次性根治术,经临床50例实践,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70岁,平均365岁。病程2~8d,平均5d。40例伴发热,T375℃~39℃。其中30例为第1次发作,查体见肛周红肿明显,波动阳性,直肠镜可见…  相似文献   

14.
顶端旷置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低位瘘管截管留桥管道搔刮 ,原发内口切除 ,顶端搔刮旷置相应肛缘开窗 ,同时于病变对侧打开肛管后深间隙与开窗处形成对口引流 ,简称顶端旷置对口引流术 ,治疗原发性高位肛瘘 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年龄 2 1~ 58岁 ,平均年龄 31岁。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0年 ,平均为 1 5年。单纯性肛瘘 2 1例 ,复杂性肛瘘 9例 ,其中后位半马蹄型肛瘘 14例 ,全马蹄型肛瘘 3例。 2个外口者 8例 ,3个外口者 1例。脓肿自溃成瘘者 6例 ,脓肿切开遗留成瘘者 2 4例 ,其中切开引流 2次…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内口切开挂线 ,硅胶管引流治疗直肠后间隙脓肿 10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1~ 5 2岁 ,平均 4 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 4~ 9d ,平均 5 5d。其中 2例曾行切开引流仍不通畅。 7例合并有单侧或双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式 采用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臀高俯卧位 ,消毒扩肛后 ,指诊检查脓肿位置及大小。,于肛后位正中作一纵形切口 ,用血管钳分离肛尾韧带达脓腔 ,排出脓液后 ,用食指钝性扩大创口 ,使引流通畅 ,取脓液作药敏试验。若脓腔延及左右两侧者 ,可在相应处开窗…  相似文献   

16.
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2 0 0 1年 ,我院肛肠科采用急诊行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各类肛周脓肿 1 2 6例 ,近远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 1 2 6例 ,男 1 0 2例 ,女 2 4例 ,年龄 2个月至 76岁 ,平均 36.3岁。瘘管性脓肿 1 2 0例 ,非瘘管性脓肿 6例。其中肌间隙脓肿 95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3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 4例 ,肛后间隙脓肿 6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5例 ,肛周皮下脓肿 5例 ,结核性脓肿 2例。1 .2 手术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 2次。取左侧卧位 ,肛周皮肤术野常规消毒、敷巾 ,在肛周行 6点注射麻醉 ,然后注射脓肿周围 ,充分局麻后…  相似文献   

17.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0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 ,但术后肛瘘及脓肿再发的发生率较高 ,给病人带来 2次手术的痛苦。我们应用 1期脓肿切开引流术加挂线术处理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使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和脓肿再发。现将我院1986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有随访资料的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10 4例 ,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和 1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全组患者 10 4例 ,男 85例 ,女 19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年龄 38 2岁 ,35岁以下者 82例 ,占 79 8% ;单纯切开引流组…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58d,3岁以下婴幼儿24例,14岁以下小儿12例。低位肛瘘26例(单纯性肛瘘18例,复杂性肛瘘8例),高位肛瘘10例(单纯性肛瘘8例,复杂性肛瘘2例)。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氯胺削静脉麻醉。将左手小指或食指润滑后伸入肛门内,右手持球头探针从外口或切开排脓口向直肠方向缓缓探人,直抵肛内,手指感觉探针于手指问最薄弱处引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旁脓肿致病原因和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的17例肛旁脓肿采用选择性切口排脓、彻底清理脓腔和全层缝合创面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愈合9例,切口轻度裂开6例,重度裂开2例。裂开的患者经过换药很快痊愈。治疗时间最短10 d,最长22 d,平均疗程13 d。结论正确认识并理解肛旁脓肿的概念以及采用选择性切口排脓手术治疗肛旁脓肿的有效性以及此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1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率为100%。102例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94例使用抗生素。随访病例中,单纯脓肿切开引流的脓肿复发率为13.9%,后遗肛瘘发生率为71.2%。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无1例脓肿复发或后遗肛瘘发生。结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大多可作出诊断,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为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最佳术式,抗生素的使用不应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