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高海拔地区 ,移居人群在高原习服过程中 ;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代偿性改变 ,而心电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作者在对高原地区某部 3 90名青年人进行体检时发现 ,入藏 2~11年的部分青年人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电轴右偏现象 ,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7~ 2 0 0 0 - 0 6对驻地海拔为 3 5 0 0~ 4 5 0 0 m的 3 90名男性青年人进行正常体检 ,年龄 2 0~ 2 8(平均2 5 .4 )岁 ,入藏时间 2~ 11年。追溯既往史所有受检者移居前心电图均示正常 ,无心电轴右偏史。1.2 方法 用日产 CARDIOFAX- 5 15 1型单导心电图机作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3例肺心病患者和 35例正常对照者的动脉血氧分压 ,同时测量心电图上QT离散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组的QT离散度 (6 8 1± 2 3 6 )ms大于正常对照组的 (33 6± 11 2 )ms ,P <0 0 1;肺心病患者中呼衰组的QT离散度 (78 6± 2 3 7)ms大于非呼衰组的(4 8 2± 17 4 )ms ,P <0 0 5。结论 QT离散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密切相关 ,检测QT离散度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杜智敏 《心脏杂志》2000,12(2):143-143
近年来 QT离散度 (QTd)与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 ,平原地区正常人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 QTd会发生什么样变化 ,目前尚未见有报道。为此 ,作者对急进高原地区的15 2名正常人进行 QTd测定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及方法1本组共 15 2人 ,均为汉族 ,男 110人 ,女 42人。年龄 2 2岁~ 5 6岁 ,平均 39岁。进入高原地区前经体格检查正常。且均是从平原地区—北京、西安、武汉等大都市乘飞机在 12 h内进入海拔 2 80 1m的高原。该地区大气中氧分压仅为 70 % ,属于干旱荒漠地区。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海拔3300—3650米低氧分压即环境性缺氧状念下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改变,测定169例正常青壮年QT间期及QT离散度,结果世居藏族组和移居组的Q-Tcmax和QTcd分别为(408.32±47.83),(33.03±13.02)ms,(408.92±32.40)ms,(31.47±13.29)ms,QTc间期正常值范围为(335—488)ms;(330—462)ms,组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在海拔3300—3650米有QT间期延长,但QT离散度并没有延长,说明在环境性缺氧的状态下心肌各部位复极离散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将我院资料较完整的 138例患者 ,分心肌梗死发病 6h内 (72例 )和 6h以上 (6 6例 )两组 ,测算术前和术后第 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结果发现 ,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 (P <0 .0 1) ,且发病 6h以内组显著小于 6h以上组 (P <0 .0 5 ) ;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 4 .2 %和 7.6 % (P =0 .394 )。结果提示 ,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 ,介入治疗施行得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活动平板试验前后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 QT离散度变化 ,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 QT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 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41例冠心病患者与 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活动平板试验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QT离散度变化。 结果 运动前 ,运动高峰冠心病组 QT离散度分别为 (47.84± 11.19) m s,(6 2 .16± 10 .45 ) ms(P<0 .0 0 1) ;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分别为 (2 4.2 2± 15 .15 ) ms,(2 3.11± 14.43) ms(P>0 .0 5 ) ,运动前、后两组相比 P均 <0 .0 0 1。以运动中 QT离散度≥ 5 0 m s判为异常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86 .2 % ,特异性 88.9% ,预测准确性 87.5 %。 结论 冠心病组活动平板试验中 QT离散度进一步增加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 QT离散度无变化 ,提示运动高峰时较大的 QT离散度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 QT离散度是活动平板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120个市(县)级医院、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27 669例健康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其与海拔(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气温(X3)、年平均相对湿度(X4)、年降水量(X5)、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表土黏粒百分率(X8)、表土有机质含量(X9)、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X10)的关系。结果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回归模型:ˇY=40.10-0.005 784X5-0.320 7X6+0.105 2X8+4.681X9±4.34,并用ArcGIS10.0软件中的插值法内插出中国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的分布图。结论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也可用空间分布图直观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成年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 60岁以上 369例高血压患者 ,脉压均大于60 mm Hg以上进行分析 ,按平均压 <118mm Hg和≥ 118mm Hg分为二组 ,再以脉压 60~ 80 mm Hg,81~ 10 0 m m Hg,>10 0 mm Hg分为 3个亚组。结果  (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QT离散度 ,逐渐增加 P<0 .0 1。 ( 2 )脉压相同而平均压分别 <118mm Hg与≥118m m 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QT离散度 ,无明显差异 ,而平均压≥ 118mm Hg组的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压均高于平均压 <118m m 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 ,QT离散度 ,相关性较收缩压 ,舒张压更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 1例成功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1例未进行PT CA及支架植入术经常规治疗冠心病的QT间期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1 PTCA及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比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1) ;2 PTCA及支架植入组术后与未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的QT间期离期度比较 ,术后患者比常规治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减少 (P <0 0 1) ;3 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从而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高原特殊低氧环境,在高原(尤其海拔>4000m)易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治疗,预后极差。我们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海拔2820m)对8例急性高原肺水肿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8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高原医学学术研讨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其中5例合并高原脑水肿。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5±7)岁。均为汉族。发病时海拔高度在4200~4800m,其中7例是由平原地区5d内直接进入海拔4200m以上地区,1例是当地居民。8例均于进入高海拔地区72h内发病。(2)方法:患者经常规处理后均经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离散度 (QTd)是否可以反映区域性的心肌复极差异。方法 正常对照 (对照 )组和心肌梗死 (心梗 )组各有 12 0例 ,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人工测量各导联QT间期 ,计算QT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心梗组QTd明显增加 ,分别为 (5 6 3± 17 8)ms与 (10 0 9±5 4 3)ms,P <0 0 0 1;但两组之间存在很大交叉 ,无法确立参考值。最长QT和最短QT在两组的导联分布呈现一致趋势。心梗组全部 12导联QT间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平均QT间期分别为 (397 0± 4 6 8)ms与 (36 7 3± 2 2 8)ms ,P <0 0 0 1。不同梗死部位各亚组之间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 =0 6 36 ) ,未见到与梗死部位相关的区域性QT间期改变。结论 QTd增大常与QT间期延长同时出现 ,QTd增大从整体上反映了心肌复极异常 ,但是不能代表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地区泌尿外科老年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海拔 2 2 6 0 m的中高原地区 ,对 5 2 8例 6 5岁以上各类泌尿外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就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 8例 ,男 4 6 2例 ,女 6 6例 ,年龄 6 5岁~ 89岁 (平均 70 .4岁 )。病史 3d~ 19年 ,在海拔 2 2 6 0 m~36 80 m高原居住生活均在 5 1年以上。其中前列腺摘除术 2 75例 ,膀胱、肾脏肿瘤切除术 172例 ,泌尿系取石术 4 6例 ,肾积水肾切除术或肾盂造瘘术 2 3例 ,外伤肾修补术 6例。1.2  其它系统合并症 高原心脏病 37例 ,高血压 16 2例 ,高血脂 84例 ,冠心病 5 1例 ,…  相似文献   

13.
李玉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785-1787
目的观察移居高原不同时间的汉族人群与世居高原藏族人群肺通气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方法在海拔4300 m高原,以移居3年以内和3年以上汉族和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共141人为研究对象。结果 (1)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内的汉族青年的FVC、PEF、FEV1、FEF25-75%参数明显高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移居4300 m高原3年以上的汉族青年的肺通气参数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无明显差异。(2)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上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当地藏族世居者,而3年以内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与当地藏族世居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海拔4300 m高原,世居藏族低氧通气反应钝化,红细胞无明显升高,世居高原的藏族对低氧的反应是建立在遗传和基因水平的。而移居的汉族人群通过加强低氧通气反应这一自身的代偿机制进一步适应低氧环境,但过度的代偿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山病昏迷型(又称脑型、高原脑病或急性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山病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我们在海拔3656m地区收治1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皆为移居汉族。初入或再入高原或由高地进入更高地者。进入高原头3天发病者达93例,4~6天21例,7天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人作QT离散度测定,患者中随机抽取50 例进行美托洛尔治疗,并和未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健康人(39.48±7.92 ms vs 34.35±10.62 ms, P<0.05);(2)左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58.4 3±8.94 ms vs 39.91±10.13 ms,P<0.01);(3)高血压患者伴心率失常者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55.36±9.33 ms vs 38.71±7.96 ms,P<0.05);(4)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其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者QT离散度明显增加.美托洛尔治疗使QT离散度明显缩短,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老年冠脉狭窄患者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 :连续测量了 6 8例冠状动脉狭窄老年患者 PTCA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 QT间期与 QT离散度 (QTd) ,并与 5 3例无狭窄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较无狭窄组 QT间期显著延长 ,QTd明显增加 (QTm ax分别为 :45 3± 43m s和 392± 35 m s;QTc-max分别为 :482± 49m s和 439± 37ms;QTd为 74± 33m s和 2 9± 15 m s;QTcd为 78± 37ms和 32± 17m s,P<0 .0 1) ;PTCA使 QT间期缩短 ,QTd缩小 (QTcm ax:术前 482± 49ms,术后 1周为 45 2± 40 ms;QTcd在术前 78±37ms,术后 2 4h内 6 3± 2 6 m s,术后 1周为 6 0± 32 m s;QTd在术前 75± 34 m s,术后 2 4h内为 5 8± 2 5 ms及术后 1周 5 6± 31ms,P<0 .0 5 )。结论 :心肌灌注增加明显缩短 QTd离散度 ,表明心肌复极获得改善 ,这可能有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与血浆内皮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对 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耐量试验在梗死后第四周进行 ,第一天血样本也检测内皮素水平。所有对象在抽血当天同步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测算QT离散度。以QT离散度为因变量 ,以 9个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和血浆内皮素水平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和 /或简单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各亚组内皮素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 ,QT离散度与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组空腹血糖也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 ,但QT离散度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其它自变量均未被选入方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第一天内皮素水平 (16 0 .5± 2 3.0ng/L)和QT离散度 (86± 19ms)高于未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119.7± 15 .2ng/L ,6± 13ms) ,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45 .0± 14.7ng/L ,P <0 .0 5 ) ;此两组QT离散度与内皮素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94和 0 .84,P均 <0 .0 1)。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是QT离散度增大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57例室性心过速患者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T离散度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1] 。本文观察 57例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患者 QT离散度 ( QTd)和校正后的 QT离散度 ( QTcd) ,旨在探讨 QTd、QTcd与室速的关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将 57例室速患者分为 3组 ,特发性室速组 2 5例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1 4~ 57(36.56± 1 4.43)岁 ;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组 2 3例 ,男性 1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9~ 77( 4 6.7±1 6.47)岁 ,其中病毒性心肌炎 6例 ,冠心病 1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4例 ,风心病 2例 ;尖端扭转型室速组 9例 ,男性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 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 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α、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r=0 564,P<0 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但ACEI是否影响QT间期离散度 ?本文将 12 0例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分为服用ACEI组和对照组 ,在服药前后分别测定QT间期离散度并统计在观察期间再次心梗的发生率。结果服用ACEI组QT间期离散度明显下降 (P <0 0 1) ,再次心梗的发生率也下降 (P <0 0 5)。急性心肌梗塞后服用ACEI可降低QT间期离散度和再次心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