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Ⅱ期结直肠癌占相当部分比率.影响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凶素较多,淋巴结检出数目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之一,淋巴结检出增多,复发率降低而生存率增加,对于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确定尚有争议,UICC和AJCC推荐以12个淋巴结作为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最低要求.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因素很多,患者本身因素、肿瘤因素、手术医生及病理科医生的水平等均会影响淋巴结的检出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Ⅱ期胃癌行D_2根治术检出淋巴结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268例行胃癌D_2清扫术后按照日本胃癌协会(JGCA)第13版分期病理证实为Ⅱ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08年12月.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检出淋巴结(17.3±1.2)枚,其中淋巴结检出数低于15枚者109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67.8%和50.9%;检出淋巴结数多于或等于15枚者159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81.0%和66.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组(pN_0组)199例,其中检出淋巴结数目低于15枚者95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70.4%和55.9%;多于或等于15枚者10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84.4%和66.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有淋巴结转移组(pN_1组)69例.其中检出淋巴结数目低于15枚者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57.1%和34.3%;多于或等于15枚者55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73.4%和63.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以日本胃癌协会(JGCA)第13版为标准的Ⅱ期胃癌患者,D_2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超过15枚者.其生存率优于低于15枚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的结直肠癌患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42例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的临床病理资料,将他们按淋巴结切除数目分为A组(50枚或以下)和B组(50枚以上),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用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为100%,较A组(78.4%)明显增加,P=O.027;A组患肿瘤复发5例,其中5年内死亡3例;而B组患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 对无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尽量切除全数淋巴结可明显延长患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5801枚;转移淋巴结1122枚;淋巴结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结.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结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切除组织标本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诊断为进展期胃癌且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长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神...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清除数目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切除标本中切除淋巴结数目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有完整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的 7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 ,每组根据淋巴结切除数再分两组 ,即切除数 >5 0枚组和≤ 5 0枚组 ,计算 5年生存率并进行生存率Log rank检验。 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2 3%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4 8,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切除淋巴结数 >5 0枚者较≤ 5 0枚者 5年生存率高 36 % ,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 (χ2 =13 6 5 ,P <0 0 1)。结论充分的淋巴结切除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切除数目应作为规范结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检淋巴结数目与结直肠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6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检的淋巴结数目分为3个组:≤6枚、7~11枚、≥12枚组,比较各组5年生存率的差别.TNM分期(Ⅰ~Ⅳ期)分别以病检淋巴结数目分为<12枚和≥12枚两组,比较各分期中两组的5年生存率的差别,分析预后相关因素.5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经Log-rank检验,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567例平均病检淋巴结数目为(16.75±9.88)枚,病检淋巴结数目分别为≤6枚,7~11枚,≥12枚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各为32.3%(21/65),43.8%(53/121),57.7%(220/381),单因素分析表明,病检淋巴结数目≥12枚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6枚,7~11枚)(P<0.05).<12枚、≥12枚淋巴结两组在Ⅰ期或Ⅳ期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89.5%vs.89.1%,8.0%vs.18.2%,P>0.05),而≥12枚淋巴结的Ⅱ期和Ⅲ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2枚(71.1%vs.32.6%,48.8%vs.30.0%,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病检淋巴结数目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病检的淋巴结数目主要通过影响Ⅱ、Ⅲ期的预后与结直肠癌总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and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TNM stag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567 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6,7-11 and ≥ 12,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each TNM stage ( stage Ⅰ -Ⅳ ) , patients were substratified into two groups basing on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12 group and ≥12 group,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two groups in each TNM stage were assessed,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tage Ⅱ and Ⅲ stage were analyzed. 5-year survival curves were estimated with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mpared by the log-rank test. Cox proportional models were used to conduct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was 16. 75 ±9. 88. With the patients grouped by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 ≤6,7 -11 and ≥12 nodes) ,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2. 3% , 43. 8% , and 57. 7% , the univariabl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 12 examined no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P<0. 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Ⅰ or Ⅳ colorectal cancer (89. 5% vs.89. 1% ,8. 0% vs. 18. 2% , P>0. 05 ) , howev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in ≥1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12 group(71. 1% vs. 32. 6% ,48. 8% vs. 30. 0% ,P<0. 05) ,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examined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prognosis of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s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TNM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8.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47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LR)的中位数分为3个组:低比率组(≤0.21),中比率组(>0.21 ~0.42),高比率组(>0.42).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和5年生存率的差别,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7例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为0.02~1.00,中位数为0.21,在低比率组中,高中分化的结直肠癌的所占比例(57.9%,113/195)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的比例(23.1%,12/52)(P<0.01);≥12枚病检淋巴结的结直肠癌所占比例(56.5%,95/168)明显高于<12枚淋巴结的比例(38.0%,30/79)(P<0.05).低比率组、中比率组、高比率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8.8%,6.3%,3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比率是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MLR是判断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炎性浸润与癌性浸润患者的预后差异及目前临床病理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87例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结肠癌152例,直肠癌135例)、120例原发ⅡB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各60例)及140例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80例,直肠癌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2例ⅡC期结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59.4%,135例ⅡC期直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ⅡB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ⅡC期炎性浸润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ⅡC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癌性浸润患者(均P<0.05).原发ⅡC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性浸润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原发ⅡC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癌性浸润有关(均P<0.05).结论 原发ⅡC期伴癌性浸润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劣于ⅡC期炎性浸润者,其临床病理分期有待重新界定:局部有无癌性浸润可作为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N0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2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了解是否发生微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Pooled over strata、Pairwise over strata分析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分型、浸润肠壁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及微转移对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98%(406/2032)的淋巴结CK旱阳性表达,与淋巴管侵犯有关(χ~2=11.243,P<0.05).10个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没有影响.淋巴结CK旱阴性表达、孤立肿瘤细胞巢(ITCs)和微转移的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68%和54%.ITCs与CK呈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转移与CK呈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N0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应予以积极的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一步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原工作单位)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55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对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截至2010年4月23日,平均随访时间为(63±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255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3.7%.术前无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9%和85.6%,高于术前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72.7%和68.4%(x2=4.546,4.573,P<0.05).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3.9%,高于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的75.0%和75.0%(x2=7.020,6.009,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4.477,相对危险度为2.371,95%可信区间为1.066~5.275,P<0.05);接受辅助化疗和无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3%和82.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0%和8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与微卫星稳定性(MSS).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2—2007年412例Ⅲ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分为5组,分别为1~6枚组、7~12枚组、13~18枚组、19~24枚组和> 24枚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做趋势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阴性淋巴结数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9%,59.2%,43.0%.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目的增加而升高(20.0%、26.5%、43.9%、54.2%、53.5%,P=0.001;10.3%、34.8%、51.9%、56.8%、70.8%,P=0.000).41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7301枚,阴性淋巴结5698枚,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具有明显相关性(r =0.899,P=0.000).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在Ⅲ期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与预后明显相关,在规范化进行根治性手术的前提下,可将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3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分析rN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与rN分期有关,P〈O.05。结果表明,rN分期可帮助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集所有患者病理特征,并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评价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患者上述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将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无转移或复发=0,有转移或复发=1),以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自变量,应用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CA19-9、CEA水平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A125、CA19-9、CEA均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呈正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例直肠腺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inguinallymphnodemetastases,ILN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6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共收治直肠腺癌 112 7例 ,发生ILNM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中位年龄5 8 4岁 ( 3 6~ 72岁 )。原发肿瘤距肛门 5cm以内 14例 ,5 1cm以上 5例。肿瘤已侵透浆膜 19例 ,侵犯子宫 3例 ,膀胱壁 5例 ,盆腔腹膜 9例。单侧ILNM 8例 ,双侧ILNM 11例。根据患者ILNM发现的时间将患者分成 2组 :A组 10例 ,患者在直肠癌确诊的同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腔镜外科2005年3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1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0.73±19.06)min vs(136.15±11.82)min,P=0.00]。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03.59±20.90)mL vs(201.34±28.96)mL,P=0.00]。清除的淋巴结总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3±0.85)vs(13.1±1.49)枚,P=0.183]。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86±0.51)cm vs(3.48±0.51)cm,P=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2.96±0.57)d vs(3.35±0.45)d,P=0.001]([4.91±0.82)d vs(5.67±0.95)d,P=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0.62±0.43)d vs(14.54±0.97)d,P=0.00],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59±0.71)×104元vs(2.42±0.41)×104元,P=0.00]。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27/31)vs 88.57%(31/35),P=0.286]。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上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安全且微创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TNM分期仍然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阳性淋巴结的数量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它受到检出淋巴结总数的影响,随着检出淋巴结数目的增多,阳性淋巴结的数目也逐渐增加。而淋巴结检出的最低标准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