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0,(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静脉滴注,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P<0.05)。治疗后联用组和巴曲酶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下出血。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观察巴曲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该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治疗组给予巴曲酶、依达拉奉,对两组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的方案在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1d后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组使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静脉滴注,巴曲酶组单用巴曲酶。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和巴曲酶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40-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40例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发挥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9例,巴曲酶组33例。联合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连用10 d;同时在第1、3、5天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5、5 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用法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2组ND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5天,联合治疗组NDS显著低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后第15天与治疗前比较,2组NDS均显著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巴曲酶组(P<0.05)。2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性下降(联合治疗组:t=19.246,P<0.001;巴曲酶组:t=12.748,P<0.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4d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患者均分2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剂、脑细胞保护类药物,全程监控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状态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出现转氨酶升高3例,尿素氮升高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降至正常.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与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应用活血化淤、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d。第14天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应用活血化淤、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d。第14天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联合硫酸镁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镁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联合应用硫酸镁、大剂量纳洛酮。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40/46),对照组为60.87%(36/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镁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能更快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显著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单药及合并东灵迪芙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发病48h以内的ACI患者101例,分依达拉奉与东灵迪芙合并治疗组(即治疗组32例)及东灵迪芙单药治疗组(即对照1组52例),依达拉奉单药治疗组(即对照2组17例)。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NS)250mL静脉滴注,2次/d,共7d;合并以东灵迪芙注射液按隔天10IU,5IU,5IU方案治疗;对照1组:以东灵迪芙注射液按隔天10IU,5IU,5IU方案治疗;对照2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NS)250mL静脉滴注,2次/d,共7d。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d 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ESS增分率分别为(58.9±27.8、36.8±23.4、34.1±24.1),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两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ADL增分率分别为(63.4±33.6、30.4±31.8、31.2±31.7),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两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东灵迪芙合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依达拉奉与东灵迪芙单药治疗组。依达拉奉与东灵迪芙单药治疗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31例,对照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C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及14d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于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溶栓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3h)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个组别。A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B组给予依达拉奉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①B组相比于A组总有效率更高,A组为72.00%,B组90.00%,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似,B组分别(23.37±5.72)分和(18.95±2.92)分,A组分别(23.95±5.16)分和(18.75±2.91)分,t检验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相比于A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B组分别(6.18±4.71)分和(78.22±3.59)分,A组分别(13.43±4.29)分和(57.11±3.94)分,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嘧达莫进行防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可以改善脑缺血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同时还具有预防再次缺血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