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原发癌中以异时性多原发癌较多见,而同时多原发癌则少见.我院自1981年开展纤维胃镜检查以来,共行胃镜检查8533例,仅发现1例上消化道多原发癌,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女性,6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半月伴消瘦来我院作胃镜检查,镜下发现食管下段近贲门处菜  相似文献   

2.
关于脏器的多原发癌是 Billroth 在1893年首先报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报告不断增多。对于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1932年 Warran 和 Gafes 提出的:(1)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2)每个肿瘤有其特殊的病理形态;(3)必须明确地排除为他癌的转移。在1973年 Luna 又提出多原发癌分三类:(1)是多中心源性;(2)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经右胸行En-bloc切除的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食管多发癌的发生率为9.6%。8例患者皆为男性,7例吸烟大于20包/d×年,4例嗜酒。病理皆为鳞癌。主癌灶多累及食管全层,次癌灶多为原位癌,部分病例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全部患者接受食管癌En-bloc切除及胃食管左颈吻合术。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12.5%,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生是区域癌化的结果;采用Lugol碘液染色下胃镜活检可提高食管多原发癌诊断率;行全食管切除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率;食管多原发癌发现时多偏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从1879年Billorth报导多发性原发癌后,随着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以及长期存活的病例增多,多发性原发癌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渐增,尤其国外文献不仅二种、三种原发癌,最近陆续报道一个病人可患六种原发癌。1973年在意大利举行国际多原发癌的会议。  相似文献   

5.
陈燕青  王家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58-176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多原发癌(MPC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11年收治的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有无吸烟史、先证癌及治疗、第二原发癌及治疗和两者发病的间隔时间及转归。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一、二原发癌均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A组)和第一、二原发癌非均位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B组),比较其发生间隔时间有无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生存率。结果:在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岁。除1例同时性MPCs外,先证癌与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间隔年限为0.5年~20年。28例病例中有12例患者的先证癌和第二原发癌先后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器官,占42.9%。资料中有6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数年后,于放射野发生第二原发癌。A组患者MPCs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颈部多原发癌好发于上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放疗有关;放疗可能降低第二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头颈部多原发癌的治疗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等选择。第二原发癌常于先证癌治疗后数年发生,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国内18篇文献中的大肠多原发癌141例,连同本院3例,做一综合分析。大肠多原发癌的发病率约占大肠原发癌的0.6~10%。平均年令为44.6岁,低于国外(55岁)。本文资料97例中,男65例,女32例。本文100例中同时性大肠多原发癌36例,异时性大肠多原发癌64例。其中双重癌25例,异时性大肠多原发癌64例。其中双重癌25例,平均间隔时间为67个月,最长可达252  相似文献   

7.
早期消化道双原发癌1例许齐鲍继桂上海市杨浦区肿瘤防治院(上海200082)自1889年Bilrath报告首例多原发癌以来,每年均有多原发癌病例报告。但早期消化道双原发癌病例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胃食管早期双原发癌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9岁。198...  相似文献   

8.
讨论近年来尽管临床医生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有一定提高,但仍有约70%的多原发癌被误诊为复发癌或转移癌而疏于治疗。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率,必须注意鉴别诊断,主要为:①发生于两个器官的原发癌,其组织学类型可以各异,而转移病灶与原发癌组织类型相同;②新的原发癌多是单发的,而转移  相似文献   

9.
本院收集了我院自1972年至1985年间485例大肠癌中18例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3.75%),其中同时多原发癌8例(44.4%),异时多原发癌10例(55.5%)。首发癌部位无一定规律,后发生的原发癌多见于降结肠及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双原发癌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原发癌 (doubleprimarycarcinomas)是指同一个体先后患 2种原发性恶性肿瘤 ,它属于多原发癌的范畴。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收治了 10例发生于消化系统的双原发癌患者 ,现将其发病特点及诊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其发病时间及生存状况见表 2。表 1  1 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 (岁 ) 第一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第二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  1 男 65胃窦低分化腺癌根治术乙状结肠腺管癌肠段切除术 化疗2 女 54胃窦低…  相似文献   

11.
食管多原发癌和食管贲门双原发癌较少见,国内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仅在0.8%~2.4%。我院自1972年1月至1992年12月切除食管贲门癌710例,其中食管多原发癌和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5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全部恶性肿瘤的2.70 %(50/1848),其中双原发癌47例,三原发癌3例;7例次为同时发生,46例次为异时发生。首发癌发病部位高低顺序为消化道、乳腺、肺,第二原发癌高低顺序为消化道、肺、乳腺、生殖系统、鼻咽。经综合治疗,死亡病例中位生存期10个月,2例8年生存。结论 多原发癌易与复发转移癌相混淆,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对于诊断明确的多原发癌,应予根治性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获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多原发癌是指同一宿主在同时或异时发生两个以上原发癌而言。本文报告6例发生在女性生殖器的多原发癌,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我院1962~1989年收治59例宫颈癌伴发其他原发癌,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发生部位和治疗进行讨论。多原发癌71.2%发生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该两系统是多原发癌的易感器官,由于原发癌和复发转移癌两者处理预后截然不同,第二原发癌如能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采用手术或放疗,辅以化疗,疗效良好。本文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及21%。  相似文献   

15.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发生多原发癌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诊断手段的更新,发现更多的多原发癌,对多原发癌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多原发癌的发病率、发病机理、好发部位、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976年1月至1995年6月共收治多原发癌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66岁,同时癌1例,异时第二原发癌5例,异时第三原发癌1例,多原发癌部位以结直肠癌占多数,共6例次,其余分别为乳腺癌3例次,胃癌2例次,胆囊癌1例次,回肠癌1例次,子宫癌1例次,多原发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根据1932年Warren提出的诊断标准,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有重要临床意义:1.勿轻易将第二原发癌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治疗。2.对第二原发癌如能及时诊断治疗,预后同原发癌同样良好。3.对不同器管的同时原发癌应尽可能一期切除,以免丧失时机。4.结肠癌的同时多原发癌转移多见,手术时应探查全结肠,以免遗漏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p53、CyclinD1和Ki67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符合标准并确诊为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第二原发癌标本进行p53、CyclinD1和Ki67的检测。结果: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0.2%、65.1%。p53的阳性表达与间隔时间、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inD1及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与CyclinD1、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313,P=0.041;r=0.319,P=0.037)。结论:p53、CyclinD1、Ki67蛋白高表达与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中的表达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提示第二原发癌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燕青  王家东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2):1758-176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多原发癌(MPC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11年收治的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有无吸烟史、先证癌及治疗、第二原发癌及治疗和两者发病的间隔时间及转归。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一、二原发癌均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A组)和第一、二原发癌非均位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B组),比较其发生间隔时间有无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生存率。结果:在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岁。除1例同时性MPCs外,先证癌与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间隔年限为0.5年-20年。28例病例中有12例患者的先证癌和第二原发癌先后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器官,占42.9%。资料中有6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数年后,于放射野发生第二原发癌。A组患者MPCs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颈部多原发癌好发于上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放疗有关;放疗可能降低第二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头颈部多原发癌的治疗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等选择。第二原发癌常于先证癌治疗后数年发生,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癌是头颈部较难控制的癌瘤之一。主要由于患者多属晚期及上颌窦局部解剖关系比较复杂等不利因素,致使各种治疗方法均难理想地发挥其治疗效能。上颌窦癌较少发生转移,原发癌控制与否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曾针对原发癌采取了多种治疗方策,疗效虽不断有所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