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90min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防室性电风暴的作用.方法 将237例明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9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B、C组90min内室性电风暴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QTd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可有效减少室性电风暴的发生率、病死率.胺碘酮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马成彬  鲍中华  陈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07-240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发病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68例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分为两组,A组<6小时,B组6~12小时。结果:A组再通率为71.8%,B组为43.2%,病死率A组为2.4%,B组为3.8%,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负相关,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比较静脉溶栓与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静脉溶栓治疗组)28例和B组(PCI治疗组)2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再通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再通率高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溶栓与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差异较为明显,PCI在效果评估的各个方面中更具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疗法(PCI)与静脉溶栓疗法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综合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发病12h以内STEMI患者117例为入选对象,随机分为PCI组(56例)与静脉溶栓组(61例),重点考察治疗前、治疗24hQTd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2组QTd值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组与静脉溶栓组的IRA开通率分别为100%、73.8%(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8d、24.2d(P<0.01)。结论:急诊PCI宜作为治疗STEMI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前后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和介入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脑钠肽水平。结果 PCI术后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PCI治疗组BNP水平降低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 PCI术可降低STEMI患者BNP水平,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可能与介入治疗再通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一年内生存率.方法 将88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为院前溶栓组,B组42例,为院内溶栓组,应用瑞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20 mg间隔30 min2次静脉推注;同时配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 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80±120 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2.73%,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7.55%,P>0.05,一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刘鸿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08-2410
目的 比较不同灌注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等临床资料,直接行PCI患者45例(PCI组),静脉溶栓30例(溶栓组),PCI联合溶栓35例(联合组).比较三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复流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3个月时左心功能及 Killip 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 三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PCI组及静脉溶栓组表比较,联合组无复流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killip心功能分级显著降低(P<0.05).另外,3个月时心脏超声提示联合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每搏指数(SVI)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明显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英 《中国药业》2013,22(13):75-7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溶栓治疗,按照患者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2 h)、B组(2~4 h)、C组(4~6 h),比较3组患者溶栓指标检查结果及各心脏功能指标。结果A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压低时间、出现再灌注时间、心肌酶峰值前移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各项心脏指标改善优于B组、C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肌功能,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溶栓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分别成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41例首发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其中2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21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溶栓组(0%vs33%,P<0.05),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溶栓组[(57.50±5.84)%vs(50.86±5.53)%,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溶栓组(7.95dvs10.38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CI能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90min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防室性电风暴的作用。方法将237例明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9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B、C组90min内室性电风暴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QTd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可有效减少室性电风暴的发生率、病死率。胺碘酮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瑞替普酶溶栓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临床血管再通情况比较,60、90、120 min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周内并发症及转归,瑞替普酶组溶栓4周内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适合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CI)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对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05年7月-2006年3月之间,发病后12h之内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发病后第24h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浓度分为3组:A组<100pg/mL,B组100~400 pg/mL,C组>400pg/mL.收集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结果 ①C组年龄明显高于A组(P<0.01).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B、C组梗死相关血管(IRA)中左前降支(LAD)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例也明显高于A组(P<0.01).③1年内病死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BNP浓度是AMI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1年后病死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艳荣 《河北医药》2006,28(5):380-38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血管再通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将7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溶栓再通组;B组为未溶栓组,比较溶栓前及溶栓后1~6 d、8 d及30 d的QTd变化.结果溶栓前两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再通后QTd峰值在第2天出现,然后逐渐减小,且下降较未溶栓组快.未溶栓组QTd峰值在第4天出现,然后逐渐减小.两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第4、5、6、8天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QTd峰值提前出现及以后的快速下降,可以大致反映血管再通后缺血心肌的恢复情况,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广贵 《安徽医药》2014,(5):949-95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按是否符合溶栓条件分两组,溶栓组50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胸痛缓解迅速、明显,但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确切、安全,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及急诊PCI不同再灌注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T-pro 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分为直接PCI组(n=38),溶栓组(n=32)和对照组(n=18),抽血查入院即刻、24 h、入院后7 d、l4 d及28 d血浆NT-pro BNP浓度。观察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死亡为终点。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入院后各时间点NT-pro 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溶栓组(P<0.01),PCI组总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溶栓组和PCI组心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此2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再灌注治疗均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其中以直接PCI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重建术(CR)治疗[冠脉介入(PCI组)或冠脉搭桥术(CABG组)]或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组),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和再次血运重建术情况。结果:于入院至随访12个月期间药物保守组心源性死亡高于PCI组、心绞痛复发高于CABG组(P<0.05);PCI组在心绞痛复发例数方面高于CABG组(P<0.05)。结论: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冠脉重建术治疗是安全的,能够降低病死率及心绞痛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前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153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后,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80例患者为血管造影后使用替罗非班,再进行血栓抽吸,最后行PCI治疗,B组73例为血管造影后行血栓抽吸,再使用替罗非班,最后行PCI治疗。比较2组心肌再灌注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心肌呈色分级、出院时射血分数(EF)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显示有较好的预后。但2组间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中,血栓抽吸前使用替罗非班较血栓抽吸后使用对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出院时的EF值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ST段变化与心功能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60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h相关导联抬高ST段的总和,按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A组(36例):ST段下降程度≥50%;B组(24例):(ST段下降幅度<50%。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10d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PCI术后10d、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Killip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0dKillipⅠ级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3个月LVEF值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术后1hST段的变化可反映PCI术后的心功能情况,对高危患者早期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发现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组(A组,55例),对照组(B组,55例)。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和3级血流的比较,患者在术前、术中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A组较B组患者TIMI血流3级明显增高,同时出血风险率上升,但出血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复流获益大于风险,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