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氏黑散治验4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隐漪 《新中医》2002,34(1):57-58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芍、桂枝等组成。主治 “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脏腑”所致之证。笔者在临床上用治多种病证,收效颇佳,现取病案4则,介绍如下。1 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杨某,女,62岁,1998年 11月 12日初诊。患者头晕 8年,加重1天。诊见:头晕目眩,动则尤甚,闭目羞光,耳鸣如蝉,恶心呕吐,畏寒,心悸不安,夜寐多梦,纳食欠馨,四肢困重,舌质淡紫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查体:BP18.6…  相似文献   

2.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 ,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 ,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秋霞 《北京中医药》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祛风化痰、补虚除热、祛瘀通络之功.然而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通过对此方进行方义阐释,分析侯氏黑散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合临床验案,笔者认为此方属于仲景博采众方所录,病机为心脾气血亏虚,风痰阻络,为内外风同治之方,临床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314500浙江省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朱亚蓉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穹、桂枝。风引...  相似文献   

6.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历代医家普遍认为此方当为治疗中风之效方,分析方义,全方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温中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侯氏黑散虽为汉代张仲景方,局限于时代用药施治,但师古可不泥古,可在中风前期预防先兆症状,中风急性期减轻损伤、恢复脑功能,中风恢复期固本祛邪。本方仍具有确切疗效,我们应从临床疗效出发,辨证论治,进一步发挥古方作用,服务于临床,共享奇效。  相似文献   

7.
田明秀 《天津中医药》2007,24(4):341-343
观察总结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侯氏黑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炎等疾病,收到了较好疗效,文章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探究本方的作用机制和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指出 ,凉血通瘀法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治法。针对瘀热阻窍的基本病机 ,治宜凉血化瘀 ,通泄腑热。认为 ,凉血清热折病势 ;通下瘀热 ,可以顺降气血 ;凉血化瘀能防瘀热动血 ;通脉散瘀可化蓄血。提示凉血逐瘀方药具有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 ,减轻脑水肿 ,促进意识恢复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证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仲瑛 《中医药学刊》2002,20(6):709-711,723
指出,凉血通瘀法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治法,针对瘀热阻窍的基本病机,治宜凉血化瘀,通泄腑热认为,凉血清热折病势;通下瘀热,可以顺降气血;凉血化瘀能防瘀热动血;通脉散瘀可化蓄血,提示凉血逐瘀方药具有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明华 《中医药导报》2009,15(12):21-22
目的:观察使用侯氏黑散治疗脑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脑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1疗效及主要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肢体功能改善率与语言功能改善率均较对照组为高(P均<0.05).结论:侯氏黑散对治疗脑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在短期内改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1.
侯氏黑散降压降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以来,我们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同时收到了降压与降脂双重疗效。现总结10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03例中,男81例,女2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1岁,以45~65岁为多,占72%;收缩压均在22kPa以上,舒张压均在14.8kPa以上。按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座谈会对高血压病的分期修订标准,本组Ⅱ期高血压69例,Ⅲ期高血压34例,无继发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患者。本组病例血清胆固醇均在6.76mmol/L以上(正常值2.9~6.0mmol/L);甘油三酯均相应升高(正常值0.22~1.2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8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血塞通静滴,脑复康口服;治疗组在上药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针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是有很多资料可寻而值得借鉴的。但在目前,《金匮要略选读》己经把它们贬入“附录”,“内科学讲义”亦不推荐应用了。兹就管窥所及,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李守然  吴翥镗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20-821
米逸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临证处方善用古方、经方,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往往以平淡之剂挽沉疴重疾.她用方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将经方融汇变通,拓展应用.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治疗”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侯氏黑散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秋霞  赵晖  穆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93-1094
侯氏黑散是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第一方。为了探求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的机制,从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三个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可以明显提高MCAO大鼠的存活率,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其血清LDH水平。  相似文献   

16.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其传世之作主要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后世合称《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昌治伤寒的思想,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和《伤寒尚论后篇》。本文意欲从尚论少阴经证治以窥喻昌治伤寒之旨。  相似文献   

17.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其传世之作主要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后世合称<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昌治伤寒的思想,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和<伤寒尚论后篇>.本文意欲从尚论少阴经证治以窥喻昌治伤寒之旨.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与中风证治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与中风证治琐谈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00)杨军【关键词】脾胃,中风,论治中风病因不外风、痰、瘀、火、气、虚六端,此六邪杂而相搏,可使脏腑虚损,气血逆乱于脑。自《内经》、《金匮要略》至今,临证常用醒脑开窍、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化痰通腑、益气...  相似文献   

19.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有后遗症外,其余多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20.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