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BAdCC)和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GAdCC)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8例BAdCC和12例SGAdCC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BAdCC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常表现为缓慢的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偶伴有疼痛,神经周围浸润不明显,所有病例计56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1例在术后5年复发;SGAdCC患者平均年龄53.5岁,半数患者出现疼痛和麻木,神经周围及邻近骨胳常浸润常见,27枚淋巴结有5枚转移(18.5%),术后短期复发常见,二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BAdCC非常罕见,BAdCC与SGAdCC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BAdCC呈惰性临床过程,而SGAdCC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8例A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取预后信息。结果 18例AC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0岁。肿瘤大体上多界限清楚,镜下呈浸润性生长,主要由筛状、管状-梁索状、实体和微囊结构组成。肿瘤成分包括腺上皮、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肿瘤的腺上皮成分表达CK7、CK5/6和CD117,肌上皮成分表达SMA和p63,基底样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5/6、p63和CD117。随访期内有2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 ACC是一组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肿瘤,其腺上皮、肌上皮和基底样细胞成分的免疫表型各有特点,联合运用CK7、CK5/6、p63、SMA和CD117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ACC预后良好,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ACC可能是侵袭性更强的组织学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部位、分期、治疗方法与复发及转移关系。方法对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临床分析。结果腮腺23例,舌下腺14例,颌下腺6例,腭部12例,颊部8例,舌根3例。治疗方法,腮腺腺腺样囊性癌行全腮腺摘除13例,腮腺浅叶+部分深叶摘除9例,腮腺浅叶摘除1例;保留面神经18例,面神经切除5例;行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15例。颌下腺、舌下腺、颊部、舌根腺样囊性癌均行腺体及局部扩大切除+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腭部腺腺样囊性癌行局部扩大切除+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6例,单纯行局部扩大切除2例;术后放疗60例,同时行术后放化疗3例。术后复查3~10年,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9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42期例、Ⅲ期8例、Ⅳ期6例。结论颌下腺、舌下腺、颊部、舌根、腭部腺样囊性癌应同期行局部扩大切除+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腮腺腺腺样囊性癌如无神经受损症状及术中肿物与神经无明显粘连可保留面神经,术前检查如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可不作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均应行放疗。术后化疗效果如何本组病例不明确。Ⅲ、Ⅳ期较Ⅰ、Ⅱ期复发、转移为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及D2...  相似文献   

5.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该肿瘤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状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并需与一系列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如胶原小球病、筛状癌、小细胞癌等。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微腺腺病 (microglandularadenosis,MGA)是一种少见的增生性乳腺病变 ,组织学特征是弥漫性浸润的小圆腺泡杂乱分布于胶原化的纤维组织或脂肪组织中。根据作者观点 ,是否出现肌上皮层不影响MGA的诊断 (尚有争议 )。作者描述了 17例与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 ,ACC)并存的伴有非典型增生的MGA。此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4 0- 86岁 ,临床查体均触及包块。病变大小 0 .6cm - 11cm ,呈界限清楚的灰褐色包块或混杂脂肪组织的质硬区。组织学观察 :11例患者出现普通型MGA ,其腺体弥漫性分布或灶性分布于病变周缘 ,伴或不伴有菲薄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近全层,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表型:腺样囊性癌成分p63、CK7、S-100均(+);HHF-35、34βE12、CK17、ER、PR均(-),鳞状细胞癌成分34βE12、p63(+);CK17、S-100、CK7、HHF-35、ER、PR均(-)。结论发生于宫颈的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该肿瘤术前诊断易出现漏诊,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Ad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并获取患者随访资料.结果 7例患者发病年龄42~67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多以咳嗽、胸闷为主.发病...  相似文献   

1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涎腺肿瘤,1943年,Dockerty和Mayo才强调了该肿瘤的恶性本质[1].不同部位的ACC发病率、年龄、性别甚至生物学行为上均有一定差异[2-3],大涎腺的ACC由于病例数相对较多已经得到了关注,而大涎腺外的ACC较为少见,人们对其研究较少,在此作者复习了相关文献并分别按部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外阴部包块5年,开始时无不适,近1年生长较快,时有阵发性刺痛。妇科检查:右侧大阴唇下扪及2·5 cm×3·5 cm肿块,活动,质中,界清,无压痛和波动感,表皮无破损,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未见特殊。月经初潮15岁,周期30天,持续3天,G4P4,全身检查及肝、肾、心功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外阴包块。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术后扩大切除周围组织及清扫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眼观:肿块4 cm×3 cm×3·5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脆(图1)。镜检: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出现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PLGA)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0例PLGA和12例对照组ACC,对比观察2组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并行c-kit、Galection-3、α-SMA、p63和 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该组PLGA占同期小涎腺恶性肿瘤的6.9%,肿瘤全部位于口腔内,80%发生在腭部.组织学上呈筛状、管状和实性生长方式,浸润性边缘和嗜神经性为PLGA和ACC所共有,但PLGA瘤细胞形态单一、圆形或立方状,细胞核呈温和的泡状核,排列成多种结构,包括管状、梁状、乳头状、乳头囊状、小叶状,筛状、细索状等,常可见形态一至的单层细胞导管、单排溪流样和靶环状生长方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5种标记物在PLGA和ACC中均有表达,但表达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结论 PLGA是少见的小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腭部;组织病理学特点是鉴别PLGA和ACC的最可靠标准,温和的细胞形态和高度变异的生长方式是PLGA的特征;c-kit、Galetion-3、α-SMA,、p63均非PLGA或ACC的特异性标记物,只能在支持形态学诊断时作为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例1,男性,37岁。咳嗽、咳痰2年余,加重2月。无血痰和发热。胸片示右上肺块影。体检:右上肺呼吸音稍减弱。送检纤支镜刷检涂片细胞学诊断为肺腺样囊性癌。最后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肺腺样囊性癌。例2,男性,58岁。咳嗽,发热20d。既往有慢性支气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5 2岁。因会阴部持续性钝痛 2年余 ,加重呈烧灼痛及刀割样疼痛伴肛门下坠感 3个月入院。在外医院以“子宫内膜炎”、“肛窦炎”治疗无效。查体 :左侧大阴唇略隆起 ,中下部有一肿块 6cm× 5cm ,界线欠清 ,基底尚可活动 ,阴道下壁僵硬。对左侧大阴唇肿块活检 ,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左侧前庭大腺及部分阴道壁组织 ,沿坐骨结节将肿瘤及周围脂肪组织、部分直肠、全子宫切除。  病理检查 眼观 :送检直肠 ,长 15cm ,附有肛门 ,另送全切子宫及附件。直肠前侧肿块为 4 5cm× 4 0cm× 3 0cm ,肿块下缘距肛门 2 5cm ,肿块被脂…  相似文献   

17.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上较为罕见,今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以左耳道肿块伴耳痛,听力下降两年收住,于97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正常,左耳道下壁可见一局限性肿物隆起,表面光滑、质中,不易出血,压痛明显,取活检报告为腺样囊性癌,于局麻加强化下行肿块  相似文献   

18.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5 2岁。发现左乳肿块数年伴渐增大 ,近月增大迅速伴疼痛就诊。查体全身情况好。左侧乳晕部外侧扪及一肿块 ,活动 ,临床拟诊纤维腺瘤于 1999年 8月 1日行肿块局切术 ,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即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顺利 ,现随访观察中。病理检查 巨检 :剖面不规则肿块 1个 ,3cm× 3cm× 4cm ,界尚清 ,略分叶 ,色灰白 ,质实致密 ,无明显出血囊性变。镜下 :肿瘤由两类细胞组成。导管样腺上皮呈立方、多边形 ,大小较一致 ,胞核圆形 ,位于基部 ,胞浆界不清 ,嗜酸或微嗜碱性 ;瘤性变异肌上皮细胞呈扁平、梭形或不规则形 …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9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肿大,不伴疼痛、发热、咳嗽、胸闷不适,无声嘶、呛咳,无怕热、多汗,无手足发麻,未进行任何治疗。1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以甲状腺肿块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及大小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无下降。  相似文献   

20.
外耳道耵聍腺腺样囊性癌临床较为罕见。兰空后兰州医院耳鼻喉科1992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男,35岁。左耳疼痛、流脓、听力差20天就诊,初诊外耳道疖肿。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专科检查:左外耳道上壁红肿,耳道有浓液,鼓膜不易窥清,乳突无压痛;鼻中隔左偏,诸鼻道洁,咽前柱慢性充血,扁桃体Ⅲ度肿大,咽后壁光滑。经抗炎和局部治疗,耳道痛及肿胀未减轻,左耳后壁皮肤隆起,有轻度触痛,无分泌物。电测听示左耳传导性耳聋,右耳听力正常。乳突部X线示有骨质破坏。局麻加强化麻醉行左乳突、鼓室探查术。术中见乳突部胸锁乳突肌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