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中常见及严重的合并症,而膀胱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截瘫患者病死的第一位原因。在临床中发现留置尿管不但容易导致感染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王艳华 《哈尔滨医药》2021,41(6):134-136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激发排尿技术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治疗效果和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72例SCI伴NB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联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传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联合采取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P <0.05),每天平均排尿次数以及每天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损伤后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而且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的支配,引起神经功能紊乱[1]。其中,SCI后,可以造成皮层高级中枢和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之间联系的障碍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从而导致膀胱功能障碍,产生神经源性膀胱,进而引起尿潴留、尿路感染甚至SCI的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2007-06~2009-06笔者所在科收治脊髓损伤98例,现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SCI后NB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开塞露+膀胱功能训练),B组(膀胱功能训练),C组(膀胱功能训练+膀胱治疗仪);标准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膀胱平衡状态,并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膀胱平衡状态,A组的疗效优于B组(P 0.05),与C组疗效相当(P 0.05)。结论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CI后NB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NB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40例,并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接受膀胱训练后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8.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尿失禁、急性尿潴留、肾功能衰竭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尿毒症、菌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对国内外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类、处理原则与康复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及训练后15、30、60d的存留尿管、问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尿路感染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过综合膀胱功能训练60d,自行排尿34例(81.O%),间断清洁导尿7例(16.7%),滴漏尿1例(2.4%);尿路感染率:训练15d为33.3%(14例),30d为19.0%(8例),60d为11.9%(5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的趋势是存留尿管〉间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及早拔出尿管、控制尿路感染、提高生存质量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 50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一般药物治疗及留置尿管导尿;而观察组行常规一般药物治疗及早期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普通针刺、膀胱康复、心理康复等。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膀胱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使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同时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NB)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以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由于长期尿潴留,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神经源性膀胱是临床康复的难题。我们采用间歇导尿法处理尿潴留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以及心理护理,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67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的导尿,手法的训练,局部中频电疗,针刺疗法等康复训练。结果61例患者经康复训练后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60~100ml,6例患者未能自行排尿,仍需实施间歇性导尿。有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经膀胱冲洗或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应用后,3—5d后症状消失。结论康复训练可促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尿道口护理、皮肤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以及并发症防护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膀胱容量(357.1±12.5)ml较对照组(319.2±10.4)ml显著提高,残余尿量(101.7±8.5)ml较对照组(129.1±8.8)ml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膀胱容量并降低残余尿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性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所收治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5例,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残余尿量、排尿频次、膀胱容积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临床之治疗疗效,并且改善患儿的排尿功能,此护理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而留置尿管,因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导致泌尿系感染的机会越多,影响膀胱功能恢复。我科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20例脊髓损伤后自主膀胱机能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9年8月~200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例病人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6~54岁,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4例,行手术治疗1例,3例行保守疗法,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6例,皆行内固定术,均因排尿障碍行保留导尿。住院时间最短1月.最长10个月。2 训练方法2.1 定时开放尿管:病人受伤初期,膀胱…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及防治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据保守估计,在美国脊髓损伤患者总数约为5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1万~2万人[1]。我国每年将递增5万人以上新的截瘫病例[2]。目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4周,疗效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尿中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进行评定。结果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结论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从而减少尿路感染与防止肾功能损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神经源性膀胱作为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多以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此类病理反应,避免患者膀胱输尿管反流,引发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等危险病症,危害其身心健康.临床最有效且安全性最高的干预手段是排空患者膀胱.基于此,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本研究现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各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结果经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显著,可减少其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0.
吉瑾 《家庭医药》2016,(12):45-4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