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逼尿肌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和膀胱功能正常小儿膀胱顶部逼尿肌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结果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逼尿肌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逼尿肌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bladder ,OAB)是指由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引起的尿急、尿频和 /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国际尿控协会的定义是在膀胱充盈过程中 ,患者抑制排尿。有客观证据表明逼尿肌收缩[1] ,患病率随年龄升高 ,女性高于男性[2 ] 。在美国 ,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从 3%~ 4 3%不等 ,超过 70岁的女性发生率高达 5 0 % ,老年男性约为 30 % [3,4 ] ,是老年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较棘手 ,目前国内尚未见确切的OAB发病率。采用盆底电刺激方法治疗OAB的疗效国内亦无报道。我院自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对部分OAB患者进行盆底电刺…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2]。OAB无明确病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女性多于男性[2,3]。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3]。本文对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泌尿科门诊确诊的85例老年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膀胱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最大膀胱容量等膀胱功能指标。根据逼尿肌是否稳定,将动物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逼尿肌稳定组,用拉力传感器检测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62.1%;梗阻后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湿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逼尿肌不稳定组较逼尿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正常对照组与逼尿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膀胱下尿路梗阻使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是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麻黄治疗遗尿症3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芳瑜 《海峡药学》2004,16(1):88-89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病位在膀胱,病机涉及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肝郁气机不畅,郁而化热等。病理变化可见膀胱容量偏小,排尿次数增多,膀胱不约而为遗尿,隐性脊柱裂,联系肾主骨,肾虚则骨裂。隐裂则感觉传导通路障碍,膀胱逼尿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外括约肌失去随意控制,导致逼尿肌反射性收缩而为遗尿。运用较大治疗量的生麻黄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下中枢神经,增加膀胱括约肌的张力,缓解膀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膀胱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最大膀胱容量等膀胱功能指标.根据逼尿肌是否稳定,将动物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逼尿肌稳定组,用拉力传感器检测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62.1%;梗阻后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湿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逼尿肌不稳定组较逼尿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正常对照组与逼尿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下尿路梗阻使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是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为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逼尿肌不稳定体外试验为不稳定膀胱,临床表现为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解除梗阻,而逼尿肌不稳定主要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提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症状征候群,主要是尿急、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常伴尿频和夜尿。药物治疗是治疗OAB的主要方法,治疗OAB/逼尿肌过度活动(DO)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毒蕈碱药、作用于膜通道类药、混合作用机制类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前列腺素(PG)抑制剂等,抗毒蕈碱类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2002年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定义,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但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  相似文献   

1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晚上时常被尿憋醒;时刻都有上厕所的冲动;更有甚者,在你匆匆赶往洗手间途中,像儿时那样,不经意间内裤尽湿?其实这些可能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的表现,是由于膀胱充盈期逼尿肌不随意收缩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成为影响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泌尿外科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目前仍是手术治疗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患者由于术前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手术应激、气囊压迫、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影响,术后常出现早期频繁不自主膀胱收缩产生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术前逼尿肌状况与术后膀胱痉挛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行尿动力检查评估逼尿肌状况,统计学分析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收缩力与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及程度关系. 结果:术前存在逼尿肌不稳定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74.36%)较无逼尿肌不稳定者发生率(30.77%)高,术前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程度越重. 结论:术前尿动力检查评估逼尿肌状况对于预测术后膀胱痉挛发生及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坚贞 《黑龙江医药》2002,15(2):155-155
第二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以引起马尾损伤,导致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和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所谓自主性神经性膀胱,是神经性膀胱的一种,是膀胱的排尿机能完全脱离脊髓中枢反射性控制,依造膀胱壁的神经节引起逼尿肌的收缩而排尿,临床上出现尿潴留或假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4.
林灵芝  周卫东 《河北医药》2012,34(8):1206-1207
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多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主性神经活动包括膀胱逼尿肌功能丧失而造成尿潴留.做好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膀胱管理,减少尿路感染的并发症是提高生存质理的重要环节.1947年,Guttmann提出了无菌性间歇导尿术(SIC)的方法,可以克服长期留导尿管的缺点,使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比较好的解决排尿问题[1].1971年Lapides提出用间歇清洁导尿术代替无菌导尿术[1].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神经性膀胱患者27例,采用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急迫性尿失禁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尿  相似文献   

16.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60岁以后,大约70%的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其中85%~95%出现下尿路功能异常症状,10%~20%需行前列腺切除。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继而引起的逼尿肌功能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及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LUTS的内容主要包括贮尿期和排尿期症状,前者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尿失禁等,逼尿肌不稳定是主要原因;后者如尿线细、射程短、排尿中断、排尿后尿滴沥及尿潴留等,其主要原因在于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本文阐述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出口处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opathy)义名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系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膀胱感觉传入纤维和支配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植物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排尿困难,晚期致膀胱麻痹引起尿潴留。  相似文献   

18.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膀胱在充盈期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的病症,以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为特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平滑肌收缩受损程度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相关,提示氧化应激参与了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的发生。作者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黄素对反复场刺激(RFS)损害的猪膀胱平滑肌的防护作用。将膀胱逼尿肌条置于有Krebs缓冲液的器官浴槽中(37℃,95%O2和5%CO2),经平衡期后给以32Hz电场刺激(EFS)1次,此后给予RFS,每5min持续给予15s、频率为32Hz,整个过程达90min,冲洗4次后为90min恢复期。在这180min期间给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根治性子宫切除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36例膀胱容量减少,37例残余尿增加,43例膀胱顺应性下降,40例逼尿肌压增加,14例逼尿肌与括约肌不协调,24例尿道闭合压下降,33例尿道功能长度下降,19例逼尿肌反射亢进,26例逼尿肌反射低下或无反射。结论进行RH手术患者的尿流动力检查能够有效评价和监测病情,为临床医师制定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的膀胱灌洗液对不稳定膀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男性患者由于长期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膀胱颈慢性炎症等因素更易导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其发病率是对照年龄组的5~8倍,高达52~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