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最为常见、导致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脑损伤的主要因素.现就本科近年来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翔 《河北医药》2014,(5):750-75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外科较为常见,是颅脑外伤和病残的常见原因,发病率中重度颅脑损伤占33%~40%。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1,2]。我院对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预防颅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莫地平预防颅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痉挛曹冠柏(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绍兴312000)本文报道用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经CT检查发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颅脑损伤病...  相似文献   

4.
<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发生率较高,为急性颅脑损伤常见病理变化,可导致继发性脑损害加重,患者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为了全面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SAH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SAH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对比以,分析各类因素对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继发创伤性脑梗死6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与发生TCI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疝和低血压,P<0.05。结论 TCI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有脑疝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淡冰  易勇  曾义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69-257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2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有复合伤除外)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TSAH,并分为有13AH组和无SAH组,探讨T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CT评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47例发生TSAH(45.0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20~6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66.6%;致伤原因中以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分别为66.6%和14.2%.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着病情的加重,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越差.结论: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80例成人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8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脑梗死者32例,发生率5.5%;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成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发生率高,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以便于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脑积水,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脑室中的出血情况等与患者的脑积水发生明显相关,但是患者的骨瓣减压术与脑积水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在开展多因素的Logisticl回归分析之后,发现患者的年龄、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分布是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入院GCS评分不能作为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分布具有明显的关系,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为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病率并不低,尸检报告的发生率一般在11%~70%之间,其中孤立性颅脑损伤50%,癫痫80%,蛛网膜下腔出血71%,最常见的原因为颅脑创伤和脑出血[1].我科自2003-2007年共收治脑出血268例,并发NPE 1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因此,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颅脑损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后)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卒中的10%-15%。如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则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可分为自发性(非损伤性)和颅脑损伤性两大类。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的发病率、死亡率为较高,出血后幸存患者中1/3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国内外出现有关NO/iNO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验研究报道.这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将对NO及iNOS作用机制、意义在部分临床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郑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10-211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4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70.8%;对照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39.1%;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营养支持、对症及应用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等基础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上脑脊液置换术,观察组在实施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的观察项目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中,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例,占20%,中度残疾者10例,占33.3%,重度残疾者7例,占23.3%,死亡者7例,占23.3%;出现并发症的15例,占50%;观察组中,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18例,占60%,中度残疾者8例,占26.7%,重度残疾者3例,占10%,死亡者1例,占3.33%;出现并发症的5例,占16.7%.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操作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聂春玲  姚运红 《淮海医药》2007,25(6):549-55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病理变化,大宗病例调查显示41%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院头颅CT有TSAH表现[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4.4%、再出血率为0,均明显低于参考组17.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腰椎穿刺放液的疗效。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 SAH开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对照组35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比较两组术后的颅内压(ICP)指标变化、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第1、3、5、7天的ICP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t SAH术后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有利于降低ICP,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2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托拉塞米20mg及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mg及20%甘露醇125mL,两组均间隔6h给药,7d后逐渐减量。腰椎穿刺测量用药前后颅内压力变化情况,抽取静脉血送检电解质,及记录24h尿量。结果于疗程相同时间段,治疗组颅内压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协同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72-675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后6个月内有无创伤性脑梗死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即无创伤性脑梗死组和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蛛网膜下隙出血、糖尿病、脑疝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颅底骨折、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糖尿病、低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血压、脑疝属于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独立高危因素。18例出现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其中4例大面积脑梗死者颅内压呈持续增高状态,行大骨瓣减压术后治愈,另14例经由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多与GCS评分、年龄、糖尿病、低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脑疝等因素相关,其中独立高危因素主要为低血压、脑疝,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万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5-167,183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5)行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n=75)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临床预后以及脑梗死、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不仅可以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体现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