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5 5例V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s)进行测定 ,并与 72例有脑梗死无痴呆患者 (CI组 )及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对照比较。血管性痴呆组Hachinski缺血评分均 >7分 ,痴呆的诊断均符合DSM -ⅢR(USA)痴呆标准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VD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性增高 (P <0 .0 1) ,而CSF胰岛素含量、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 (r =0 .75 4 2 ,P <0 .0 1)。CI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V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VD患者相对的CSF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和血清载脂蛋白E对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2 6例Alzheimer病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 ,2 4例血管性痴呆 (cerebro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和 30例年龄相当无神经系统疾病者 (normalcontrol,NC) ,分别检测其脑脊液中tau (CSFtau)蛋白水平和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3组被检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VD组和NC组tau蛋白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被检者ApoE基因型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AD和VD组的ApoE 2 / 4、ApoE 3/ 4与NC组的比较 ,其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AD和VD组ApoE 2 / 4 ,ApoE3/ 4构成比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被检者ApoE等位基因E4频率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SF中的tau蛋白含量和血清ApoE 4频率及ApoE 3/ 4、ApoE 2 / 4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断 ,而tau蛋白含量对诊断AD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 3 0例观察高压氧治疗与一般治疗前后 ,用认知能力甄别检查法 (CCSE)、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ADAS)作神经心理学测试后 ,再做听觉Oddball序列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ERPs)的P3成分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 (HBO)治疗血管性痴呆的CCSE、ADAS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3潜伏期 (P3PL) ,P3波幅 (P3AMP)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高压氧治疗后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评分与P3潜伏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神经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和 2次以上的颅脑影像改变。同时观察 5 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3 6例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 (Control)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和ACI组相比较 ,VD患者脑梗死容积增加、脑萎缩发展速度较快 ,白质疏松 (LA)分级较高。ACI组和VD组NPY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ACI组CGRP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CGRP和NPY与认知功能改变无显著相关 (P >0 0 5 )。VD和ACI组中 β EP和SS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并与H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r =0 5 9,P <0 0 1)。VD患者病灶容积变化与认知功能和 β EP、SS含量无显著相关 (P>0 0 5 )。LA分级与β EP、SS含量以及H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D患者存在神经肽分泌异常 ,其中SS、β EP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动态检测LA分级和CSF中SS、β EP含量变化可能作为V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脊液(CSF)中肌酸激酶(CK)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活性初步研究其在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酶学方法检测轻度认知障碍(MCI).痴呆期AD(DAT)患者.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受试者CSF的CK.GPx等酶学指标。结果 DAT受试者CSF的CK显著高于MCI组.正常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P<0.05);MCI受试者CSF的GSS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P < 0.05);DAT受试者的GSS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和MCI组(P<0.05),其GPx.GR和GSH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和MCI组(P<0.05);使用生物参考区间时,CK和GPx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阴性率。结论 AD患者CSF中的CK等损伤性酶学标志物及GR等氧化还原酶学标志物在AD的早期诊断和疾病分期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tau蛋白含量测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Hu Y  He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7-1379
目的 探讨可信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诊断的生化指标。方法 用ELISA-双酶底物循环扩增技术检测AD(52例)、血管性痴呆(VD,46例)、非痴呆性神经系统疾病(non-AD,37例)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含量。结果 测定经国外尸检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D 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含量,显著高于VD组、non-AD组及正常对照组;二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的鉴别率分别为90.0%、79.0%、82.8%、66.7%和93.3%、89.5%、90.8%、83.3%。测定国内从多家医院收集的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的含量,亦呈类似结果。其p-tau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鉴别率分别为77.3%、85.4%、83.7%和71.4%。结论 CSFp-tau测定是可信的AD临床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致脑机能衰退,患病率为324/10万[1].痴呆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学的描叙和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与人脑认识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可评价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脑功能状态[2,3].本研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同时进行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P300测定,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P300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血管性痴呆成为痴呆患者中人数最高的群体。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综合征~([1])。VD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对VD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无疑对控制VD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脑脊液标志物被认为是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最大候选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脑脊液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血管性痴呆(VD)与血浆性激素及局灶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1例男性VD患者血浆雌二醇(E2)、孕酮(Prog)、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酮(T)、的含量变化,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rCBF变化.结果脑梗死痴呆组、脑梗死非痴呆组E2水平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痴呆组E2水平较非痴呆组降低更明显.两组Prog,PRL,FSH,LH和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脑梗死痴呆组、脑梗死非痴呆组rCBF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痴呆组rGBF较非痴呆组降低更显著.结论血浆E2水平降低,则rCBF下降愈严重,VD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在不同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03-09/2005-08我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30例、混合性痴呆(MD)15例、血管性痴呆(VD)25例. 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老年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 结果:各痴呆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较对照组却无增高;VD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增高; MD组患者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1). 各痴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IL-1ra的水平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无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痴呆患者血清与其相对应的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无相关. 结论:痴呆患者脑内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其神经病理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中Tau蛋白及Aβ检测对老年期痴呆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对老年期痴呆(seniledementia,SD)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及脑血管病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AD患者,43例V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ormalcontrols,NC)脑脊液中Tau蛋白及Aβ1-42浓度。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CSF中;①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②Aβ1-4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③根据CSF中Tau蛋白、Aβ1-42浓度检测诊断老年期痴呆的灵敏度分别为51.55%、45.36%;特异性分别为90.90%、93.62%;结合Tau蛋白浓度及Aβ1-42浓度诊断SD的灵敏度为74.23%,特异性为93.33%。结论:临床上检测CSF中Tau蛋白、Aβ1-42浓度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凋亡因子Fas抗原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27例AD、12例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和对照组17例患者CSF Fas抗原含量.结果患者CSF中Fas抗原含量为AD组(11.119±3.095) ng/ml,稍低于MID组的(12.660±7.893) ng/ml及对照组的(13.270±8.491) ng/ml,但三组间Fas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CSF Fas抗原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CSF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对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似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P)的水平变化对颅内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rray360型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患者脑脊液(CSF)中CRP、CP的含量.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中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SF中C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CSF中CRP、CP联合检测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血管性早期痴呆诊断的价值.方法 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组为49例正常人.结果 观察组的CCSE测定评分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AS测定评分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300潜伏期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波幅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大脑认知功能的成分包括N1、P2、N2、P3;事件相关电位在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15例病理性脑萎缩、12例老年性脑萎缩和13例健康老人进行听觉ERPs测试及脑CT、MR检查,结果病理性脑萎缩组ERPs成分N1、N2、P3PL延长,P3波幅降低,揭示该组患者除认识、记忆障碍外尚存在警觉及注意力水平下降.说明老年性脑萎缩患者定期进行ERPs检测,对预测老年期痴呆的发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额颞叶变性患者的脑MRI平扫及行CT平扫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痴呆患者,其中AD组患者35例、VD组患者34例、FTLD组患者31例。分别应用MRI平扫及行CT平扫,建构测试网,进行评估。结果 AD组患者中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发生率显著高于VD组、FTLD组(P0.05)。AD组海马萎缩、颞顶叶萎缩发生率高于VD组、FTLD组(P0.05),病灶出血发生率低于VD组(P0.05)。三组白质稀疏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VD组病灶出血发生率高于FTLD组(P0.05),海马萎缩发生率与FTLD组比较无差异(P0.05)。AD组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评分显著高于VD组、FTLD组(P0.05),VD组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评分显著高于FTLD组(P0.05)。结论痴呆在CT平扫影像不清,而MRI平扫能有效鉴别老年痴呆,其中颢叶内侧萎缩、全脑皮层萎缩可作为早期痴呆特异及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亚兰 《西部医学》2007,19(1):46-47
目的 评价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疾呆(V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倒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 VD组P2N2和P3潜伏期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剑功  杨喜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04-2204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胆碱酯酶(CHE)的检测对颅内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Dimension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5例颅内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CSF中CHE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颅内出血患者CSF中CHE在疾病的急性期升高,与对照组及疾病恢复期比较差异显著(P<0.01),恢复期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SF中CHE活性与蛋白浓度及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结论:CSF中CHE活性的测定对脑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