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初步诊断依据及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69.4岁;腰背部疼痛病程3周~10年,平均3.2个月.术前腰椎骨密度T值为-2.69~-6.73,平均-3.17.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MRI及CT检查,病变椎体为T7 1例,T92例,T11 5例,T12 13例,L1 9例,L2 5例,L3 3例,L4 1例.均术中抽取病变椎体内组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坏死.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通过测量术前、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结果:术前均有腰背痛,坐起、翻身及行走等脊柱承受负荷时疼痛加重,且病程>3周.脊柱X线片上均有椎体压缩改变,25例(64%)骨坏死椎体在X线片可见椎体内裂隙征,31例(79%)骨坏死椎体在CT片上可见椎体内裂隙征,所有骨坏死椎体在MRI片上有界限清晰的信号改变区域.随访13~48个月,平均26.3个月,骨坏死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1.7±11.1)%恢复至术后2d(69.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7.2±15.5)%,与术后2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2±1.4分和(80.1±8.7)%,术后2d分别为1.8±0.6分和(25.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5分和(26.1±7.9)%,与术后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根据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随严重骨质疏松的Kummell病患者临床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的23例伴严重骨质疏松的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住院期间术后第1天进行评价、术后3个月及1年门诊复查随访.所有计量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Oswesa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后凸角度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门诊复查随访12 ~24个月,平均随访(18.1±5.6)个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平均视觉模拟评分为(8.4±1.5)分,术后1d、3个月及1年分别为(2.2±1.1)分、(3.1±1.7)分及(4.6±2.0)分,均P <0.001.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平均Oswesa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为(70.1±10.5)分,术后1d、3个月及1年分别为(27.4±7.9)分、(36.6±8.1)分及(46.5±9.3)分,均P<0.001.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a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后1d及3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44.4±6.9)%、(50.1±6.3)%和(88.2±4.1)%,术后1d分别为(65.5±5.0)%、(66.2±5.7)%和(89.3±3.7)%,术后3个月分别为(63.8±7.4)%、(64.6±5.0)%和(88.1±3.9)%,术后1年分别为(57.8±6.3)%、(63.0±6.7)%和(87.1±4.2)%,术后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百分比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椎体后缘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1d及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度术前25.0°±7.5°,术后1d显著下降到16.5°±4.1°(P=0.001),术后3个月显著下降到18.2°±5.8°(P =0.032),但是术后1年后凸角度增大到21.3°±8.1°(P=0.051).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的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5例患者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其余患者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相邻椎体骨折.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尽管远期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和椎体后凸畸形恶化,但是短期内能够提供脊柱稳定性并缓解疼痛,利于患者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44个伤椎,其中男13例19个伤椎,女17例25个伤椎;年龄66~83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为T7~L5椎体,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3例3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其余椎体X线片上均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术后48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并可下床活动,住院4~12 d.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0.2分,术后为2.0±0.3分,末次随访时为2.1±0.2分,术后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1.1分降低到术后20.3±1.2分和末次随访21.1±1.2分(P<0.01);伤椎前、中柱的平均高度由术前15.1±1.8mm增加到术后24.3±2.1 mm和末次随访24.4±1.8 mm,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1.2°±4.3°减小到术后10.1°±3.2°和末次随访10.2°±3.3°(P<0.05).结论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及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69.9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2年,平均2.7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1.4%恢复至术后68.7%,VAS及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9分、87.5%改善至术后平均2.4分、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为67.1%,VAS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7%,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5月-2008年10月应用Kyphon球囊扩张系统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8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2例,女11例;年龄80~87岁,平均83.2岁。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共17个椎体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8±1.6)分,术后24h为(2.2±1.3)分,随访期末为(2.3±1.5)分,术前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4.60±1.25mm,术后244h为23.30±0.92mm,末次随访时为22.50±0.35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40±1.75°,术后24h为12.30±1.10°,末次随访时为13.51±0.50°。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显著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DSA透视引导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术后1周腰背疼痛、后凸角度、伤椎高度、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不仅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而且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骨水泥强化后并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单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男11例,女20例;年龄54~91岁,平均81岁。所有病例随访均超过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测量强化椎椎体前缘高度,进行胸腰背疼痛评分(VAS评分),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水泥强化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分别为(0.9±0.2)、(2.6±0.3)、(2.6±0.2)、(2.5±0.7)、(2.5±0.4)cm。手术后强化椎体高度恢复明显(P0.05);随着时间延长强化椎体前缘高度逐步降低(P0.05)。手术后胸腰背疼痛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胸腰背疼痛逐年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并发强化椎体不愈合再骨折2例,相邻椎体骨折6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2例,相邻椎间隙无症状退变5例。结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早期疗效确实。中期强化椎体高度逐渐降低,疼痛症状不同程度加剧,再骨折比例较高,尤其邻椎退变骨折明显。规范手术适应证、改变灌注材料及减少骨水泥注射量是降低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共65个椎体,骨折部位T9-L4。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38±0.60)分下降至术后的(2.45±0.38)分,最终随访为(2.53±0.36)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14.64±1.30)mm,术后为(25.11±1.12)mm,末次随访为(23.16±1.14)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17±1.45)°,术后为(12.10±1.37)°,末次随访为(14.31±0.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6例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患者接受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73.2岁(54~82岁),4例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例为胃癌术后椎体转移,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6例患者共有10个骨折椎体,其中T_51椎,T_(10) 1椎,T_(11),2椎,T_(12) 4椎,L_1 2椎.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术后CT扫描判断骨水泥住椎体内的分布;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综合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16.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平均(44.5±3.1)%恢复至术后(72.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71.4±2.1)%,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9.1±1.7、87.3±12.7,术后分别为2.3±0.6、30.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1±0.3、29.9±6.7,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均匀,无渗漏;无椎体再骨折. 结论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安全,近期疗效满意,可用于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69.9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2年,平均2.7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1.4%恢复至术后68.7%,VAS及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9分、87.5%改善至术后平均2.4分、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为67.1%,VAS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7%,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病例105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的椎体高度;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腰痛行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分.[结果]9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 ~ 50个月,平均33.2个月.患者术前椎体平均高度为(1.45 ±0.28) cm,术后3d复查X线片测量的椎体平均高度为(1.75 ±0.23) cm,术后3个月时椎体平均高度(1.75±0.23) cm,随访结束时患者椎体平均高度为(1.74±0.24) cm.术前VAS评分为(7.53±0.68),术后3d为(2.69 ±0.49),术后3个月为(1.02±0.33),随访结束时为(1.01±0.39).术前ODI评分为(77.85 ±3.53),术后3个月为(28.67 ±5.85),随访结束时为(21.33±3.47).术前、术后的椎体高度,VAS评分,ODI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针对压缩骨折带来的腰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待探讨。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管重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1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椎管内骨块占位率,骨折椎体前缘、中缘的高度,Cobb角。结果:1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出现椎间盘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患者术后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术前8.2±1.3分,术后2.8±0.8分(P〈0.0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3.04-0.8分。ODI评分术前为67.4%±7.7%,术后降至37.8%±3.1%(P〈0.05),末次随访时为38.9%4-2.6%。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中缘和Cobb角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亦存在椎管重建现象。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7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球囊骨水泥系统行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75例(403椎)。结果本组均获随访6个月。患者的平均VAS评分术前为(7.32±1.83)分、术后第3天为(2.51±1.24)分、随访6个月时为(2.15±1.62)分,后两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复查,发现骨水泥少许渗漏的有34例(42椎),但无神经压迫症状。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术前为(15.32±2.05)mm、术后为(23.80±2.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中部的平均高度术前为(13.82±2.79)mm、术后为(22.32±2.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伤椎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值由(26.20±8.91)°降至(12.7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采用PKP治疗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单侧与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采用KP治疗并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41例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是单侧或双侧进行分组.单侧手术组17例40个椎体,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52~91岁,平均70.4岁.双侧手术组24例53个椎体,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61~87岁,平均72.4岁.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86±32)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9±1.6)ml,术后平均随访(32.5±17.2)个月;双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20±26)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5.4±2.1)ml,术后平均随访(30.7±14.3)个月.疼痛VAS评分:单侧手术组术前为7.4±2.1,术后为2.7±1.9,末次随访为3.1±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组术前为7.9 ±2.1,术后为2.3±2.5,末次随访为2.7±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2°±4.9°,双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3°±5.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SF-36生命质量调查表8个领域中有6个显著提高.41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肺栓塞1例.结论 单侧或双侧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 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 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 mm、(19.19±2.06) 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 mm、(24.38±1.93) mm,末次随访时(23.88±2.25) mm、(23.57±2.12) 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 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7.
唐向盛  谭明生  移平  杨峰  赵赫  俞兴 《中国骨伤》2017,30(9):823-827
目的: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肋间痛患者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共纳入18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肋间痛分为肋间痛组和无肋间痛组。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密度、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分析肋间痛出现的原因。结果:肋间痛组为38例,无肋间痛组为150例,肋间痛的发生率为20.2%。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8.3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痛组的患者扁平形骨折及严重骨折出现率高,两组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肋间痛与骨折类型和骨折严重程度有关。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肋间痛有缓解不佳的可能,尤其是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前瞻性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对35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MRI各序列上信号的改变确定责任椎体,选择性对责任椎体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骨折椎体MRI有T1WI低信号改变、T2WI及STIR序列高信号改变者,即确定为责任椎体,可参考X线片表现及局部叩击痛.共计120个椎体有压缩骨折,其中确定为责任椎体并接受手术的有51个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3 d完全独立或经搀扶行走.3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占5.9%(3/51).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7降至随访时的2.1(P<0.01).随访时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17%,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可根据MRI不同序列上信号的改变来确定责任椎,选择性对责任椎进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