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695例中药注射剂ADR共涉及112个品种,注射后30 min以内发生占54.28%,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3.42%)、全身性损害(20.26%)、心血管系统损害(12.07%)、及消化系统损害(10.19%)为主。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关注易导致严重ADR的中药注射剂品种。  相似文献   

3.
364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小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61-346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性方法,收集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与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50.22%。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观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3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680例报告中涉及37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0.84%),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8.0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33.65%),一般不良反应报告最高(85.31%)。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4—2016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9.35%、9.02%、8.8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结论 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类型,分析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历,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使用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在病例中怀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17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9例;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8.72%,且其治愈时间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41.03%;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占61.54%;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心血管循环系统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5.56%,循环系统症状占23.93%。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喜炎平注射液69例,占58.97%。结论 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中药注射剂59例(占49.6%);祛瘀剂31例(占24.8%),涉及15个药品品种。结论辩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方法查阅中药注射剂相关文献,从药材质量、药物配伍、生产工艺、辅料、质量标准、稳定性、代谢性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具有复杂性、未知性、不可预测性,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共上报212例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既往过敏史、药品种类、ADR的处理和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不含输液)有89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42例,占46.5%,其次是抗感染药22例,占34.7%;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90.6%,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和重视ADR的上报,促进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张怒  杨勇 《药品评价》2011,8(8):28-31
目的: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5~2009年报告的155例中药ADR.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分析.结果:导致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4个品种.其中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类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03%).结论:建议改进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提高其质量,并在应用中注意合理用药.同时加强ADR监测.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0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506份ADRs病份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s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s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7.
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及严重程度)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经综合评价,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在给药途径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本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在2012年1月—2014年2月共28例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表现以恶心、呕吐、头晕、皮肤过敏反应为主,50岁以上为多发人群。结论: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应加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李燕  胡莲  罗宏丽  张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73-1678
目的: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5中药注射剂使用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稳中有降,从2013年的36种降至2015年的33种,而DDDs、销售金额、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中多为活血祛瘀类,其次为抗肿瘤辅助用药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DDDs 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与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品种基本一致,主要涉及活血祛瘀类、抗肿瘤辅助用药和清热解毒类。抗肿瘤辅助用药普遍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中药注射剂的DDC高,但该类药物DDDs普遍较低,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各品种DDC差距较大。结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呈上升趋势,销售和使用同步性较好,价格适中且疗效确切的品种占有较大份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共收集麻醉药品处方28209张,涉及11个品规,4种剂型,销售金额由2013年的42.61万元上升至2014年的62.48万元,降至2015年的51.65万元;麻醉药品的DDDs排序相对稳定,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稳居第1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注射用瑞芬太尼、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DDDs逐年上升,盐酸吗啡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DDs均有上升趋势,盐酸麻黄碱注射液、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下降明显.麻醉药品的DDC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各品种的DDC相差较大.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B/A均为1.00.结论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以及药师的积极干预,对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