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溯  王小冬  连靖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32-1633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对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诊193例患者,入院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入院第1、3、7、10天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15分)、Ⅱ组(15~20分)、Ⅲ组(>20分);分析3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和预后;并回顾性将Ⅱ组、Ⅲ组患者分为死亡组62例和存活组63例,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结果:Ⅰ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1),Ⅲ组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死亡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1),Ⅲ组死亡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均较高,治疗7天和10天后,APACHEⅡ评分,存活组下降至10分以下,而死亡组上升至20分以上,死亡组明显增高(P<0.01);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后7天和10天,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再度进行性下降,与存活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其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手术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手术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患者大手术前后BPC的变化.结果重症患者大手术后BPC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01);术后死亡组BPC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死率为66.7%,明显高于非血小板减少者(P<0.001);术后BPC<50.0×109/L组患者的病死率高于50.0(BPC<100.0×109/L组,而50.0(BPC<100.0 × 109/L组的病死率又高于BPC(100.0×109/L组(均为P<0.05);BPC水平下降幅度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01);术后BPC<50.0×109/L的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重症患者大手术后BPC的水平明显下降,术中大出血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BPC可作为估计大手术重症患者预后的指标,BPC<50.0×109/L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征兆.  相似文献   

3.
在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常常增多或减少.为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继发性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因、与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变化,现将我院PICU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 598例病人中206例继发性血小板计数异常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暑是在署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条件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发热、脱水、休克、昏迷、抽搐等全身各系统器官损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前二者若能及时脱离不利环境,经适当治疗一般均能很快恢复,后者预后较差,死亡率介于20~70%,50岁以上可达80%,因此是内科急症,抢救要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中暑病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4例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治愈,1例因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重症中暑危害很大,企业、家庭、个人要加强预防意识,感觉不适要立即休息;医疗机构对入院病人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胡小明  唐义龙 《安徽医药》2012,16(5):645-646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计数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收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监测。结果 56例患者中,存活34例(60.7%),死亡22例(39.3%)。两组APACHEⅡ评分值为(16.3±5.8)分和(24.8±6.2)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联合应用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判断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6月~1999年8月我院收治20例重症中暑病人,其中误诊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88年6月~1999年8月我院收治20例重症中署病人,其中误诊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62岁;农民2例,工人1例,军人17例;中暑发生时间5月~8月。1.2 临床症状 病人均有发热,腋温41℃1例,39~39.9℃11例.38~38.9℃ 3例,37~37.9℃ 5例,昏迷16例,癫癎发作6例,休克2例,剧烈腹痛1例。发病初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昏、乏力、口渴、大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肢体麻木等。1.3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均升高,最高升至 16.9 × 109/L,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Cel Dyn1600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103名正常妊娠妇女及48例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妊高症患者随妊娠期增加,血小板逐渐减少,而血小板体积则逐渐增大,正常妊娠妇女虽有上述变化,但不显著。两组相比,妊娠早期无显著差别,晚期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1]。中暑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三级,分别是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为严重的类型。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人们工业生产活动的加剧,重症中暑发生率逐年增加,重症中暑  相似文献   

11.
重症中暑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热应激状态下,其表皮血管扩张,内脏血管收缩,再加之高热、氧化损伤、缺血、再灌注以及炎细胞募集作用,增加了肠道黏膜上皮的通透性,产生了内毒素血症,引起广泛组织细胞损伤,产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刺激并破坏肠道环境,引起腹泻。其大便通常稀薄且伴有恶臭。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使用带气囊气管导管引流重症中暑患者大便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同时避免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擦洗大便时反复搬动患者,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表达水平与循环血小板计数的关系,以明确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的血清TPO水平比较,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血清TPO水平逐渐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中,血小板减少28例(66.7%),血小板正常组和血小板减少组血清TPO水平无差异,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脾切除组与脾未切除组血清TPO水平无差异,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时血小板减少不太可能用TPO不足解释,肿大的脾脏对血小板的瘀积和破坏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增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和非肺结核的肺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300×109/L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患者早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于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患者的出血可见于本病病程各期,某些病例可因致命性的内脏大出血引起死亡。出血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原因很多,其中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是一定时间内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38例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及11例输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入伏以来,天气出现了持久高热酷暑,室外温度在36℃以上,湿度50%以上,导致中暑患者骤增,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我科收治重症中暑患者10例,9例获成功,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54~80岁。职业:建筑工人4例,拾荒者1例,居民5例。发病前健康状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计数误差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工作中每每会遇到手术前、放化疗前及常规检查血小板 ,一般情况下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变化幅度较大 ,为 (10 0~ 3 0 0 )× 10 9/ L ,因此不会引起医生的特别关注。但近年来 ,血常规自动检测仪普及临床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屡见不鲜 ,且经检验师多次复查 ,操作过程无误 ,临床上患者尚无出血倾向 ,究竟是否进行手术及放化疗 ?这给主管医生带来很大困难 ,也使检验师不敢贸然报告 ,频繁往返于患者与仪器之间 ,为此我们参阅了一些资料并做了一些对照观察 ,逐渐掌握了一些血小板计数偏低的原因 ,特总结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 :男性 ,…  相似文献   

17.
陶红  张立新 《安徽医药》2014,(11):2142-2143
目的:总结2013年夏季该院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好转或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症中暑是急诊危重症,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集束化治疗方式。方法重症中暑患者3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暑治疗,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集束化治疗能够及时缓解重症中暑患者的病痛,并且取得更加积极的治疗成效。结论通过对重症中暑患者采取集束化治疗,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获得了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日后可深入研究集束化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彭永德  戴国强 《江苏医药》1995,21(6):383-384
对67例重症中暑患者电解质失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组31例与非老年组36例两组比较,老年组低钠、低氯更为显著。纠正电解质失衡对于重症中暑的老年患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2例和不稳定心绞痛26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BPC和MPV检测,同时以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PC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PC、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PC和MPV变化明显,临床上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治该疾病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