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最近的ASCO会议上证实,他汀类药物可减少结肠癌发生的危险,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服专家们改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士杰  姜达 《河北医药》2012,34(3):452-453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实验室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多种肿瘤得增殖,如乳腺癌[1]、结肠癌[2]、胰腺癌[3]、白血病[4]、恶性胶质瘤[5]等.有关他汀类药物对肝癌作用的实验室研究,笔者尚未见国内报道.本实验就他汀类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影响做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致勃起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头痛及皮疹等。1996年Bruckert等首先报告了他汀类药物可致勃起功能障碍(ED)。198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法国药物警戒系统收集到4471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51例(1.14%)为ED,包括辛伐他汀19例,阿托伐他汀18例,帕伐他汀8例,瑞舒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ED的平均时间为62d(中位数29d,范围1~100d),其中25%的患者在9d内、75%的患者在75d内发生。约有57%的患者在停药后性功能恢复正常。他汀类药物引致ED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胆固醇生成而影响甾体激素(包括睾酮)的合成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有关。防治措施: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致ED的药物联用,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贝特类降血脂药和β-受体阻滞剂;一旦发生ED,应停药或换用其他降脂药。  相似文献   

4.
科技博览     
他汀类药稀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美国耶鲁医学中心正在进行一项开拓性研究,评价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很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水平,而目前血管功能减退的心力衰竭患者并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耶鲁的研究观察了他汀类药物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对血管功能的短期疗效,目的是评价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前后对血管功能的影响。这一随机研究入选了30名胆固醇水平正常的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时检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仿制也需要有创新精神鉴于专利药品研制的周期长、投入大、淘汰率高…  相似文献   

5.
<正>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有效减少患者体内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量,在国内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上他汀类药物是常见的一种降脂药,虽具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不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1])。他汀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降低患者血清、肝脏、主动脉中的胆固醇含量为主,其次就是降低极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证据表明:冠心病的发病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年龄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流行病学显示,随着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降低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他汀类药物作为强效降胆固醇药物,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1)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Ato) 属于他汀类调血脂类药物.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AD的患病风险[1],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另有很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有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2-3].他汀类药物防治AD的机制除了与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关外,可能还涉及其他许多机制:如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减少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从而改变淀粉样蛋白前体代谢途径,使β-淀粉样蛋白生成减少[4];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来抑制载脂蛋白E分泌,进而阻止老年斑块的形成[5];此外,他汀类药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Rho/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有关[6-7],如能明确该部分机制则至少可部分解释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以外的更广泛的药理活性.他汀类药物除抑制甲羟戊酸 (mevalonic acid, MVA) 合成,从而阻断角鲨烯生成胆固醇的体内过程外,还可抑制类异戊二烯如焦磷酸法尼基 (FPP) 和焦磷酸栊牛儿基栊牛儿基酯 (GGPP) 的生成.本实验拟从阿托伐他汀是否通过影响Rho-GTP蛋白的活性间接促进神经元树突发育的作用,为抗脑衰老及临床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 犤犦 10 。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 目前认为犤11,12犦 ,他汀类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也不尽度脂蛋白( ) LDL 及LDL 前体的清除犤1犦。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 相同,水溶性的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由于不能渗透入细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 胞内,难以干扰细胞内复杂的增殖过程,所以就缺乏脂溶性血管事件犤2,3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  相似文献   

10.
强化他汀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临床研究表明强化他汀治疗在降低LDL-C水平以及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常规他汀治疗,但目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使用率较低,降脂幅度有限,药物的肝脏和肌肉毒性等问题,使得强化他汀降脂难以完成其使命。因此,强化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是联合应用具有不同降胆固醇机制的药物。依折麦布是一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不仅具有强大的降低LDL-C作用,还可以减少他汀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作用特点及用药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茂本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127-1127
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 CoA还原酶 )的抑制剂 ,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及其它一些作用 ,尤其是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显著 ,而不良反应少见 ,并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他汀类药物作用特点、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 ,提出了一些合理用药建议。1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肝脏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 CoA还原酶 )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 ,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的表达 ,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病学和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胆固醇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对于A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今后这类药物可能被用来治疗AD。本综述了目前他汀类药物对AD的研究报道,并对他汀类药物、胆固醇、AD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AD的治疗和他汀类药物的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高。所  相似文献   

14.
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C)水平直接相关。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其降脂作用外,其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戴萍  金蜀蓉 《中国药房》2005,16(12):949-952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一类有效减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1,2],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3-羟-3-甲戊二酯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该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25%的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随着实验和临床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将开发其药理作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默克 /先灵 葆雅制药公司的一种新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临床试验 ,并即将在美国获得应用许可 ,单独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ezetimibe对于他汀类药物具有增效作用。ezetimibe可以防止经胆道及食物两方面的胆固醇吸收 ,作用靶位是胆固醇代谢的外源途径 ,它可以减少肠上皮对食物和胆汁来源的胆固醇的吸收。但究竟它是如何作用的尚不明确 ,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胆固醇的ABC输送器从而阻止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它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 ,…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及1年存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项随机试验已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3~ 6个月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高胆固醇水平患者降低死亡率。作为一级预防药物 ,他汀类亦可使胆固醇水平升高而无冠心病表现的高危人群随后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下降。本研究评价AMI出院前或出院时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与 1年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95~ 1998年经瑞典 5 8所医院CCU治疗出院的年龄 <80岁的AMI列为研究对象 ,其中出院前或出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者 5 5 2 8例 ,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 14 0 71例 ,比较两者 1年内死亡的相对危险(RR)。结果表明 ,14 0 71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 ,…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文革 《河北医药》2003,25(7):540-541
现在已公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的主要危险因素[1 ] 。低密度脂蛋白 (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控制血脂于合适水平 ,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故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基础上 ,降胆固醇治疗已成为CHD的基本防治措施[2 ] 。自 1987年起一类新型强效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 ,使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 他汀类药物简介他汀类药物是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  相似文献   

1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但是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仍难以达到指南要求的血脂水平标准,因此针对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药等药物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黄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33-434
随着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应用他汀类药产生的获益大于降脂作用本身,提示他汀类药有着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近年的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发生,改善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减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目前临床对他汀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律失常两方面。本文就他汀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