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2011年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主要对静脉穿刺,穿刺方法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等资料进行的收集和总结。结果100例患儿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患儿6例,其中2例小差错,4例是由于换瓶不及时导致输液器中产生少量气泡,但经过及时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正确的穿刺方法及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丁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操作,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科住院患儿486例近5700次静脉输液中,有112例发生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2次或2次以上者有10例。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年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操作,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科住院患儿486例近5700次静脉输液中,有112例发生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2次或2次以上者有10例.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年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静脉留置针已替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为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护血管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对需连续输液3 d以上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10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输液为儿科住院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小儿外周静脉较纤细,且位置难以确定,传统的钢制头皮针不仅难以穿刺成功,而且保留时间短,给治疗工作带来困难,同时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院儿科自2002年3月-2006年2月采用套管针穿刺静脉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穿刺无回血1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新 《吉林医学》2008,29(10):866-867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是检验儿科护士小静脉穿刺技术的主要标准。小儿科因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要求极高,在儿科门急诊实践中,相当数量的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在操作中我们经常遇到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头皮静脉穿刺较多见。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  相似文献   

7.
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液也是儿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由于患儿不合作,哭闹,在四肢穿刺时针头不易固定,且不利于患儿保暖,故在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掌握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和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是每一个儿科护士不断钻研的课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难度较大小儿静脉输液的体会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减少患儿痛苦,增强效果。本文选择225例难度较大的小儿输液作为观察对象,为避免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轻痛苦,我科有部分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多数患儿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无论是静脉留置针还是常规静脉输液,都遇到过难度较大的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做相关的阐述.方法 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输液护理,主要运用心理护理,静脉穿刺,穿刺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收集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患儿的输液护理,在这100例患儿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患儿仅有6例,其中包括2例小差错,另外4例患儿由于换瓶不及时导致输液器中产生少量的气泡,但是经过及时处理后,液体顺利进入患儿体内.结论 针对儿科静脉输液的护理,正确的穿刺操作以及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1)。导管由周围静脉起始置入于上腔静脉,可在体内留置一年,是肿瘤化疗患者的最佳选择。PICC是一条安全输液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首选是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我科率先开展此项新技术,得到院颁发新技术奖项。此项技术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本组病历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在38岁--60岁之间均为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1.
547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晓芳  王新华 《农垦医学》2001,23(6):413-414
在儿科住院病人中有 90 %以上需要静脉输液 ,静脉穿刺成为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患儿由于长期输液、肥胖等原因 ,静脉穿刺的难度大 ,成功率低 ,有时一日需要进行数次或 1 0余次穿刺才能成功 ,这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也耗费了护士的精力和时间 ,甚至还会引发护士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我病区从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 5 4 7例患儿采用了静脉留置输液法 ,通过临床应用 ,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 ,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静脉穿刺法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5 4 7例患儿中 ,新生儿 1 6 1例 ;1个月~ 2岁婴幼儿 2 0 9例 ;2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谈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210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儿科给予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为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临床上对两组患儿均应用常规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对对照组的患儿仅采用常规护理,而对分析组的患儿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一次成功率、输液时是否发生药液外渗或输液器脱出等现象,以及调查儿科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92.4%、穿刺一次成功率96.2%、输液外渗率1.0%、输液器脱出率1.9%、以及分析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高达95.2%,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74.3%、87.6%、10.5%、7.6%、77.1%,对比结果明显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科患儿的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与输液成功率,降低输液过程中可发生的不良现象,显著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临床儿科治疗及护理的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 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静脉套管针在儿科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上,头皮静脉穿刺1次成功很难达到100%,特别是婴幼儿及长期住院的患儿,静脉穿刺往往成为儿科护士的一大难题。为减少患儿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及减少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更为了抢救危重患儿的方便,我科自2003年开始推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截止2006年2月共有1000例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静脉采血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患儿采血及静脉穿刺时哭闹烦躁、情绪不稳定,而且不配合,为缩短静脉穿刺和采血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我儿科于2005-03~2006-12,对266例患儿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与采血同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常见的损伤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0例进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针对损伤的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007年输液发生药液外渗、皮下血肿的患儿明显减少,头皮刮伤仅发生1例,无针头划伤情况发生。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及时观察巡视,有效地按压以及高超的穿刺技术可避免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恒速调节器和普通轮夹式输液调节器用于小儿实体肿瘤化疗中控制静脉输液流速的恒定性和精确性,以提高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19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每例患儿静脉化疗时单日使用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双日使用轮夹式普通输液调节器控制流速.穿刺部位均在患儿手背静脉网向心穿刺,根据医嘱所用药物的性能、剂量、时间调节每小时输入速度,观察输液时间和局部并发症.结果:两种输液方式输入的药物浓度、血管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无需考虑患儿体位及药袋,瓶内药液的高度,不会随药袋/药瓶中的液面下降而减小流速,也不会随病人的活动而流速变化过大.结论:恒速调节器流量刻度精确,流速稳定,流量恒定,提高了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护理细节,防止输液并发症,引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回顾近三年我院儿科所收治的176例患儿静脉输入三种刺激性药物的资料,分析总结配药、静脉穿刺、输注的过程中,健康教育等应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丁宝珍 《包头医学》2012,36(2):104-10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用药常见药液丢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分析常见药液丢的原因即配药操作等原因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 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讨论:静脉用药是儿科常用的给药途径,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的公斤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和液体量,但在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现结合临床工作分析丢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本院儿科在新生儿监护室推广使用了套管针静脉输液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体重1.2~2.5 kg之间,年龄为生后30 min至2 d。入院时多生命垂危,体温不升,部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不能主动吸吮,所有患者均需持续静脉输液,进行监护治疗。随机选择50例患儿采用套管针静脉输液,另50例使用常规静脉穿刺法。1.2 套管针使用方法参照张家荣等[1]报道的方法并结合低体重儿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24G的套管针。首先准备欲输注的药液,使套管针与一次性输液器或微量泵连接,排尽空气备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下列穿刺部位:①头皮:在无产瘤或产伤的情况下,应首选头皮静脉。因此处易于长期固定,易观察。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处。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面的直径不小于8 cm,皮肤消毒后,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进针角度为15°~30°,穿刺的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然后退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局部固定并接通输液器或微量泵,适当调节滴速后进行连续输液。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为防止针内凝血,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ml正压封管,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以保持套管针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