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血输注对机体红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单纯自体血回输和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输血诊疗过程,动态追踪机体血常规变化,评估输血纠正贫血疗效.结果 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19例,自体血液回输400~1000ml(平均680ml).术中输注异体血液的15例,输注红细胞2~9U(平均5U);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7天、14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21天出现显著差异,自体血液回输组患者红细胞增长更快.结论 与异体血输注比较,自体血回输不但具有安全、无传染病、不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机体红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2.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心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患者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Rh(D)阴性行心外手术患者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准备自体储血之日起嘱患者每8小时口服多糖铁150 mg,同时加强饮食营养,采血同时按采血量的3倍输注晶、胶体液体(晶、胶体液体量比例为2∶1),术前分次采集自体血400~800 ml,检查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结束,患者术中仅有2例分别输异体血浆580 ml、300 ml, 其余病例均未输注异体血.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提高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解决心外手术Rh(D)阴性患者血源不足的问题,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三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我院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术中应用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725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患者回收、回输血液量、术后输注异体血以及治愈情况。比较其中未输异体血的14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总量1501920ml,平均每例2072ml。725例患者中,死亡7例术后,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1d与术前比较RBC、Hb、Hct、PLT、WBC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前各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在抢救大出血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方法 将1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血液回输组(C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80例.CS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经抗凝后全部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直接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均被丢弃.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至术后24h,若患者HB< 80 g/L,C组予异体RBC输注;CS组先输自体RBC,若在输完后HB仍< 80 g/L,予异体RBC输注.术后若出现异常出血,按流程处理.观察CS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量及2组围术期异体血液输注情况;观察围术期凝血功能损害及术后不良事件;观察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CS组平均术中回输自体血液497.6 ml;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低于C组(P =0.0002,0.0001);手术结束时肝素残留发生率及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于C组(P =0.035,0.039);异体红细胞费用及总异体输血费用低于C组(P=0.0001,0.0007);总输血费用高于C组(P=0.0001).结论 CS应用于心脏手术,可以降低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凝血功能及增加总输血费用,因而是有效的、安全的和不具有性价比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 ANH)在基层医院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选择ASA评估标准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10例,手术开始前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液,同时通过静脉输入同等数量胶体液。术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至70 g/L时,或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将采集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观察(1)手术前、ANH后、手术结束时血红蛋白水平;(2)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3)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4)监测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10例患者共计采集自体血液3300 mL。全部在术中回输给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变化平稳。7例患者术中未使用异体血;3例患者因手术较大输异体血1400~3400 mL。术后24 h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脏外科主要手术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模式,为促进临床合理、规范用血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从2015至2016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4家医院)调查中,纳入大血管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18岁),描述患者特征及术后结局,探讨其出血情况,围手术期自体、异体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输注模式(比例、输注量及组合方式)。结果 术中心脏瓣膜手术自体血输注比例最高(58.84%),而大血管手术自体血输注量最大(722 ml),且异体血术中输注比例(53.28%)尤其是血小板输注比例(39.34%)显著高于其他手术患者。相对异体红细胞,其他成分在各类手术中的输注时机较为集中,其中单独输注血浆比例在术后1 d最高。随着出血量增加,成分联合输注比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输血方式。结论 不同心脏手术类型、围手术期阶段或出血量下,患者的输注模式存在差异,需要在了解现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输血实践方案,节约血液并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是术中自体输血的适应证。所有产妇均进行了术中自体输血L(135~3 215 ml),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失血量为1 512 ml(586~32000 ml);22例(55%)产妇失血超过2 000 ml。31例(77.5%)产妇没有输注同种异体血,出血量超过2000ml的产妇有13例产妇未输注异体血。出血量与输血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产科手术,能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的概率;且能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