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中度HIE患儿152例,随机分为抚触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控制惊厥后给予抚触,每日1次,每次15min,至月龄满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BNA得分及3月龄DQ值,并随访至2岁比较两组伤残率。结果:抚触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5.2±4.64)和(30.6±3.98),P<0.001;3月龄DQ值分别为(92.43±9.28)和(84.25±7.88),P<0.001;伤残率分别为5/48(10.41%)和13/50(26.00%),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抚触能有效促进HIE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96-2097
目的:探讨葛根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H 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给予葛根素1 mg/kg.次,每日1次静滴。疗程10~14天,重度患儿用3~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时间,并于生后7天、12~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6~12个月进行发育商(DQ)值测定。结果:治疗组前囟张力、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惊厥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先后7天、12~14天NBNA评分正常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6~12个月DQ值为(90.6±9.04),对照组DQ值为(81.5±10.1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 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葛根素治疗,能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气质特征及早期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Carey儿童气质量表中4个月~1岁儿童气质问卷对60例4~12个月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测试,同月龄的正常婴儿作对照;并对其中的30例患儿进行早期教育,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组消极气质类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气质维度上,趋避性、节律性、心境、持久性、适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行早期教育后,趋避性、节律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下降,活动水平得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表现出一定的气质特点,根据其气质特点进行早期教育,对中枢协调障碍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抚触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HIE患儿6d、9d、12d、15d及出院时NBN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HIE患儿在抚触第6d时,效果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d至出院时NBNA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给予早期抚触干预治疗,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HIE患儿生长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抚触和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综合治疗、高压氧联合综合治疗和单纯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影响。方法:参照美国1996年Pediatrics中HIE的诊断标准,对随机分成3组的HIE患儿分别采用综合治疗(A组)、高压氧联合综合治疗(B组)和抚触联合综合治疗(C组)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3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明显优于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抚触联合综合措施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杨梅 《智慧健康》2023,(2):59-62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随机分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观察结果。结果 在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更低,认知功能分值更高(P<0.05)。在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分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更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抚触按摩法对新生儿黄疸和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黄疸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儿再予以抚触按摩法进行干预,治疗时间为5 d,后观察组患儿继续行抚触按摩法干预,连续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儿黄疸治疗前、后行经皮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检测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行体格生长指标(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神经发育指标(大运动、交往、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儿黄疸症状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初次排便耗时)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干预5 d后,经皮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初次排便耗时均较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观察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大运动、交往、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儿上述神经发育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按摩法可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促进新生儿体格、神经生长发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抚触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65-4566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60例窒息新生儿按照患儿在生后第7天有无接受新生儿抚触分为抚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生后28天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的差异。结果:生后28天抚触组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6.5±0.86VS35.40±1.40,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急性期过后进行抚触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入院后均将患儿送至NICU病房并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入院72 h后予以营养支持,研究组入院12 h后予以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日平均增长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评分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入院后予以VLBWI早期营养支持,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蕴  赵映敏  孔德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45-484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2月该院经治的60例高危新生儿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观察患儿的NBNA、DQ改善情况,和既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未采取有效早期干预的7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在有关NBNA评分对比情况中,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关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DQ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很好地改善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情况,使患儿脑瘫、智力低下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诊断早干预的DST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婴幼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行常规干预的3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根据DST评估结果进行早期细节化干预的38例患儿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的干预总有效率和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的D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DQ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诊断早干预的DST应用价值较高,根据其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NBN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神经节苷脂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神经节苷脂组患儿心NBN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伟  卢亚亚 《现代保健》2011,(35):48-4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护理干预)70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 新生儿期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综合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新华  秦桂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81-338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头颅C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使HIE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科学性。方法:选择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足月HIE患儿72例,分别于入院4~10天、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并于同期及入院14天进行NBNA评分,3月、6月进行DQ值测定。结果:①生后4~10天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中、重度HIE患儿NBNA测定14天≤35分患儿组的DQ值低于14天>35分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生后28天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早期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应用NBNA评分可判断HIE的病情轻重;动态NBNA及生后28天左右脑CT检查可作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而生后14天的NBNA评分判断预后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5.
王芯  吴晓宁  赵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77-247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为保证充足的能量、营养使HIE患儿更好更快恢复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给予同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CD4^+/CD8^+、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Gesell评分、NBNA评分,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精细动作评分、大动作评分、语言功能评分、适应功能评分、个人-社交评分、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6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的药物联合治疗,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显效的比率和总的临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72.92%和95.83%,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的PEF实测值/预计值明显提升,而PEF变异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的提高和肺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语言训练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语言障碍的改善,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湛江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脑瘫患儿68例,均伴有语言障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语言训练,研究组患儿应用语言训练结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半年后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治疗后临床效果、语言发育迟缓及综合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显效率为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语言理解发育商(DQ)和语言表达DQ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提高患儿的发育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对正常新生儿体重、黄疸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8月在该院出生的足月剖宫产儿240例按出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均接受相同的护理保健措施,抚触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婴儿抚触,每日1~2次,每次15 min,共持续30天。结果:抚触组与对照组第3天、第7天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30天时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第3天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第3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3天NB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第3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减轻新生儿早期黄疸,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改良新生儿抚触治疗咽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新生儿抚触治疗婴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咽下综合征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5例,使用常规药物吗叮啉或洗胃术治疗。新生儿抚触组55例,全部采用抚触按摩的方法治疗。两组均于出生12h后进行。结果:两组患儿各日段痊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4h内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儿第5日体重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抚触组患儿体重回升快于常规药物组。结论:改良新生儿抚触治疗咽下综合征效果明显,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或洗胃术治疗相比,此方法简便易行,对身体无伤害,在爱抚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更容易让产妇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期给予纳洛酮的干预治疗的疗效,及对HIE NBN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7~2009年收治的64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吸氧、保暖、补液、纠正酸中毒、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其中干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 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5~10 ml静脉注射,意识清醒后按0.03~0.05 mg/(kg.h)持续静脉滴注3~5 h,1次/天,7~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采用纳洛酮进行干预治疗的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27/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2/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改善时间、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干预组的临床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3天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7~10天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E,早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控制HIE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NBNA评分,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了患儿预后的存活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