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坏死性筋膜炎1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坏死性筋膜炎是表浅筋膜广泛坏死,由于病变发展迅速,全身有明显毒血症,迅速引起中毒性休克。如诊断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72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坏死性筋膜炎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周脓肿伴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软组织感染,主要侵犯皮下软组织筋膜层,使皮肤及皮下筋膜组织发生进行性化脓性坏死,经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由于坏死性筋膜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应及早诊治。作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概念 “坏死性筋膜炎”是指筋膜和皮下组织的致命性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往往发展迅速并波及皮肤。而Fournier坏疽 ,是指侵袭会阴和外生殖器的坏死性筋膜炎。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虽然有证据说明坏死性筋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但是它仍是一种罕见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有关儿童的患病报道较常见 ,特别是感染水痘的患儿更易患此病。“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仍未完全清楚 ,许多病例没有明确的病因穿透性损伤强烈提示是感染的诱因。也有大量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后也可发生坏死性筋膜炎 ,大部分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存在易感因素 ,常见的危…  相似文献   

4.
张欣 《天津护理》2011,19(3):152-152
肛周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首先由Fournier在1883年报道,亦称Fournier′s综合征,Meleney于1924年报道了链球菌性坏疽,1952年Wilson将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死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肛门周围软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十二指肠瘘、胆瘘合并右侧胸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治疗的1例胆道术后肠瘘、胆瘘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患者恢复全肠内营养,好转出院。结论早期清除坏死性筋膜炎创面,并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实施有针对性地护理,能有效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坏死性筋膜炎的恢复和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进行性感染性疾病,首发症状为痛性红色肿胀,进而形成筋膜、皮下组织、皮肤广泛性坏死。此病多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结肠术后或会阴术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合并中毒性休克,如不及时确诊及处理,患者往往死于败血症和毒血症。2007年12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阑尾炎并发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3例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应用VSD治疗,探讨应用VSD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其方法。结果 VSD治疗坏死性筋膜炎创面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防止创面感染加重,减轻创面渗出,创面一期手术植皮均成活。12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后出院;1例患者因坏死性筋膜炎创面较大,治疗过程中因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而病死。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廖桂兰  吴莉莉  叶向红  彭南海 《护理研究》2012,26(20):1914-1915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进行性感染性疾病,首发症状为痛性红色肿胀,进而形成筋膜、皮下组织、皮肤广泛性坏死[1]。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可发生于腹壁的任何部位(如腹前壁、侧腹壁腹股沟区及腹后壁等区域),尤其多发生于腹部创伤或手术切(创)口及邻近区域。坏死性筋  相似文献   

9.
2例个儿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市医院郝改琳453100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秀风坏死性筋膜炎(简称NF)是一局限、持久渗透性疾病,筋膜是感染的主要部位。本病具有深筋膜广泛坏死并伴有皮下微循环血栓形成之特征。患者发病后病情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6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8 d,经过综合治疗后6例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清创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性治疗是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2年8月—2016年6月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动态干预病人心理、制定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给予疗效评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在护理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辅助临床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3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病情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得当、病人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对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病人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王月凡 《全科护理》2012,10(26):2489-2490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极少见的致命性的进行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感染沿深浅筋膜播散,在累及的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组织坏死,多伴有毒血症,  相似文献   

13.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类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并具有典型的局部表现和明显的毒血症症状;1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病史+局部表现+全身症状有助于临床诊断;“全身支持,反复清创,延期修复”的治疗原则对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类患者具有典型的局部表现和明显的毒血症症状:9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病史+局部表现+全身症状有助于临床诊断:全身支持+反复清创引流的治疗原则对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冯字莉  张杨 《全科护理》2013,(28):2682-2683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是在1871年首先由Josepoh Jones描述,1952年由Wilson正式命名,是以浅深筋膜坏死为主要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腹部、会阴和四肢,以四肢为多见,头颈部发病率<3.2%[1-3]。病理上以皮下小血管栓塞为特征,继发大片组织缺血、坏死。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necrotizing fasciitis,CNF)是以颈部浅深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发展快,容易并发  相似文献   

16.
正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炎症感染性疾病。主要侵及皮下组织及筋膜层,病死率极高,最典型的表现称为Fournier坏疽。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治疗,包括尽早清创、引流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该病处理的关键。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少见的严重外科感染,死亡率达50%以上。1924年Meleneyr报道B—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病例。此后有类似报道,但命名混乱。1952Wilscn建议将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和深筋膜的进行性坏疸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目前已被广泛采用。我们遇2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例1:女性,18岁。骑自行车撞伤左大腿内侧,2天后左大腿进行性红、肿、痛、伴高热寒战,于1988年4月5日诊为“蜂窝织炎”急诊入某医院。体检:急性病容,体温41.3℃,脉搏细弱。呼吸急促,精神萎糜。血压测不清。左大腿内侧皮肤片状青紫,全大腿明显肿胀,压痛,未见限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颈胸部颌下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例双侧颈胸部颌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针对其疾病特点采取多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双侧颈胸部颌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凶险,针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有效,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坏死性筋膜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本院近10年来收治13例坏死性筋膜炎致皮肤坏死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但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常伴有全身性重症感染,治疗不及时,常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情况汇报如下:病例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1,女,50岁,因"截瘫致右臀部压疮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