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较成都市某民族高校藏、汉族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抑郁状况的差异,为高校开展民族学生的心理适应教育提供依据。采用Cheek&Buss害羞量表、自评抑郁量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害羞问卷,以167名藏族大学生和101名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藏族大学生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自我苛责得分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藏族女生社交焦虑、社交害怕感受及回避行为、顾虑人意、暴露焦虑、自我苛责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生;而在汉族大学生中,男女生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苛责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高低羞怯的藏汉族大学生在抑郁、社交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汉族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及抑郁状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各民族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民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汉、藏、彝族青少年身体自我满意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莹  陈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2):796-797,812
目的:探讨民族对青少年身体自我满意度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身体自我量表测量了汉、藏、彝族739名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总体上汉、藏、彝族青少年对身体自我是满意的。在身体自我五个维度及总体身体自我上,藏族青少年的满意度均高于彝族青少年(P〈0.001);在身体相貌特征、身体运动特征、身材特征和总体身体自我满意度上,藏族比汉族青少年更满意(P〈0.001);除了负面特征外。汉族与彝族青少年体验到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女生对身体自我的满意度较男生更低(t=3.1-4.6,P〈0.001),肥胖者对身材特征尤其不满意。结论:此结果对于民族教育和有针对性的紊乱行为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检验自尊水平对两者之间联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1069人,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分化量表(DSI)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男生SF-36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及自我分化的与人融合、自我位置和情感反应性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0.001),而自尊得分低于女生(P=0.009)。男女生SF-36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与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6~0.49;均P<0.001),而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45,-0.39;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的自尊在DSI的自我位置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β=0.59,P<0.01)。在女生DSI的其余因子及男生所有DSI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中未发现自尊的调节作用。结论: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我分化程度和自尊水平更高。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我分化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女生的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因不成熟的自我分化而体验到更多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困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藏、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评价的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测量汉、藏、彝族990名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汉、藏、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评分为1.34±0.37。民族和性别对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评分影响没有交互作用。在总体负面身体自我和相貌、瘦维度上,彝族青少年得分(1.42±0.03、1.58±0.06、1.05±0.05)分别高于汉族、藏族青少年(汉族:1.26±0.02、1.23±0.04、0.89±0.03,藏族:1.26±0.03、1.15±0.05、0.88±0.04,P〈0.05或0.01);在整体特征维度上,藏族青少年得分(2.23±0.03)分别高于汉族、彝族(2.09±0.03、2.12±0.04);在胖维度上,藏族、彝族青少年得分(1.01±0.05、1.14±0.05)均显著高于汉族(0.88±0.04,P〈0.05)。女生的相貌特征、胖维度和总体负面身体自我评分均高于男生(1.41±0.04/1.23±0.04,1.24±0.04/0.78±0.04,1.36±0.02/1.26±0.02,P=0.001),瘦和整体特征维度评分低于男生(0.85±0.04/1.03±0.03,2.11±0.03/2.19±0.03,P=0.001)。结论: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存在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教育干预上应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别、身高、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方法:用黄希庭编制的身体自我量表测试457名大学生,同时要求被试自报身高、体重。结果:除对负面特征的满意度外,男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各维度和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女生。对身高、身材、负面特征的满意度以及身体自我满意度总分与学生身高呈正相关。男生对体重的态度与医学正常体重指数标准一致。女生除了最胖的两例外体重指数越低对体重越满意。结论: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进而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用身体自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17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总体上比较满意(5.11±1.26),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其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相貌特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最紧密;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和身体自尊量表,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生活方式、身体自尊调查,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男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4.097,3.128,3.904,2.211,3.059;P0.01或0.05);(2)除健美型因子男女生无显著差异外,男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女生(t=-3.37,-3.98,-4.21,-2.13,-4.36,-2.71,-5.16;P0.01)。除健康型因子和健美型因子外,体育生活方式愉悦型(r=0.47,0.48,0.62,0.43,0.47;P0.01)、挑战型(r=0.43,0.34,0.38,0.32,0.39;P0.01)、学习型(r=0.39,0.22,0.36,0.33,0.31;P0.01或P0.05)、社会型(r=0.46,0.42,0.46,0.38,0.42;P0.01)因子、自身需求(r=0.35,0.26,0.43,0.28,0.31;P0.01)和社会拓展(r=0.49,0.37,0.47,0.41,0.42;P0.01)因素与身体自尊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愉悦型体育生活方式因子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3.839,2.998,4.403,3.093;P0.01);社会型体育生活方式因子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128,2.441,3.075,2.815;P0.01或0.05);挑战型体育生活方式因子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641,2.446;P0.01或0.05)。结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多数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愉悦型因子、社会型因子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及其与身体自尊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进食态度自评问卷(EAT-26)和青少年及成人身体自尊量表(BE)对浙江师范大学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③女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相关,男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相关不显著;④社会评价和体重满意可以预测女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外表感知可以预测男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结论:大学生非典型性进食障碍较严重,并与其身体自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权变性自尊量表、自我价值权变性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自我价值的整体权变性和家人支持、竞争、外表、学术能力、他人认同5个领域的权变性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自我价值权变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在竞争、外表和他人认同3个领域的权变性上,高、低自尊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男生在竞争领域的权变性可以有效预测自尊水平(Beta=0.44,P0.001),女生在竞争(Beta=0.34,P0.01)、他人认同(Beta=-0.25,P0.05)、外表(Beta=-0.24,P0.05)和传统价值标准(Beta=-0.22,P0.05)4个领域的权变性可以有效预测其自尊水平。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权变性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PHSS)与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来测定在上海读书的藏族学生 (n=51 8)和上海的汉族中学生 (n=1 4 9)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特生。结果 对自我意识的评定 ,除行为与合群分量表外 ,藏族中学生其余各分量表及 PHSS总分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 (P<0 .0 5)。汉族男性中学生的 PHSS总分及焦虑分量、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明显高于藏族组 ,2组其余各分量表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藏簇女性中学生的 PHSS总分及智力与学校情况分量表 ,躯体、外貌分量表均明显低于汉族组 (P<0 .0 5) ,2组其余各分量表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个性特征的评定 ,从总体与男生藏汉比较来看 ,除内外向性维度外 ,其余 3个维度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2组女生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藏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学生 ,藏族男性学生的个性多偏精神质与神经质 ,因此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获有效样本425份,使用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近3/4的医学生对身体自我较满意;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的维度依次是相貌特征:5.18±1.10、性特征:4.91±1.26、运动特征:4.76±1.23、身材特征:4.42±1.49与负面特征:4.18±1.59;②在各维度与总体身体自我上,城乡差异与民族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差异显著(P0.05或P0.001)且男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女生的,支持身体自我认知的"男强女弱说";③在运动特征、性特征、负面特征与总体身体自我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或P0.01),身体自我满意度与年级的关系呈"U型"。结论广西医学生对身体自我倾向满意,性别和年级对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采取个别心理咨询、集体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中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学生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经过 3年的综合干预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因子及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综合干预对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某大学抽取在校本科生,使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PARS-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但身体锻炼量存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差异:男性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女性(t=3.92,P0.01),城市学生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农村学生(t=2.89,P0.01);大锻炼量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都高于小锻炼量群体(t=7.83,8.15;P0.001);身体锻炼量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三者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0,0.36,0.38;P0.01);自我效能感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身体锻炼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通过实证性研究考查我国部分青少年的身体自我概念水平与体育锻炼情况的关系。方法以5所1379名中学生为被试,身体自我描述问卷(简称PSDQ)和自编的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为研究工具。结果男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中除了健康维度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体育锻炼的各指标,即锻炼年限等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由身体自我概念的运动能力维度来预测。结论青少年的身体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与体育锻炼情况之间存在很多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及体成分的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体成分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广西某高校442名男性大学生,其中中国大学生294名,东南亚国家大学生148名,采用国际体力学问卷调查体力活动水平,人体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外(P>0.05),中国男性大学生的步行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东南亚国家男性大学生(P值均<0.05);东南亚国家男性大学生与中国男性大学生的体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earson 相关分析,步行体力活动水平与体重、脂肪量、肌肉量、推定骨量及浮肿指数等成负相关关系,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等成正相关关系,与脂肪量及水肿指数等成负相关关系,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仅与身高成负相关关系。 结论 中国男性大学生与东南亚男性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体成分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基因、种族、饮食、等多因素相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更有利于保持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7.
肢残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增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是否能增进肢残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方法在校肢残大学生18名,经过为期10周、每周3次、每次时长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前后分别用SCL-90、EFI及TSCS施测。结果1SCL-90除恐怖因子、躯体化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多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EFI积极参与感、精神振作感和安静感3个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TSCS中生理自我PH、家庭自我FA、自我满意SA3个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道德自我ME、心理自我PER、社会自我SO、自我概念ID4个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自我概念总分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负相关。结论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肢残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越会较少出现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