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C-5013是沙利度胺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衍生物,其抗肿瘤机制包括抗血管形成,抑制细胞因子信号和免疫调节效应及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临床试验表明,其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黑色素瘤及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双磷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支持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近年来双磷酸盐通过激活γδT细胞在MM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MM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双磷酸盐在MM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迄今已报道1000种以上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它们为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发生机理和治疗策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体外模型。本文就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主要特性、鉴定内容、建系情况和细胞系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药物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发挥控制肿瘤生长作用。而细胞复制为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所共有的特点,但是现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选择性不强,因此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胃肠道上皮、头发根部)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并对机体重要器官如肝、肾、心、肺等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在化疗期间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计划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免疫调节型抗肿瘤药物香菇多糖相关内容。方法根据文献和专利报道,从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向综述。结果香茹多糖具有剂量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不宜手术的癌症患者,延长肿瘤病人存活时间,防止手术后癌症复发症以及乙型病毒型肝炎治疗。结论香菇多糖是理想的免疫调节药物,其应用尚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造血细胞异常导致髓内无效造血,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细胞减少。其发病是一个累及多基因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干细胞基因异常、微环境改变和免疫机制缺陷在MDS的发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与MDS发生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caspase、细胞周期调控基因、WT1、线粒体DAN、肿瘤坏死因子、Fas/Fas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变有免疫学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砷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中为学者发现As2O3通过诱导细胞调亡及部分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大量研究表明,砷化合物通过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运也道,破坏线粒体跨膜电位,改变胞质钙离子(Ca^ )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活化caspase家庭,与巯基氧化或交联及下调Bcl-2活性等选择性诱导某此肿瘤细胞凋亡,为临床使用砷化合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实体肿瘤提供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从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不只对发现新药有巨大潜力,还可为设计理想的新药提供独特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皂苷是一类较复杂的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许多中药如人参、三七、威灵仙、知母、远志、桔梗、柴胡等都含有皂苷。皂苷除了溶血、杀精、细胞毒作用以外,有些皂苷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胆固醇、保肝、降血糖、抗微生物和心血管活性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近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从珙桐科植物喜树中分离出的羟基喜树碱(HCPT)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对MDS的治疗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初步研究了HCPT对MDS细胞系MUTZ-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以期为临床MDS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汐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汐他滨(decitabine)又称为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是一种2'-脱氧胞苷类似物。1964年由Pliml和Storm首次合成。1968年研究证实地汐他滨有抗肿瘤活性且表现为剂量相关的双重机制,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低浓度时具有去甲基化作用。1993年Zagonel等报道小剂量地汐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效,地汐他滨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肯定。2006年5月2日FDA已批准地汐他滨用于MDS治疗。我们就地汐他滨药理学及近年来在MDS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罗朝蕊  刘霆 《华西医学》2012,(5):779-78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疾病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多数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近年来发现DNA甲基化异常与MD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去甲基化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引入到MDS的治疗中。现将指导MDS患者临床合理使用去甲基化药物的生物学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近年发现,一些MDS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表明免疫异常至少在部分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血液系统的克隆性疾病,具有无效造血、异常分化、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等特征。特异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的关系已经确立了几十年,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表明了个体基因突变的重要性。MDS最新的分子异常包括下基因的突变:TET2、TP53、RUNX1、ASXL1、IDH1/IDH2、EZH2、RAS等。本综述介绍了MDS目前最新的分子标记及其在疾病生物学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及免疫抑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苦参碱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相关性死亡、抑制肿瘤细胞黏附、侵袭与转移,以及逆转肿瘤耐药性、联合用药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笔者拟就苦参碱抗肿瘤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导致髓内无效造血,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细胞减少。其发病是一个累及多基因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干细胞基因异常、微环境改变和免疫机制缺陷在MDS的发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与MDS发生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caspase、细胞周期调控基因、WT1、线粒体DNA、肿瘤坏死因子、Fas/Fas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变及免疫学异常等。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异常造血、无效造血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是一种多因素异常所致的多步骤病理过程.现就近年来关于MDS的细胞免疫异常、细胞凋亡、染色体异常以及基因异常在其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MDS免疫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近年发现,一些MDS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表明免疫异常至少在部分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 ,外周血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常伴有感染或 /和出血 ,部分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 [1 ]。本病治疗难度大 ,疗效肯定的方案较少。我科自 1 997年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诱导分化剂治疗 MDS,有效率达 74%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54例患者均按照 FAB分型确诊。治疗组 2 7例 ,男1 4例 ,女 1 3例 ,年龄 1 4~ 59岁。RA1 1例 ,RAS2例 ,RAEB1 1例 ,RAEB- T 3例 ;对照组 2 7例 ,男 1 2例 ,女 1 5例 ,年龄 1 5~ 60岁 ,其中 RA 1 2例 ,RAS …  相似文献   

19.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无效造血及具有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风险。MD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失控及表观遗传学改变均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将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地西他滨及免疫调节剂来那度  相似文献   

20.
29例20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 (2 0q - )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常见的非随机核型改变 ,其发生率约为 5 % [1] ,仅次于 - 5 /5q -、- 7/7q -和 8。以往关于 2 0q -MDS的文献中 ,除了Wattel[2 ] 和Campbell[3] 分别报道 8例和 15例外 ,其余均为零星病例报道。为了评价 2 0q -MDS的临床、血液学及预后特点 ,兹将我院 1985年以来发现的 2 9例伴有 2 0q -的MDS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资料总结并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  从 1985年 5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共诊治了 6 2 7例MDS患者 ,其中 2 41例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