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栓塞、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CABG手术146例,其中术后新发房颤35例,发生率为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早期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单纯CABG病例101例,按术后有否发生AF进行分组,并分别对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ABG术后早期AF的发生率为21.8%(22/101),两组比较,AF组平均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均明显大于非A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CA近-中段狭窄〉50%的患者AF的发生率高达81.8%。性别、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VEF大小和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与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AF的发生率为21.8%,77.3%发生在术后1~3d内。CABG术后AF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RCA近-中段狭窄〉50%为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AF的患者术后依旧存在AF。采用OPCAB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AF的发生率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7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血糖监护、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效果显著47例(60.3%),效果良好23例(29.5%),无效8例(10.3%),总有效率为89.7%。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医护人员对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严密观察3 d,将选择的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每组30例患者,前者患者使用伊布利特治疗,后者患者则使用胺碘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心房颤动时最高心室率。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明显较胺碘酮组短,有显著性差异,但对心房颤动时最高心室率的影响两组间无差异性。结论伊布利特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优于胺碘酮,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7.
现将我院1998—07-2004-08对12例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患者的增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的增加,CABG后心房颤动(AF)较高的发生率也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它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约5%~40%[1]。虽然此类心律失常多数并不致命,并且多有自限性,也不增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但有时在术后可与心房扑动同时出现,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例,2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自 1967年 Favaloro开展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 ] ,在发达国家 CABG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尚未普及。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北京安贞医院三病房行 CABG177例 ,早期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77例中男 162例 ,女 15例。年龄 3 3~ 80岁 ,平均 65 .5岁。心绞痛 ( CCS) 级 4例 , 级 3 0例 , 级91例 , 级 5 2例。病程 3个月~ 4 0 a。 95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 5 3 .7% ) ,合并高血压病 91例 ( 5 1.4 % ) ,糖尿病 65例( 3 6.7% ) ,肾功能不全 9例 ,有单肾切除史 2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房颤(AF)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312例OPCAB患者,对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易致心房颤动的有关因素。结果 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7%,高龄、高血压、急诊手术、血管桥数、术后早期没及时用β受体阻滞剂、血钾浓度是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 OPCAB术后AF的发生较普遍,围术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心房颤动( 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并行CABG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连续7d的心电监护,记录AF的发生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7d 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AF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持续时间和最快心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间术后AF起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术前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d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ABG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11日,本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平均年龄63岁,平均体质量71kg,平均住院日12d。均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10~2006-10连续10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10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42根)、桡动脉(46根)和大隐静脉(86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7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36例患者中,564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168例接受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9.6±31.4)h,监护室停留时间(43.1±45.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6±6.4)d.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40例(5.5%),需要透析治疗19例(2.6%);8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约12.0%;围手术期死亡28例,死亡率为3.8%.结论 采用心脏停跳或不停跳下CABG治疗冠心病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三年来本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经验.结果 除3例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术后10~30 d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症护理,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7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米普利(5~10mg,1次/d);常规治疗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用药后1、3、6个月分别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①雷米普利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4%,常规治疗组为67.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超声心动图:雷米普利组常规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比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雷米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长期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不全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但雷米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65例术前未发生心房纤颤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新发AF的治疗经验。结果 65例OPCAB术后有18例发生了新发心房纤颤,发生率为27.7%,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AF均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OPCAB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术后房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30-55)min,所有患者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结论冠状动脉吻合期间,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冠脉血流量,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7年12月256例CABG病人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13人次,其中房颤67例,室性早搏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有27例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年龄≥70岁、心胸比例(C/T)≥0.55、体外循环(CPB)、心肌梗死、射血分数(EF)≤30%及术后低血钾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房颤是CABG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降低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术中尽量采用非体外循环(off-pump);对高龄、心脏扩大、EF≤30%、术中应用CPB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应想到CABG后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