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性三甲医院不同年龄医护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防御方式现状,探讨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为有效提高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地区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302名医护人员,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其自我效能感状况和防御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较高,70.2%医护人员属于自我效能感较高人群。72.85%医护人员倾向于选择成熟防御方式。不同年龄医护人员在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27.432,P0.01),而在防御方式中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差异显著(F=18.760,P0.01)。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较高者(t=3.407,P0.01),而在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则显著低于自我效能感较高者(t=-2.590,P0.05)。此外,成熟防御方式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3,P0.01),不成熟防御方式得分则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2,P0.01)。结论:医护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其特定的防御方式密切相关,发展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维护其身心健康。此外,不同年龄医护人员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情况存在差异,可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问卷对72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同;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衰竭和疏离感主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有关,低成就感主要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有关。结论工作压力越大,教学效能感越低,教师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消极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极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犹豫迟疑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关系.过度谨慎仔细、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均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P<0.05);②除害怕失败外,不同的自我效能感等级在其他因子及其总分上均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运用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教师归因方式量表对661名初中和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从整体上看,能力这种归因方式对创造效能有预测作用,而能力、任务、努力三种归因方式对工作效能有预测作用;②在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群体中,归因方式对自我效能感预测作用不同。结论: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6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在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中有18.7%的人进入高分组;不同性别在自我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2.58,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2.96,P0.01;t=-2.21,P0.05);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创业意向相关的调查问卷,针对徐州在校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个体创业意识的形成,由回归分析得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②个体能力、创业信心、冒险性格、先前创业经验和创业环境资源获得影响个体的创业意识。需要大学生多方进行配合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准备。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1] 。但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其心理健康问题似乎被人们忽略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 ,不仅关系到她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拟尝试从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水平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水平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理论问题。Bandura曾指出 ,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2 -3 ] 。我们也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高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提供实证基础。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大学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年级和生源地差异。③不同专业属性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威廉姆斯创造性人格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之间不具有显著性;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r=0.40,P〈0.01)、挑战性(r=0.37,P〈0.01)和好奇性(r=0.25,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具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表和职业倦怠问卷(MBI)对我院154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154名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0.83%;去人格化程度较轻仅31.08%的调查对象处于中高水平;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6.57%;②男性精神科护士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显著高于女性精神科护士(t=-3.52,P<0.01);情感耗竭维度精神科护士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23,P<0.05);③倒班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显著高于不倒班精神科护士(t=-2.14,P<0.05);去人格化维度上精神科护士倒班显著高于不倒班的(t=-2.85,P<0.01);④不同护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5,61,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护龄11~15年、16~20年明显高于其他护龄阶段;⑤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36,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倒班、护龄、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倦怠状况及二者间关系。方法:对47名精神科男护士和53名女护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科男护士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因子得分均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3.707,P0.05);(2)精神科男护士在去人格化上的得分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4);在职业效能上的得分低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04);(3)精神科男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和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94~0.653,P0.01);去人格化除敌对因子外,与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90~0.496,P0.05);职业效能与SCL-90总分、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5~-0.427,P0.05)。结论: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护士,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女护士;男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改善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工作倦怠,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效率和改进招聘选拔标准。方法通过随机取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Luthan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某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0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精神科护士自我价值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3.95,P〈0.05;F=4.47,5.37;P〈0.01),月收入不同的护士之间的希望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职称不同护士的韧性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4.96,P〈0.01)。工作年限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中疲劳感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36,P〈0.01),职称和月收入不同的精神科护士的成就感降低维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84,6.83,P〈0.01)。除了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与工作倦怠的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的其他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其他维度都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程度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可以显著改善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离职意向、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编的工作倦怠问卷、离职意向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工作绩效问卷对党政干部进行调查,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党政干部工作倦怠与离职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离职意向.结论 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离职意向,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之问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分布情况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防控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对西安市二级及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347名医务人员整群抽样调查,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和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情感衰竭(20.50±7.60)分,人格解体(9.93±4.94)分,成就感降低(24.65±6.04)分。倦怠检出率:轻度倦怠162人(46.69%),中度倦怠131人(37.75%),重度倦怠42人(12.10%)。男性在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女性(t=-2.99,P0.05);各年龄段间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1,P0.01);护士在情感衰竭(F=3.49,P0.01)、人格解体维度(F=4.22,P0.01)得分与医生和医技人员有统计学意义。医生客观支持得分与护士、医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3,P0.01),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与人格解体呈显著负相关(r=-0.16~-0.22,P0.01),与成就感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18~0.22,P0.01)。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显著,男性和护理人员突出,需要增加社会支持以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精神病院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某精神病院184名职工进行施测。结果①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在睡眠总分、SCL-90总分、总均分、躯体化等因子上的得分无差异(t=-0.016,-1.303,-1.290,-1.344;P0.05);②精神科医生在H因素,次级人格因素Ⅱ(内向外向),次级人格因素Ⅲ(安详机警)上的得分高于护理人员,在I因素上的得分低于护理人员(t=3.605,2.356,2.447,-2.656;P0.05)。结论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在个性特征方面精神科医生更具有敢为性,开朗、外倾,更加果断刚毅。护理人员则更加敏感细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包括3个因子)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个因子),对北京市某大型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随机抽取10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①工作倦怠发生率为36.19%,与国内调查大致相当(U=0.232,P0.05);②93.3%精神科护士以积极应对为主要应对方式;③情绪衰竭因子与去人格化倾向(r=0.529,P0.001)、消极应对(r=0.206,P0.05)评分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与国内情况相当;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目的:考察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MBI-HSS对21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工作家庭冲突对情绪衰竭方差变异量的解释增加了37%;对情感疏远方差变量的解释增加了18%;对个人成就感方差变异量的解释增加了12%。结论:降低工作家庭冲突能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不同年龄护理人员的防御方式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为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医院306名护理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BI- G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和防御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该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12.42%,以情感耗竭维度检出率最高(5.88%).72.55%护理人员倾向于选择成熟防御方式.不同年龄护理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F=4.201,5.483,7.172;P<0.01),而在防御方式中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差异显著(F=3.942,P<0.01).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显示,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及掩饰因子均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则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结论 护理人员特定的防御方式可影响职业倦怠的发生、发展,采用成熟防御方式可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而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则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医生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医生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护士486人,医生161人,施测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在成就感、躯体化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142和5.263,P=0.033和0.000);影响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付出与回报满意度、性别、独生子女,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付出与回报满意度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医生和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不同,护士群体较容易出现成就感和躯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