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由嗜酸性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及中间型细胞构成,部分区域仅见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呈片状、巢状或腺状排列的嗜酸性细胞,瘤细胞大小~致、形态温和,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组织化学染色:黏液分泌细胞及部分表皮样细胞PAS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阳性,CEA肿瘤细胞灶状显示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蛋白A(CgA)阴性。结论唾液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的一种亚型,极为罕见。组织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与唾液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马丽梅  曾林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4-3245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黏液腺癌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1例发生在阑尾的黏液腺癌转移至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阑尾黏液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分化好的黏液上皮性病灶,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胞浆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分裂象罕见,腺腔充满胶冻样黏液。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low MW),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erbB-2均为阳性,ki-67肿瘤细胞约70%阳性,CK7、S-100、Vimentin、CgA、Syn阴性。结论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十分少见,至晚期广泛转移及双侧卵巢受累时,确定原发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3.
高立永  丁瑾  潘二辉 《河北医药》2012,34(24):3727-3728
目的探讨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发生,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女性膀胱的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现输尿管膀胱接合处肿块,镜下瘤细胞构成腺管状、乳头状、实性结构,细胞扁平、立方、柱状、鞋钉样,胞浆透明,核不规则,核仁可见。免疫组化显示CK7、CK20、EMA、p53(+),Vimentin(-)。结论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是罕见肿瘤,组织起源不定。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承志  李莘  章明放 《天津医药》2012,40(4):340-342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并对细胞角蛋白广谱(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等指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辛蓝(AB)、过碘酸雪夫(PAS)特殊染色.结果: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圆形、胞质内含大量黏液,形成圆形黏液滴,推挤细胞核至一侧,呈印戒样外观.特殊染色AB及PAS全部阳性;免疫组化结果Ckpan及癌胚抗原(CEA)8例全部阳性,CK7 、TTF-1及VEGF阳性7例,CK20阳性1例.结论: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其中TTF-1、CK7及CK20有助于鉴别肺原发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TTF-1、EMA、Vim、CD34、CD31、CD68、Ⅷ因子、SMA、CK5/6、CK-L、CK-H、CgA、PR及ER的表达,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成分及组织结构复杂,部分病例镜下结构类似类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非黏液型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实质由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可见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间质可发生脂肪化生及骨化。免疫组化示:两种细胞均表达TTF及EMA,上皮样细胞表达CK、卵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ER、PR,个别表达Syn。随访未见因肿瘤死亡的病例。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起源于呼吸道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向肺泡Ⅱ型细胞分化的特点。病理诊断中需与类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非黏液型支气管肺泡癌鉴别。虽有个别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但临床预后良好。PR的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的肿瘤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用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观察13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形态特点及其对EMA、ER、PR、CK、CA125的表达。结果输卵管黏膜被肿瘤细胞代替,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异形性明显,核分裂像多,构成复层乳头的团状结构,部分为实性细胞巢,肿瘤周边可见异型增生的上皮,免疫组化标记:EMA(+/-),ER(2+),PR(1+),P53(1+),CK(1+),CA125(+/-)。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起源于输卵管黏膜上皮,其组织学特征与生殖系统分化程度相同,同类型肿瘤相一致,诊断时应排除生殖系统无同类肿瘤存在。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认识,努力降低误诊率,提高对输卵管癌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7.
骨原发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原发上皮样血管肉瘤( PEAB)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骨原发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该例骨原发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查体发现局部压痛,镜下示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假腺样、乳头状,可见原始血管结构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高表达CD31、CKpan、Vimentin,并表达CD34,而EMA、SMA、S-100、Myogenin及HMB45等均阴性。结论骨的原发上皮样血管肉瘤罕见,其组织结构极易被误诊为转移癌,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组织病理学的详细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的协助,对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27-528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l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年龄2l—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Ⅶ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9.
刘文杰 《江西医药》2014,(10):1110-111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子宫A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均行HE染色、AB-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8例中16例边界清楚,另2例边界欠清楚;单发结节15例,占83.33%,多发结节3例,占16.67%。镜下见腺样或脉管样结构,腔隙内面衬有扁平、立方状细胞,细胞内有黏液,有的腔隙内可见淡染的分泌物,有的区域细胞见空泡,呈印戒细胞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Calretinin、CK均呈阳性,CD34均呈阴性。结论子宫ATs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8例中有2例为女性,年龄在45—63岁之间。5例为右肾,3例为左肾。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光镜下PRCC主要由恶性上皮细胞构成的多少不等的小管和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PCK(+),CK7(+),CK8(+),EMA(+),S-100(+),Vimentin(+),CD10(-)。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明确诊断需结合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且需要与肾脏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与组织学起源关系.方法 对3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病例均发生在中老年妇女,年龄36~91岁不等,病程10天~20年,单侧乳房外上象限多见,可伴有皮肤溃烂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常提示肿块回声分布不均,边界欠清,不规整,血流丰富.X线钼靶检查BI-RADS级别高.肉眼肿块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质中偏硬.镜下改变:肿瘤细胞由类圆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构成,伴有鳞状上皮、平滑肌、软骨和骨组织分化.上皮样细胞呈巢团实性,伴有粉刺样坏死,形似浸润性导管癌结构.梭形细胞弥漫排列,异型性大,形似肉瘤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3例中,2例癌成分均表达CK、E-cad、CK(H)和EMA,肉瘤成分表达Vimentin、SMA、S-100和EMA; 1例癌和肉瘤成分均表达CK和Vimentin,肉瘤成分表达CD34.结论 乳腺癌肉瘤是一种既可表达上皮性抗体,也可表达非上皮性抗体的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肿瘤的发生与导管上皮有关,部分病变可能与肌上皮化生有关.免疫组化相关抗体检测,可提示肿瘤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分类(WHO),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型,初步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达特点,筛选有效的鉴别诊断标记物。材料方法:收集可疑为胸腺上皮性肿瘤27例进行HE染色形态学分类和CD45RO,CD20,CK1(细胞角蛋白低分子量)、CDh(高分子量),EMA(上皮细胞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某些需鉴别诊断加染了CgA(嗜铬素),Syn(突触素),S-100,CD5,TdT(末端转移酶)等。镜下观察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WHO分类,27例中胸腺瘤为17例(A型1例,AB型2例,B1型1例,B2型6例,B3型7例);胸腺癌5例(上皮样角化型癌3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类癌);生殖细胞肿瘤1例(精原细胞瘤);淋巴组织增生1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纵隔硬化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胸腺瘤中,除胸腺小体和部分梭形上皮外,基本上不表达EMA,而各型上皮对CKh有较强的表达。胸腺癌中,EMA表达有所增强。胸腺瘤中淋巴细胞大多数为CD45RO阴性,部分胸腺瘤中有CD20阳性细胞。17例胸腺瘤中9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为52.9%,胸腺癌中发病率为0。结论:①胸腺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人。②在鉴别胸腺瘤与其他非上皮性肿瘤时,CKh比较理想,EMA基本无用。③ 出现B淋巴细胞的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有较高的相关性;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无关。  相似文献   

13.
姜笃银  陈伟  杨定文  付小兵  盛志勇 《江苏医药》2004,30(7):496-498,i001
目的 为探讨创面愈合相关的假性上皮瘤样增生(PEH)病变组织中上皮细胞去分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11例来自临床创(烧)伤后继发PEH病变及其边缘正常皮肤6例(PEHN)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PEH上皮组织形态改变,并结合免疫组化抗原标记技术,观察抗人广谱细胞角蛋白(p-CK)、CKl9、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PEH组织中定位和分布特征。结果 与PEH-N组相比,PEH呈现鳞状上皮化生,问质密布微血管结构和炎症免疫细胞,可见表皮结构崩溃和细胞脱落;超微结构显示上皮基底细胞变形和细胞间隙增宽,可见肿瘤样细胞和单核细胞样细胞等异常分化细胞从原细胞浆膜“壳”结构孵出。在相同部位免疫组化显示,对Bcl-2和PCNA的免疫反应活性增强而缺失p-CK和CK19标记的“基底细胞”从p-CK阳性的角蛋白框架内脱出,而在增生性上皮组织中央部位细胞则呈现CK19和Bcl-2强阳性的交织。结论 在PEH组织中丧失分化和表皮结构形成能力的表皮基底细胞呈脱壳样与原细胞浆膜结构分离,是基底细胞去分化的典型形态特征。在上皮-间质交界处形成的特有微环境可能在其中扮演孵化器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主要包括支气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SD/CIS)、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腺癌.由于上述病变属于肺癌浸润前病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关于这些病变的病理学研究,特别是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等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ep Par1等抗体在诊断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及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转移性腺癌(MAC)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100例血清AFP阴性HCC、30例ICC及36例MAC(胃腺癌30例、肺腺癌6例)石蜡标本,根据Hep Par1等抗体的染色、表达率、金标准诊断、综合性能计分(CCS)筛选免疫组化诊断谱。结果血清AFP阴性HCC中,Hep Par1胞浆染色(CCS≥8);CD34血管均匀染色(CCS=9);CD10(CCS=8)及CEA毛细胆管染色。ICC、MAC中,CK19(ICC中CCS=7)、CK7(MAC中CCS=7)胞浆染色,CEA膜浆染色。结论诊断血清AFP阴性HCC联用CD34与Hep Par1(或CD10、CEA);鉴别诊断ICC、MAC分别加用CK19、CK7。  相似文献   

16.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又称梭形细胞癌、化生性癌,可发生于肺、食道、膀胱、甲状腺、乳腺、肾、喉、胆囊等器官,以肺、乳腺和食道最多见,发生于胆囊的肉瘤样癌极其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少数散在病例报道。肉瘤样癌由肉瘤样成分和上皮样癌组成,其中上皮样癌成分多为腺癌,罕见鳞癌、小细胞癌等成分,而胆囊肉瘤样癌伴腺鳞癌目前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夏荣辉  王丽珍  顾挺  张莺  钱佳骏  薛俊青  田臻  李江 《江苏医药》2021,47(3):230-233,封3
目的 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和Ki-67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和基底细胞腺癌(BCAC)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唾液腺ACC患者(A组)和32例BCAC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比较两组β-caten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复习。结果镜检可见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小梁状或索状,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呈颗粒状。癌细胞梁索间无血囊样结构,有时癌细胞分化较好,排成分叶状与正常胰腺小叶相似,但无小叶内导管及胰岛结构。核分裂象多少不一。应与胰腺内分泌肿瘤、腺泡-内分泌混合型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相鉴别。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应注意与胰腺内分泌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复习。结果癌和肉瘤混合存在。癌样腺体或呈腺泡状、乳头状,有时伴有鳞化。肉瘤成分相似于间质肉瘤,主要为梭形细胞,部分细胞可呈多形性,偶可见向肌母细胞分化的特征。癌的成分主要有腺癌和鳞癌,其中以腺癌为主(95%)。有同源性和异源性的肉瘤成分,前者典型的是梭形细胞肉瘤,后者除梭形细胞肉瘤外,还含有横纹肌肉瘤、成骨肉瘤、软骨肉瘤或脂肪肉瘤,神经胶质成分。结论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由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罕见恶性肿瘤,应提高临床病理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乳头状结构区、实性细胞区、海绵状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4种结构,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多角形细胞,乳头表面和血管样腔面为立方状细胞。两种细胞均表达EMA、TTF-1,立方状细胞表达CK-pan,多角形细胞表达vimentin,少数表达CgA、syn、PR、Ki-67。12例均由4种结构混合而成,其中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2例以实性区为主。结论 SHL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低,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EMA、CK、vimentin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HL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