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21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21例患儿中,男216例,女205例,中位年龄7.13岁.具有不同程度不适表现者为90.7%,病前或发病同时有明确感染史为92.4%,心肌酶谱增高者为96.2%,超声心动图出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降低表现者为39.6%,心电图表现ST-T改变者为76.2%,各种心律失常占90.7%.结论 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律失常是重要表现之一,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10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110例1996年1月~2000年6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生分析.结果 110例患儿治愈50例,好转56例,未愈4例,无1例死亡.结论确诊需结合临床和X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检查.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强调早期治疗及纠治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游振涛 《江西医药》2006,41(2):101-102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56例,分析归纳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各例患儿均进行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肌酶谱、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等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56例中有50例异常;X线胸片提示左室增大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偏大10例,左室正常高限2例;心肌酶谱测定有不同比例增高;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14例。结论目前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在心脏B超、X线尚未显示形态学改变、心电图也无异常之前,对临床疑似心肌炎的患儿进行频域心电图(FCG)检查,并根据其1/2(基谐比异常)及1—N(基波过低或消失)的阳性改变,对64例患儿进行治疗对比和追踪观察。观察组32例抗病毒同时予以抗氧化剂正规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抗病毒治疗。追踪一年结果FCG转阴率观察组71.88%对照组43.75%、心脏B超、X线、心电图检查阳性率观察组28.13%,对照组46.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提示FC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巨细胞病毒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2.01±1.53)岁,临床上以发热、乏力、腹泻、黄疸等为主要表现,心肌酶谱、抗心肌抗体、肌钙蛋白I、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3%,68.42%,60.53%,86.84%,23.68%和21.05%。结论儿童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婴儿多见,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联合运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抗心肌抗体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是其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该病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测EF、FS、CI,并对出现期前收缩患儿做了对比性观察。结果心律失常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最常见的心电异常,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46/6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30/62),并且能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复杂心律失常。24h心脏早搏〉14400次者较24h早搏〈14400次者左心功能明显受影响(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全面地显示心电异常活动,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降低;频发早搏可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采用DCG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结果实验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1种心律失常,其余患儿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P<0.05);80例患儿中,24h Holter和常规ECG等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显着(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效果较好,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41例病毒性心肌炎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4 1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1例均为住院患儿 ,其中男 2 5例 ,女 16例 ,男∶女为 1 5 6∶1。临床表现有胸闷、心悸、乏力、心前区不适、疼痛、晕厥或阿斯综合征。住院期间均做心电图、胸部X线、心肌酶检查及心脏二维或彩色超声心动图。 12例做了 2 4h动态心动图。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 2 0 0 0年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本组急性期 34例 (83% ) ,迁延期 6例 (14 6 % ) ,慢性期 1例(2 4 % )。其中起病 <1周者 12例 (2 9% ) ,0…  相似文献   

9.
杨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3-324
目的总结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我院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结果 77例病儿中心电图无明显异常3例(3.9%),心电图明显异常74例(96.1%)。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导联低电压、传导阻滞、ST-T改变等。结论心电图异常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十分重要,但也要留意它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单纯窦性心律不齐10例(8.0%),房性早搏83例(66.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3.2%),室性早搏67例(53.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5例(4.0%),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3.2%),ST-T改变27例(21.6%)。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表现以多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为主,部分患儿还可发生ST-T改变,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诊治及准确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回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炎等。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且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有27例患儿心电图正常,占22.17%,有93例患儿心电图异常占77.83%。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改变及多种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电图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经济、无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常见类型。方法依照我国现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对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92例(占92%),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18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9例(占9%)。在心律失常中早搏70例(室性早搏45例,房性早搏21例,交界性早搏4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11例;传导阻滞35例(房室传导阻滞25例,束支传导阻滞9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律失常18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搏、传导阻滞)最常见,少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林庆颖  马笑影 《海峡药学》2014,(11):147-147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结果比较,为临床诊断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提供重要方法和依据,通过指导心律失常的用药,改善了婴幼儿VMC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我院7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DCG与ECG结果。结果 D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4.29%,E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1.43%,使用DCG后患儿VMC明确诊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结论婴幼儿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婴幼儿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发现心律失常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指导心律失常用药,改善VMC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5,(5):390-392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入院后均作心电图、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经综合治疗,5例(41.7%)痊愈,3例(25.0%)转院,4例(33.3%)死亡。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早期检查心电图、CK-MB、CTn-Ⅰ、超声心动图等能减少误诊和漏诊,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15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予以心肌酶谱、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并予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及10~25 mg/(kg.d)的甲基泼尼松龙进行冲击治疗,并对其他伴随症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结果15例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显著升高,且心电图均存在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9例,全心增大6例。经治疗后,12例患儿治愈,3例死亡。结论早期完善对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其他相关检查,能够尽早的对暴发性心肌炎进行确诊和治疗,从而提高其临床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以发热、乏力、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而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及心肌酶异常最为常见且本次治疗临床治愈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玉丹荣心丸联合1,6二磷酸果糖口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常规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与能量合剂,随机将其分成两组:30例为玉丹荣心丸联合1,6二磷酸果糖组(治疗组),1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变化。结果玉丹荣心丸联合1,6二磷酸果糖组总有效率96.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结论玉丹荣心丸联合1,6二磷酸果糖口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后期则以免疫损伤为主[1]。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小儿VM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儿经心电图、心肌酶、彩色多普勒心动图、心脏X线片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45-247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诊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33例作为观察对象,33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3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中静息心电图显示,24例(72.73%)患者电轴右偏,QRS波增宽>110ms者22例(66.67%),T波倒置21例(63.64%),Epsilon波12例(36.36%);超声心动图ARVC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室增大占90.91%,右室肌小梁紊乱占75.76%,右室流出道增宽占66.67%,右室壁弥漫性变薄占66.67%,右房增大占51.52%,其次表现为束回声增强占30.30%,室壁瘤形成占15.15%,右室壁局限性变薄占11.11%。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提高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