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师生社会支持、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除客观支持与自尊没有显著相关(r=0.10,P>0.05),其它变量均两两显著正相关(r=0.13~0.29,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师生自我妨碍的特点以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妨碍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82名高师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高师生存在自我妨碍现象,来自城市的高师生的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②高师生自我妨碍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及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268,-0.146,-0.339;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312;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0.21;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347,P<0.01);③自我妨碍在自尊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2=0.047,P<0.05;△R2=0.043,P<0.001)。结论自我妨碍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高师生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r=0.12~0.38,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Sobel检验表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Z=-3.85,P<0.01)。结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在高师生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3~0.41,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t=1.98~-8.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会支持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大学生(t=-2.312,P0.05),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2.567,P0.05);(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专业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t=0.191,0.167,0.203;P0.001),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110,P0.05);(5)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518,0.364,0.479;P0.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93,P0.001);(6)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别起中介作用,对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36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12至0.28之间,P<0.05);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r=-0.47,P<0.001).②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0,t=1.87,P=0.06);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自我和谐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应从-0.28降为-0.16(t=-3.21,P=0.001).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和谐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自尊的关系。方法以397名大学生为被试,用生活取向测验、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乐观主义与积极情绪(r=0.11,P<0.05)和自尊(r=0.29,P<0.001)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r=-0.17,P<0.01)显著负相关;悲观主义与消极情绪(r=0.13,P<0.05)显著正相关,与自尊(r=-0.22,P<0.001)显著负相关;②积极情绪(β=0.042)和消极情绪(β=0.048)在乐观主义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悲观主义直接对自尊起作用(β=-0.11,t=-2.73,P<0.01)。结论乐观主义有着良好的心理收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能直接影响自尊,乐观主义还能通过积极和消极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尊。  相似文献   

8.
2247名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及其四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6个地区16所中学抽取的2247中学生施测Rosenberg自尊、自我效能以及中学生情感量表,分析性别和年级差异以及自尊在自我效能和情感体验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自尊有随年级而增高的趋势,从初一到高三自尊量表得分依次为:[(2.91±0.38),(2.93±0.41),(3.01±0.41),(2.98±0.44),(3.04±0.41),(3.17±0.42)];男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生[(2.74±0.39)vs.(2.68±0.40),P0.001],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其他年级(P0.05);女生积极、消极情感得分均高于男生[(2.77±0.67)vs.(2.68±0.67),(2.22±0.70)vs.(2.13±0.68),Ps0.005],初一学生积极情感得分最高(2.85±0.62),高一、高二学生消极情感得分最高[(2.26±0.71)vs.(2.25±0.73)]。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情感正相关(r=0.24,0.36),与消极情感负相关(r=-0.17,-0.32);自我效能与自尊正相关(r=0.47),均P0.001;自尊中介自我效能与积极/消极情感的关系,中介效应显著(Z=13.00,-13.07)。结论:自尊随年级而提升;男生自我效能高于女生;女生的积极、消极情感均高于男生;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条件下,自尊中介自我效能对于积极/消极情感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组织支持对军校学员自尊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分析,探讨自尊在组织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升军校学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支持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某军校403名在读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1)本科生组织支持(F=2.57,P0.05)、自尊(F=3.48,P0.05)、生活满意度(F=27.06,P0.01)、积极情感(F=22.05,P0.01)和消极情感(F=7.86,P0.01)年级差异显著;(2)组织支持与自尊(r=0.31,P0.01)、生活满意度(r=0.28,P0.01)、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30,P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15,P0.01)。自尊与生活满意度(r=0.38,P0.01),积极情感(r=0.37,P0.01)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2,P0.01);(3)自尊能够部分地中介组织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组织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3.24%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军校学员的组织支持感能显著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自尊在其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潜在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相关分析发现自尊和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15~0.42,P0.05);自尊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r=0.48,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30,P0.001);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27,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23,P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消极应对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8,P0.05)。结论自尊既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在社会支持与情感幸福感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情绪智力问卷和积极与消极情感问卷对35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社会支持、情绪智力、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均两两显著相关(r=0.13~0.42,P〈0.01);②中介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Z=4.79,P〈0.001);③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与消极情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Z=-3.64,P〈O.001)。结论社会支持是情绪智力与情感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在性别、有无虐待、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2.373~5.641,P<0.05;F=4.580~9.542,P<0.05),且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33~0.479,P<0.05),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121~-0.38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06~0.394,P<0.05),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14~-0.236,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具有不良影响,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也是影响其不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23名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文理科差异(t=2.69,-3.07,-3.19;P均<0.01),无显著年级差异(F=0.46,P>0.05);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③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2=6.6%)。结论性别、城乡差异、文理科及社会支持状况可能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93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张林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张建新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77,-0.36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269,P<0.05);②心理压力中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经济压力因子与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735,-7.941,-3.014,1.948;P<0.05或P<0.01);心理压力中的学习、父母期望、理想前途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 =-4.644,-4.098,2.135;P<0.05或P<0.01);③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中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期望因子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有中介作用(c'/b=-0.389,-0.302,-0.390;P<0.01).结论 可通过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高师生害羞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害羞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525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与害羞有显著正相关(r=0.414,P<0.01),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558,P<0.01);害羞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29,P<0.01);②路径分析表明,害羞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孤独感,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孤独感。结构模型拟合指数GF I=0.99,CF I=1.00,NF I=0.99,拟合良好。结论社会支持是害羞与孤独感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综合量表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采用自尊量表了解女大学生自尊状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得分较低,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4.43,P<0.01);②人际关系4个维度中,待人接物困扰不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0.97,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