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针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针刺疗法,且以头针功能区、体穴为主,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76.56%(23/30),对照组总有效率56.56%(17/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加对脑部营养和血液的供养,有利于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量,加强大脑供血效率,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流涎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给予家庭指导,不予治疗;按摩组采用按摩治疗;OPT组采用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在OPT口部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10%,按摩组有效率为73.33%,OPT组有效率为76.6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结论 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独按摩治疗或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36例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Bobath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药浴。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四肢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97.1%(66/68),对照组有效率94.1%(64/68);观察组显效率63.2%,对照组显效率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配合针刺、中药药浴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采用PDMS-2评估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42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22例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矫治训练、引导式教育及中医针灸、按摩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120例只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用3~5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后,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中0~6个月患儿总有效率为96.77%(30/31),~12个月为94.03%(63/67),~3岁为84.62%(11/13),~5岁为63.64%(7/11),各年龄段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疗效显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头皮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的住院患儿,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脑瘫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对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智力提高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对提高脑瘫患儿智力水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语言治疗、中医推拿及理疗机器辅助治疗,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进行头部功能定位分区及肢体穴位注射,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依据患儿姿势与运动、反射发育、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等综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原理,其对防治身心疾病,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从形神合一理论角度来探讨音乐结合针刺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研究现状,为形成规范的脑瘫中药熏洗临床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1994/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获取全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中药熏洗操作方法、熏洗常用中药、影响中药熏洗疗效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计22篇,中药熏蒸法、中药浴式水疗和中药熏洗3种操作方法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中药熏洗过程中配合辅助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中药熏洗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脑瘫分型、熏洗采用的药物、熏洗时间、疗程、水温等有关。结论中药熏洗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发生便秘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继续维持治疗前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采用药物治疗,即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或金双歧,必要时应用开塞露;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强化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足量饮水、增加活动量、排便习惯训练及心理行为治疗。15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30/4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即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灸法及捏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脾虚证的疗效。方法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康复训练联合灸法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捏脊治疗,治疗第30天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评分法评价康复训练效果,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30天观察组GMFM-88评分为(45.27±12.12)分,高于对照组(40.13±1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脑瘫脾虚证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捏脊治疗脑瘫患儿脾虚证临床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头皮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落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基础上,观察加用头皮针刺对患儿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1个疗程后患儿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70.0%(21/30),对照组显效率33.3%(10/30),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传统中医头皮针刺治疗可以提高脑瘫患儿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伴智力低下的治疗效果。方法 43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在基础康复训练基础上静脉滴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根据患儿耐受力逐渐调节药量,配合头针、穴位注射,对有痉挛的肢体进行按摩,同时口服脑复康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对照组23例基础康复训练,单纯口服脑复康。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15/20),高于对照组13%(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早合理的治疗,能使大多数脑瘫患儿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偏瘫儿童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周采用上肢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进行评分,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及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型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肌肉超声检查(B超)、改良Ashworth、Peabody精细运动量表对偏瘫侧前臂旋后角度、握力、肌肉厚度、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进行评分,观察镜像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握力、前臂旋后角度、上肢功能Peabod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肱二头肌肌肉厚度均增加,观察组肌肉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有相关性(r=0.497,P〈0.01)。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能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其握力、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但对患儿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配合作业疗法诱发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作业治疗,治疗7、20d时进行腕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对比疗效。结果治疗7、20d时,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扩大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疗法穴位刺激与作业疗法相结合,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家长积极参与家庭康复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接受医院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家长参与的家庭康复训练。疗程为3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评分,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34/40),对照组为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和康复的疗效;应加强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悬吊治疗技术(S-E-T)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脑瘫患儿40例,采取S-E-T治疗,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后GMFM80项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瘫患儿经过S-E-T训练后各功能区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脑瘫患儿经S-E-T训练治疗2月后,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悬吊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膝关节屈曲的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膝关节活动度屈曲0°~120°,伸展120°~0°,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活动角度。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针刺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膝关节屈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合并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分析构音评分的差异及流涎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