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5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7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萎缩7例,局部肝轮廓凹陷5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是原发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找出CT特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它起源于肝内胆管二级以远的上皮细胞。本病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3.25%。作者收集新野县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汪寒松  熊猛  宋建基 《江西医药》2009,44(12):1248-12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包膜回缩2例,伴肝内胆管扩张5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5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病灶内部可呈片状、分隔状或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大多数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出现延迟强化;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MRI表现及其误漏诊原因。方法 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其中术前MRI误漏诊3例),常规行T1WI和/或准T1WI、T2WI和/或脂肪抑制T2WI;加行动态增强扫描10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10例。常规行横断面扫描,辅以冠状及矢状面扫描。结合手术及病理所见分析MRI表现。结果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浸润性占位,T1WI均呈混杂低信号,实质部分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区呈低信号,间杂扩张的小胆管或黏液湖呈更低信号。T2WI均呈混杂的高信号,实质部呈略高信号,坏死、囊变区及扩张小胆管与黏液湖呈明显高信号。多可见病灶内或周围扩张小胆管。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或病灶边缘及部分实质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呈进行性、向心性强化。MRCP可见病灶区胆管走向杂乱、僵直、各种形态截断狭窄及病灶周围小胆管扩张。MRI漏诊原因:例1为多次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并发PCC,且部分PCC坏死囊变区感染形成肝脓肿。例2为多次胆道结石术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并发肝硬化、PCC,且PCC多发坏死囊变。例3为肝内外胆管、胆囊多发结石并炎症,右肝明显萎缩并发PCC。结论 P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必须平扫、动态增强、MRCP相结合分析,排除合并胆道结石与肝脓肿的影像干扰,方可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诊的疑似胆管细胞癌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增强扫描、MPR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扫描、MPR、MSCT增强扫描结合MPR诊断胆管细胞癌效能以及与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结果:108例患者中胆管细胞癌88例(81.48%),非胆管细胞癌20例(18.52%);MSCT增强扫描结合MPR诊断胆管细胞癌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MS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242,P=0.010);MPR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12,P=0.000);MSCT增强扫描结合MPR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9,P=0.000)。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MPR诊断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朱昆喜  洪汛宁 《江苏医药》2013,39(1):105-10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0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扫描,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及实质性脏器与周围转移的情况。结果 20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现肝门部肿块样改变7例,管壁增厚,远程胆管扩张,浸润狭窄型9例,腔内生长型2例,有2例平扫和增强扫描显未见明确肿块。6例行病变局部薄层延迟扫描,肿瘤具有持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术前诊断准确。肿瘤合并胆结石的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实质脏器转移6例。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等。加用增强扫描特别是延迟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出现延迟强化;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帮助了解其表现机制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21例患者均属单发低密度病灶;部位:肝左叶12例(57%),肝右叶8例(38%),同时侵犯肝左右叶1例(4.8%);大小:2.5~6.8cm;密度:密度均为低密度且基本均匀,其中6例病灶中央有更低密度区,CT值均小于50HU;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4例(67%),边缘较清楚,类圆形或圆形7例(33%),与正常肝实质分界不清;其他征象:肝内胆管扩张者11例(52%),肝包膜内陷回缩3例(14%),肝内结石5例(24%),腹膜后及肝门部淋巴结肿大者5例(24%);增强扫描表现: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结论: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的容积扫描,层厚3~5mm,扫描时间25~30s,造影剂流速3.0~3.5ml/s。结果9例患者均显示肺栓塞时的直接征象一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中6例可见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增粗,3例伴有肺段梗死。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CT平扫与动态增强CT扫描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19年11月在某院就诊的36例PS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下CT值变化,对比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差异。结果:CT平扫最大CT值为(21.39±4.08)HU,动态增强CT扫描最大CT值为(95.78±6.31)HU,动态增强CT扫描最大增强值为(81.02±3.69)HU。CT平扫检出率为66.67%,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可大大提高PSP检出率,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风险,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核球的16排螺旋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经CT进行增强前后对病灶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层厚5 mm.结果:9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中8例强化不明显,其CT强化净值均小于15Hu,平均(10±5)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1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呈周边环形强化,其兴趣区(即中央部分)无强化,周边强化部分CT强化值大于15 Hu,平均(23±6)Hu.结论:病灶兴趣区的CT强化净值及时间密度曲线对结核球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提示,16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肺内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正确率,病灶轻度强化、不强化或包膜样强化可提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刘希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0-48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25例,豆状核边界不清10例,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15例,颈内动脉区征象改变5例,死亡5例。结论 CT扫描具有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低等优点,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统计胆总管多发结石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手术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78例,将B超、普通断层CT及螺旋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胆总管上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5枚、72枚、83枚;胆总管下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6枚、89枚、98枚。B超与普通断层CT在胆总管上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与普通断层CT在胆总管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胆管上段及胆总管下段与B超及普通断层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微创胆总管取石术手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总结其穿刺、扫描结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300例均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无空气栓塞、静脉炎、心脑血管意外出现。结论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患者使用期间应该加强护理以预防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在螺旋CT上的基本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螺旋CT扫描图像,复习文献资料,对胃癌在螺旋CT上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胃癌在螺旋CT影像学上的基本征象。结果进展期胃癌螺旋CT基本征象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腔狭窄及腔内龛影,增强扫描可见胃壁病变区异常强化。结论螺旋CT作为胃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对进展期胃癌做出诊断的同时可以发现胃癌的临近侵犯及远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技术(MPVR)在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和轴位扫描,对26例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6例颅底骨折中螺旋扫描显示骨折线22例,占84.6%,CT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7例,占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时应用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能进一步明确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