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MRI在鉴别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40例转移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类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与转移瘤患者的MRI诊断结果中T2WI低信号及椎体形态改变中的扁平形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与转移瘤患者的MRI诊断结果中T1WI低信号、高信号,T2WI高信号及椎体形态改变中的楔形、凹陷形、后缘成角及后缘膨隆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I鉴别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骨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46例,显示压缩性骨折58个椎体,表现为椎体变扁,不能区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CT检查22例,显示压缩性骨折25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17个,陈旧性骨折4个,不能区别新旧骨折4个椎体。MR检查46例,显示新鲜骨折53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陈旧骨折10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T1WI、T2WI均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显示挫伤42个椎体,椎体及附件形态正常,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能提示脊柱椎体损伤的病理改变,明确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能准确诊断椎体挫伤,是评价脊柱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廖海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5-9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隐匿性骨折,所有病例均作了X线平片、CT及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中有54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仅提示脊柱退行性变、椎体内结构消失、骨小梁稀疏、周围骨皮质变薄,均未见明显骨折;CT诊断40个椎体骨折,表现为椎体骨皮质断裂、骨小梁断裂、椎体缘小骨折片、双边征;14个椎体未见异常。MRI显示54个椎体内均见异常信号,表现为片状或水平线条状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见片状或水平线条状高信号,椎体形态未见异常。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当临床出现症状,X线平片检查虽未见明显骨折时,应进行CT和/或MRI检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并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44例脊柱转移瘤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 0例 ,均有明确原发癌史。使用西门子 1.0T超导MRI成像仪 ,行T1 WI、T2 WI矢状位及轴位T1 WI扫描 ,必要时增强 ,加扫T1 WI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12例为单椎体转移 ,3 2例为多椎体转移 ,呈跳跃分布。 44例中转移椎体总数 91个 ,其中胸椎 40个 ,腰椎 2 6个 ,颈椎 16个 ,骶椎 9个。 70个转移椎体后部及附件受累 ,17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 ,10例脊髓受压。转移椎体呈长T1 长T2 或等T2 信号改变 ,相邻椎间盘形态信号基本正常。结论 脊柱转移癌MRI具有典型表现 ,MRI对脊柱转移瘤有肯定诊断价值 ,为最佳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MRI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经影像学、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0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56例,设为观察组,均接受X线片、MRI检查,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设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X线检查者15例,对两组骨折患者X线、MRI影像特点观察并比较。结果 X线片图像特点:观察组检出椎体骨折70个,椎体形态方面以凹陷形为主,占65.71%;椎体骨密度多降低,占95.71%;椎管变形占11.43%;累及终板占31.43%;对照组检出椎体22个,椎体形态方面以楔形压缩为主,占54.55%;其次是凹陷形,占31.82%;溶骨型占81.82%;椎管狭窄占18.18%;累及终板占40.91%。MRI图像特点:观察组显示椎体后缘上角或下角后翘占97.14%;T1WI序列显示局限性低信号27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1个;对照组显示圆隆状椎体后缘占96.15%;不规则结节状椎体旁软组织肿块38个;骨折病灶T1WI显示弥漫性低信号43个;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高信号48个;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结论 X线、MRI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转移瘤继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弥散技术对脊柱单纯性和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国内外应用弥散序列检查鉴别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进展,包括病理性骨折;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在DWI表现为等低信号混有条状高信号,病理性椎体压缩性骨折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及等低信号。结论MRI弥散序列的信号改变能鉴别脊柱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但需进一步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潜能。方法:回顾4年来经临床及X线确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病人46例,观察其脊柱MRI检查后的椎体形态、信号、椎弓根形态信号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6例中,有148个椎体表现压缩变形,其中楔形改变58个、凹陷形改变82个、扁平变形8个,椎弓根形态未见异常,其中68个椎体在矢状位上表现为T1WI不同程度异常信号。椎弓根可见单侧或双侧共计7个出现异常信号。增强扫描部分椎体异常信号区均匀强化且与正常椎体一致,部分椎体异常信号区周围性均匀强化。结论:低场MRI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亦有很好的诊断潜能,而且能对外伤性脊柱骨折和转移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椎体转移瘤分别进行CT、X线及MRI检查。MRI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STIR),其中32例行GA—DTPA增强扫描。结果:40例病灶均累及椎体或椎体附件,脊柱转移灶单椎骨者有12例,多个椎骨转移者28例。结论:原发肿瘤怀疑有脊柱转移时,MRI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筛选手段,与CT及x线相比,MRI诊断椎体转移瘤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易于与骨结核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脊柱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STIR序列在椎体骨折、骨挫伤,脊髓、软组织损伤、肿胀等脊椎损伤性病变中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采用FSE序列能够显示脊髓,脊柱损伤性病变。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高信号的干扰能够被STIR序列所抑制,从而能够发现和明确对X线,CT及FSE序列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特别是能够鉴别椎体骨折为新鲜或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非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静态增强MRI和动态对比增强MRJ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不同检查方法中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最主要的MRI征象.方法:经临床和(或)病理组织证实的胸、腰椎体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Acute comtression fracture,ACF)43例(71个椎体)和胸、腰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Malignant comtression fracture,MCF)49例(99个椎体)行非增强、钆剂T1wI静态和动态对比增强MR检查.以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良、恶性作为因变量,各种MRI征象为自变量因素分别采用非增强MRI(模型1)、非增强MRI联合静态增强MRI(模型2)以及非增强MRI、静态增强MRI征象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模型3)对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预测效果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模型对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T1WI信号均匀性、椎体后缘膨隆、椎体后上角后凸、椎弓根改变、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旁软组织改变、椎体强化模式、椎旁软组织强化模式、椎体动态增强开始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共10个征象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体T2WI信号均匀性、椎体内液体征象、压缩椎体形态、椎间盘改变共4个征象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非增强MRI、静态增强MR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效果优于非增强MRI或非增强MRI联合静态增强MRI,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6%、90.7%和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弓根改变、椎体强化模式以及TIC类型是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558,4.666和0.007,P值均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T1WI,T2WI及STIR序列.结果 42例中,单椎体受累9例,多椎体受累33例.10例合并附件受累,9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受累11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 ,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治疗、随访和病理证实的51例脊柱转移瘤进行T1WI、T2WI、T2w1/STIR、DwI序列的MRI扫描,研究其在MRI各序列的表现,比较各个序列的病灶检出率,对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在DWT上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IISion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朵51例脊柱转移瘤爱累椎体32O个,胸椎最多,其次是腰椎:全椎体受累65个,38个椎体伴压缩性骨折,83个椎体附件受累,11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例椎间盘未见异常。T1WI上256个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113个椎体呈混杂信号,46个椎体呈高信号,T2WI/STIR上280个椎体呈高信号,DWI上所有椎体为高信号。T1WI、T2WI/STIR和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丁2WI,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在b=500s/mm。时,病变椎体的ADC值高于正常椎体的ADC值,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MRI的多序列戍像相互印证和补充,更能准确发现病变和判断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6.
尚静  杨玖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85-4086
目的:通过对58例椎体转移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的分析,旨在提高早期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扫描技术的应用。方法:对58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行MRI扫描,常规序列及自旋回波和DRIVER,PS3D及PS序列扫描,部分患者加扫STIR序列扫描。结果:转移瘤改变于T1WI呈低信号,于T2WI呈高信号,58份病例中57例伴有程度不等的压缩性骨折改变,54例伴有椎弓根信号改变且有程度不等的膨大现象。58例均有程度不等的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诊断57例,其中1例误诊,诊断率为97.4%,敏感性100%,特异性95%。结论:MRI是椎体转移瘤诊断最可靠的影像学诊断,它视野大,无创伤,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尤其对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与转移瘤。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转移瘤患者38例,对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进行观察分析,通过CT诊断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过分析得出,脊柱转移瘤的概率(68.42%)明显高于头颅转移(15.79%)、肋骨转移(7.89%)、股骨转移(5.26%),骨盆转移(2.63%),转移瘤患者CT影像出现软组织肿块影的概率(92.11%)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7.89%),转移瘤患者CT影像可见椎体附件破坏的概率(89.47%)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5.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分析得出,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大都出现在脊柱,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相似,经过CT诊断发现,可从影像中椎体附件与否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影来区别两病。  相似文献   

18.
罗锐锋 《当代医学》2012,18(17):16-18
目的以低场强MRIT1WI序列及T2WI序列为检查手段,分析低场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的有效诊断及在MRI上的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2011年来进行MRI检查的4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全部采用深圳市安科公司openmarkⅡ0.2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序列,部分还增加了梯度回波(GRE)序列,其中大部分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分析比较SET1WI序列和FSET2WI序列的扫描显示病灶数及特征,FSET2WI序列的病灶数明显低于SET1WI序列(P0.05),且FSET2WI序列显示病灶清晰度明显低于SET1WI序列(P0.05)。结论 SET1WI序列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明显比FSET2WI序列要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累及22节椎体;累及椎弓根5例,累及棘突及横突7例;22节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19节椎体呈混杂信号、3节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12节椎体病理性骨折,11节椎体前后缘隆突;椎旁肿块5例;跳跃征5例。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可早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86个压缩型骨折椎体采取MRI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其中脊柱创伤性骨折26例椎体共51个椎体,病理性骨折24例35个椎体,比较脊柱创伤性骨折与病理骨折的ADC值等不同点。结果脊柱创伤性骨折导致的椎体改变形状均呈楔形,51个椎体中有8个可见断端移位,21个椎体内可见骨折线影。病理性骨折组35个椎体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其与创伤性骨折组特点不一样。单纯性压缩型骨折24例35个椎体的ADC值明显高于病理性骨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在脊柱创伤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准确区分病理性骨折和创伤性骨折,可有效降低误诊的现象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