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回顾分析本科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因此,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其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量表(SCL-90,HAMA,HAMD,SSPS)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检出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碍程度,根据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1个月透析后问卷调查显示8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前,患者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患者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根据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生活态度明显改善,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60例存在心理问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诱导期的心理问题,探讨研究积极心理学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70例,根据诱导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血液透析诱导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透析质量。结论: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促进患者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减少血透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科室收治7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试验对象,经完全随机及联合口服茶多酚为干预措施,分为联合组(n=37)和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常见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经治疗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联合茶多酚,较单一疗法可更加有效干预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发生,有助于减缓病理进程,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凤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288-28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维持性治疗手段,但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文主要就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心理、饮食、专科护理。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因经济困难及失明而放弃治疗者5例,高钾猝死2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梗死亡1例,继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5例。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我国ESRD患者数量较大,总数约为22余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接受透析的ESRD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预后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300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有关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讨论诊断与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WHD)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WHD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中抑郁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1]。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WH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对WHD伴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35-137
目的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比较两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平均血细胞压积明显低于观察组,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和尿素降低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QLQ-C30P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维持性控制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并统计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中国常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通路、年龄与疲乏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差,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关注,血管通路、疲乏与年龄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必须进行的,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明显的敌对、焦虑、烦躁、抑郁、紧张、恐惧及对抗治疗等症状,因此,对该类人群进行心理干预,配合临床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报告对1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服刑人员辅以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诱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及家属配合医护人员控制CHF的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影响,达到控制CHF的预期目标,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相对于非透析肾病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旨在为提高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个体化透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实行个体化透析方案,有效地清除了体内毒素,钙磷代谢紊乱、心力衰竭、贫血等尿毒症相关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应做好转为与腹膜透析并存等情况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及加强患者的安抚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连俊芳 《北方药学》2012,(4):122-12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60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恐惧、抑郁和自卑心理,且由于患者之间存在着性别、社会经历、性格、家庭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位患者又有着其独特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有98%患者都能够学会自我疏导,克服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治疗是长期的。血液透析(HD)患者从初期的血透治疗到MHD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困扰。HD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患者实验性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雪  谢珺 《河北医药》2016,(6):945-947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引入维持性控制护理措施对其负性情绪及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生活质量量表( QLQ-C30)测评,并比较2组患者间的血液透析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及认知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干预前的尿素降低率、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及平均血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尿素降低率及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平均血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维持性控制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助于改善其消极情绪,且能提高透析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叶红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28+130-128,130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替代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透析的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治疗风险。医护人员应重视、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丽  曹丽丽  李鹏程 《河北医药》2010,32(6):763-764
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肾源的短缺以及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接受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恢复进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昂贵的医疗费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等均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性影响。术前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的发生率为68%。近年来,我们对影响肾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