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育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87-388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以便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180例患者的护理均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培训后进行,观察两组风险事件情况和发生率等,对心内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对策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80例中,发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180例中,发生风险事件13例,发生率为7.22%,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应用科学的控制对策,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家庭输液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52-353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便减少输液事故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社区服务站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进行家庭输液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家庭输液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120例患者的输液护理均为采取防范措施培训后进行,观察两组输液事故情况和发生率等,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20例中,发生输液事故2例,事故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120例中,发生输液事故9例,事故发生率为7.50%,观察组患者输液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家庭环境下进行输液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应用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输液事故和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0例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2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风险事故发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1%)低于对照组(9.38%),风险事故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0.94%),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1.15±1.49)分高于对照组(73.23±1.5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风险事故发生,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山西同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风险安全事故16例(17.8%),观察组出现2例(2.2%),两组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6,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效果确切,可减少风险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患者出现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心内科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33%,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7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患者出现压疮的预防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并采取安全护理对策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的变化.方法 2009~2010年应用设计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该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实施安全护理,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同时调查2007~2008年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照组),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后,患者预防跌倒意识加强,跌倒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风险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目标人群采取安全护理对策,可使跌倒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徐雯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341-342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本院根据心血管内科以往的护理经验,深入研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回顾性分析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63%(5/32),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13%(1/32);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对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风险,也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探讨其应对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 98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1.4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92%。对照组事故发生率为16.33%;观察组未出现护理事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对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和针对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改良护理,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风险,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护理,同时针对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改良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管理行安全干预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15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安全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差错事故、安全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为5.00%,安全风险发生率15.00%优于对照组的20.00%、45.71%,且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管理行安全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差错事故、安全风险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投诉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2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2例患者投诉、9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1%、2%、2%、9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5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9例患者投诉、8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6%、5%、9%、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意外烧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护理要点。方法 180例意外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首先分析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13例护理事故,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4.44%,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护理导致伤情恶化,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1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意外烧伤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呼吸道护理、抗休克护理等全方位护理措施可减少护理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0例心内科急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80例)和对照组(480例),对照粗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出现风险事件6例,风险事件发生率1.25%,对照组仅出现风险事件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0.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针对心内科急者,采取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心血管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应用于观察组护理管理工作中。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风险时间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90例)和观察组(n=9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8.89%(62/90),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1.11%(10/9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施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具体方法。方法收集心内科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语言交流为主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予以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2%和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和46.3%(P<0.05),而满意度为97.6%,明显比对照组的85.4%更优(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交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应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病例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展开积极的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对照组不予预防处理。对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者1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者12例,发生率为2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预防对策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值得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隐患进行研究,讨论防范对策。方法:对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18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患者的安全隐患之后,根据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在研究组当中,一共有患者90例。对照组当中,一共有患者9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加强护理,对2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完成后的护理风险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在和对照组护理进行比较之后,发现研究组护理的风险率明显较低,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心理,心内科患者的常规服务密封线进行控制,加强护理措施,避免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