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61名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均不存在性别(t=1.93,P=0.055;t=-0.52,P=0.607)、年级差异(t=-1.553,P=0.936;t=0.080,P=0.121),学校存在显著的差异(F=5.860,4.271,P均0.05);2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及其6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243,0.165,0.370,0.331,0.286,0.223,0.378,P均0.001);3高自我效能感组和低自我效能感组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和主观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3.438,-3.949,-2.257,-3.405,P均0.001);4自我效能感均进入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的回归方程,对其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最佳(F=28.845,12.821,72.784,56.464,41.025,23.946,76.512,P均0.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和谐、社交焦虑、主观幸福感以及安全感问卷对4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自我和谐、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P<0.05),社交焦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352,P<0.05);②社交焦虑、安全感在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当它们进入回归方程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减少(β=-0.305,t=4.49,P<0.05);③安全感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3,t=2.54,P<0.05)。结论自我和谐通过社交焦虑、安全感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30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4.288,P<0.001);2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144,P<0.01),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0.210,0.312,0.408;P<0.01);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237,0.261;P<0.01),但是与时间价值感的关系不显著;3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成就动机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时间价值感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成就动机,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时间管理倾向在成就动机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日常性学业弹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性学业弹性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2,0.369;P0.01);②日常性学业弹性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15,占总效应的29.82%。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也越高(F=27.48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r=0.290,P0.05),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也越高(F=15.395,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SOC策略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SOC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随机抽取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不同年级被试857人。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SOC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P=0.01);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SOC策略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P=0.001);②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一般自我效能感(F=9.275,P<0.01)和SOC策略回归效应显著(F=82.452,P<0.001);③SOC策略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F=73.614,P<0.001),对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SOC策略的使用影响其一般自我效能感;SOC策略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特质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消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21.54,P0.001)及其情绪(F=34.11,P0.001)和行为(F=9.54,P0.001)维度;积极特质应对方式水平显著影响学习倦怠(F=8.09,P0.001)及其成就感(F=32.58,P0.001)维度;②在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67.0%;③在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中,一般自我效能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不同水平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预测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72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①体育锻炼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r=0.24,P0.01)、社交焦虑(r=-0.186,P0.01)、心理健康(r=0.274,P0.01)相关显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r=0.469,P0.01)、社交焦虑(r=-0.485,P0.01)相关显著;②锻炼强度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主效应(F=8.37,P0.001),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在自我效能(F=6.946,P0.01;F=14.197,P0.001)、社交焦虑(F=5.489,13.177;P0.001)和心理健康(F=12.71,18.529;P0.001)上的主效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结论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是体育锻炼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作用明显大于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1.
师范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761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1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学科、籍贯上无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t=2.565,P0.05)、年级上(F=8.186,P0.001)差异显著;2被试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籍贯上无显著差异,在学科性质(t=-2.714,P0.05)和年级上(F=8.502,P0.001)差异显著;3自我效能感对社会适应能力有较好的预见性:社会适应能力=32.464+4.869×自我效能感。结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其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山西大学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045,P>0.0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17.179,P<0.00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比较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400)=3.901,P〈0.01);③社会比较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④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36,P〈0.01)。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比较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问卷(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34.0%、轻视型26.7%、倾注型22.7%、害怕型16.5%;4种依恋类型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如客观支持,F=10.456,P0.001);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如客观支持,r=-0.214,P0.001);依恋焦虑仅与主观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3,P0.05)。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β=1.934,P0.01)和自尊(β=0.895,P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其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影响.结果 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碍分最高分为125分,最低分为31分,平均(61.7±11.3)分.自我效能感及2个维度对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华侨大学生在内地大学就读的社交焦虑情况,探讨部分人口学和心理学指标对其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以93名从小在国外生活目前在内地就读的华侨大学生为对象,运用交往焦虑量表(IA S)、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测试。结果①在方差分析中,侨生与内地生在社交焦虑存在显著差异(F=16.182,P=0.000),而华侨女生是社交焦虑程度最为严重的群体(t=2.243,P<0.05);②除了求助(t=1.078,P>0.05)维度,侨生的应对方式水平与社会支持情况均低于与内地学生(解决问题t=3.811,P<0.01;自责t=4.493,P<0.01;幻想t=4.464,P<0.01;退避t=3.346,P<0.01;合理化t=5.089,P<0.01;客观支持t=4.044,P<0.01;主观支持t=3.181,P<0.01;支持利用t=3.123,P<0.01;支持总分t=4.612,P<0.01);③侨生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和幻想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r=0.390,P<0.01;r=0.254,P<0.05);④在分层回归分析中低社交焦虑侨生的支持利用对其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而成熟型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对高社交焦虑侨生的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其中不成熟型影响最大。结论文化生活背景、性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侨生的社交焦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