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贝母素甲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浙贝母总生物碱在0.059 2~0.295 9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97.74%)、精密度(RSD=2.05%)、重复性(RSD=3.22%)结果良好。对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磐安(0.53%)、缙云(0.52%)、象山(0.52%)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东阳(0.44%)居中,鄞州(0.41%)、舟山(0.38%)产区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则低于其他产区。结论 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磐安、缙云、象山产区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半夏药材水提组分中相关毒性物质基础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产地对半夏毒性物质含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UV法、HPLC法、酸碱滴定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半夏水提组分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其可测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的半夏总有机酸含量依次为湖北半夏〉山东半夏〉贵州半夏;琥珀酸含量依次为山东半夏〉湖北半夏〉贵州半夏;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湖北半夏〉山东半夏〉贵州半夏;麻黄碱含量依次为湖北半夏〉贵州半夏〉山东半夏;鸟苷含量依次为湖北半夏〉山东半夏〉贵州半夏。毒性大小为:湖北半夏〉山东半夏〉贵州半夏。结论产地对半夏相关毒性物质的含量与毒性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且半夏毒性大小与总有机酸、总生物碱含量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小全 《海峡药学》2011,23(6):50-52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 对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半夏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氯仿超声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nm波长下测定经不同炮制方法 炮制后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水煮半夏、姜制半夏、矾制半夏、姜矾制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壮药矮陀陀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条件,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溶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提取次数、缓冲液p H为考察因素,优选壮药矮陀陀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条件。采用优选的含量测定条件,测定18个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药材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优选的含量测定条件为溶剂用量(三氯甲烷)20 ml,超声处理3次,每次超声15 min,缓冲液p H为4.5。18个产地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在0.6~11.98 mg/g之间,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隆林县、田林县在10月份采收的药材总生物碱含量最低。结论:优选的含量测定条件可用于测定壮药矮陀陀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及该药材的质量控制。该药材生物碱含量与产地、采收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楮实子生物碱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楮实子生物碱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酸性醇回流法提取了楮实中的总生物碱,依照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0 nm波长下测定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取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和回收率(98.52%),RSD为0.91%。不同产地的楮实子药材中所含生物碱的含量为7.98 mg/g至23.53 mg/g不等。结论楮实子生物碱含量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基原半夏的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基原对半夏质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酸性染料比色法、酸碱滴定法、HPLC法、经典急毒实验法,进行半夏、水半夏药材中总生物碱,总有机酸,麻黄碱、鸟苷、琥珀酸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不同基原总生物碱、总有机酸、鸟苷、琥珀酸含量均为半夏〉水半夏,麻黄碱含量为水半夏〉半夏。一日内按最大给药量给小鼠灌胃半夏、水半夏生品混悬液分别为34.8g/kg、38.4g/kg(按含生药量计算),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70.7倍、298.7倍以上,连续观察14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结论不同基原半夏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毒性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半夏毒性大于水半夏,且其毒性大小与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四川不同产地厚朴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四川产区优质种质资源筛选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水滴定法分别测定16批四川不同产地二十年左右树龄的木兰科植物厚朴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6批四川不同产地川厚朴中总生物碱含量为3.3978 mg﹒g~(-1)~6.9111 mg﹒g~(-1),其中峨眉山市的茶地村、丰收村、荷叶村、黑水村四个产地厚朴的总生物碱含量较其他产地高,分别为6.0625±0.1715 mg﹒g~(-1)、6.2058±0.1850mg﹒g~(-1)、6.9111±0.0662 mg﹒g~(-1)、6.0490±0.0809 mg﹒g~(-1),都江堰龙池镇虹口景区观风沟和丫口产区川厚朴总生物碱含量则低于其他产区,分别为3.3978±0.0519mg﹒g~(-1)、3.4380±0.0670mg﹒g~(-1)。结论:四川境内厚朴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尤以峨眉山市生物碱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南充半夏不同部位总生物碱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白权  李敏  贾敏如  唐远  吴秉真  郭力  万丽 《中国药师》2004,7(12):977-978
目的: 比较四川南充半夏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南充半夏不同部位都含有总生物碱.结论: 鉴于半夏皮及须根中含有较多的总生物碱,因此半夏在加工过程中去除皮及须根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姜半夏药材及其配方颗粒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姜半夏药材及其配方颗粒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含量差异。结果及结论山东姜半夏生物碱含量略高于配方颗粒,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山东半夏不同炮制品相关毒性物质基础含量与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考察炮制对相关毒性物质基础含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UV法、HPLC法、酸碱滴定法和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半夏、清半夏水提组分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其可测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相关物质基础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总有机酸、总生物碱和鸟苷含量大小为半夏〉清半夏;琥珀酸、麻黄碱含量为清半夏〉半夏。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半夏、清半夏水提组分MLD值为301.2g/kg和374.4g/kg,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342.7倍和2912.0倍。结论炮制对山东半夏相关毒性物质含量与毒性有一定的影响,半夏毒性大于其炮制品清半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醇处理方式对半夏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急性毒性进行观察与评价,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醇处理方式制备半夏不同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各供试品溶液与空白对照液,在波长41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各样品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按照经典小鼠急毒试验方法,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测定最大给药量(MLD),考察半夏75%醇渗、75%醇提(MTD)值,30%醇提组、30%醇渗组(MLD)值,连续给药观察14天,记录各组动物体重变化,毒性症状谱及死亡情况。结果半夏不同醇处理提取(75%醇渗、75%醇提、30%醇提组、30%醇渗组)中总生物碱含量为75%醇渗液>75%醇提液>30%醇渗液>30%醇提液;总有机酸含量为75%醇渗液>75%醇提液>30%醇提液>30%醇渗液。急毒研究结果显示,半夏75%醇渗MTD可达94.4 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734.2倍;半夏75%醇提MTD可达99.2 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771.6倍;半夏30%醇提MLD值为295.2 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 296.0倍。半夏30%醇渗MLD值为291.6g.kg-.1d-1,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268.0倍。结论提取温度和醇提取浓度对半夏毒性相关物质基础含量影响较大,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部位均在高浓度醇溶液中含量最高,总生物碱的提取还受温度影响,而总有机酸受温度影响不大。急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醇提取样品毒性大小与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晓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20-121
目的从半夏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法在625nm处测定半夏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半夏中多糖含量不同,平均加样回收率99.11%,RSD为1.33%(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5,(12):1682-1685
目的:对全国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方法:收集了28个批次来源于全国7个不同产地、21个不同地区的麻黄药材,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药材中的总生物碱。结果:有10个批次的麻黄药材(占全部批次的35.7%)达不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80%),且28个批次的样品中两种生物碱的总质量分数最高与最低相差45倍,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最高与最低相差33倍。结论:所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市售麻黄药材以草麻黄为主,有效成分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劣质情况较为严重。有必要加强麻黄药材的市场监管,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居群半夏中总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以琥珀酸为对照品,以二级微商法确定滴定终点,测定不同居群半夏中总酸的含量.结果:不同居群半夏总酸含量差别较大,其范围在0.415%-0.591%之间,以四川安岳半夏的总酸含量最高,山东单县的含量最低.结论:电位滴定法测定半夏中总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总酸在不同居群半夏间差异较大,为半夏的规范化种植、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的含量,综合分析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分布的异同点.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LC-MS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川贝母样品中总生物碱和9种异甾体生物碱的含量,利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产地及基源均对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和单体生物碱的含量分布影响较大,青海卷叶贝母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白喉乌头所含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对药材进行提取,结合酸溶碱沉和萃取的方法从药材中提取白喉乌头总生物碱;利用紫外光谱对经过酸性染料络合的生物碱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新源县、巩留县和昭苏县所产白喉乌头原药材中含有总生物碱分别为2.246,4.682和3.597 mg.g 1;回归方程为Y=11.5X+0.121,r=0.999 6,乌头碱浓度在6~36μg.mL 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白喉乌头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其结果可为该药材的活性和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川芎的适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对川芎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3个采收期和6种干燥加工方法川芎中水分、挥发油的含量,HPLC法测定了阿魏酸的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5月10日~30日,挥发油的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降低,阿魏酸含量则明显增加;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油的含量以水洗后晒干法损失最大,其他方法差异不明显;阿魏酸以微波干燥的含量最高,远红外干燥法的次之;总生物碱以远红外和农户烘干法的含量最高。结论川芎最适宜的采收期以每年5月20日(约农历小满)后10 d为宜;加工方法以产地农户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商品等级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Durashell C18色谱柱(250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冰乙酸溶液(B,三乙胺调pH5.0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用上述方法对48批延胡索药材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测定了延胡索药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3),平均回收率为96.19%~97.59%,RSD为1.19% ~2.81%;48批延胡索样品中6种生物碱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的延胡索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说,不同商品等级延胡索中生物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二级延胡索质量优于一级;采用聚类分析能将不同产地的48批延胡索药材分为3类.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稳定、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同时测定延胡索药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生物碱的含量受产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延胡索的品质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及生境依赖性,商品等级对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舒晓燕  侯大斌  李凤 《中国药房》2010,(31):2916-2918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附子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附子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附子炮制后,黑附片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下降,附子多糖含量稍有增加。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附子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与规格半夏中4种核苷(或碱基)的含量。方法 测定甘肃省及省外(贵州、江西等)13个半夏药材样品中4种核苷(或碱基)的含量,并进行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药材的道地性;同时选取其中3个产地(甘肃清水永靖、贵州、云南)的3种规格(大、中、小)半夏进行核苷(或碱基)含量测定,比较含量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种核苷(或碱基)的含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嵌套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系统聚类分析,甘肃省半夏聚为一类,省外半夏聚为另一类;嵌套设计资料方差分析,P=0.749〉0.01,不同规格样品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药材的核苷(或碱基)含量跟产地有关,甘肃省与省外可很好地区分,说明了甘肃半夏的道地性特征;但不同规格间样品核苷(或碱基)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规格不能作为评判半夏药材质量好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