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探索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演变规律及丁苯酞软胶囊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175只。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armarou法制作创伤性脑水肿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6 h、12 h、1 d、3 d、7 d行磁共振成像扫描、HE染色、脑组织含水量测定、伊文思蓝渗出量测定。结果磁共振成像、HE染色、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非干预组和干预组脑组织可见明显脑水肿,其中以损伤后24 h最明显,3 d后开始减轻。干预组较非干预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伊文思蓝渗出检测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伊文思蓝渗出量增多,其中以6 h渗出量最多。非干预组较干预组渗出明显。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其中以1 d时脑水肿最明显,丁苯酞软胶囊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Iloprost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前列环素的衍生物Iloprost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伊思蓝(EB)含量,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突触全内「Ca^2+」i,并采用前列腺环素稳定的衍生物Iloprost进行治疗,研究其对EB含量、「Ca^2+」i及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创伤后2h即已发生钙超载,脑组织水含量及EB含量的增加,Iloprost治  相似文献   

3.
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对脑水肿及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mRNA表达。结果局灶低温组及全身低温组在脑水含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IL-1βmRNA表达方面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且局灶低温组低于全身低温组(P〈0.05);而全脑低温组在上述方面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低温及全身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且局灶低温效果更佳;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水肿脑组织乳酸及线粒体SOD,MD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淡研究脑损伤后挫裂伤灶旁局部脑组织乳酸代谢及线粒体SOD、MDA变化和脑水肿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在脑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影响。方法 以自由落体脑创伤为模型,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对伤后4h、24h、48h不同时间大鼠伤侧大脑皮质乳酸及线粒体SOD活力、MDA的含量测定,用干湿重法测相应时间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在伤后4h脑组织含水量即增加,并且随着乳酸及线粒体SOD、MDA含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与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大鼠颅脑液压冲击伤脑水肿AQP4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损伤组(TBI组)、甘露醇1组(M1组)、甘露醇2组(M2组)、甘露醇3组(M3组)。M1组、M2组、M3组分别于液压冲击后立即按0.5 g·kg~(-1)、1.0 g·kg~(-1)、2.0 g·kg~(-1)于尾静脉注射20%甘露醇,6·h~(-1)。各组动物均于术后24h处死,用干湿重法、免疫织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M1、M2和M3组动物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M1、M2和M3组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明显升高(P0.05); M1、M2和M3组间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冲击伤性脑水肿AQP4表达呈增高趋势,不同浓度甘露醇均可上调AQP4表达并加重局部脑水肿,呈非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可能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和EPO组。创伤组: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EPO组:伤后给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 IU/kg)。伤后24 h,72 h和120 h,使用平衡木法评定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伤后72 h时,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脑组织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磷酸化水平、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伤后各时间点,EPO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行为学评分也较创伤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由假手术组的78.76%±0.65%上升至创伤组的81.26%±0.40%(P<0.01),EPO组脑含水量则降低至79.71%±0.59%(与创伤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组ERK磷酸化的水平在伤后72 h明显上升(P<0.01),EPO组伤后ERK磷酸化水平则明显低于创伤组(0.369±0.046 vs.0.815±0.127,P<0.01);AQP4 mRNA和蛋白在伤后的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P<0.01),EPO组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创伤组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EPO可抑制大鼠脑创伤后ER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及下游AQP4的过表达,减轻大鼠的创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激素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大剂量激素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动物实验结果。SD 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按自由落体法致大鼠脑挫裂伤后,分别一次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地塞米松5mg/kg,地塞米松0.5mg/kg 和等量生理盐水。6小时后取脑测定脑肿胀、创伤侧伊文氏蓝增量和伊文氏蓝表面蓝染直径,脑水肿标本送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创伤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可减轻脑水肿,减少蛋白渗出,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细胞对创伤性脑内出血(TICH)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自由落体打击造成大鼠脑外伤,借助鼠脑立体定向仪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WB)、溶解红细胞(LRBC)或压积红细胞(PRBC),制作TICH模型。于伤后1、3、5d处死大鼠,取伤区脑组织测含水量及Na 、K 、Ca2 含量,并作病理检查。结果(1)TBI、WB和PRBC3组第3d的脑含水量最高,LRBC组第1d的含水量最高;4组间比较,第1d时LRBC含水量最高,第3d时PRBC和WB组含水量最高。(2)Na 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相一致。结论TICH所形成的脑水肿较单纯脑外伤重。在TICH中,红细胞对早期脑水肿的形成无明显作用,而对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脑损伤+溶剂(TBI+Vehicle)组和脑损伤+甘氨酸(TBI+Glycine)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术后1 h侧脑室注射甘氨酸(2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 术后24 h,取脑组织样本; 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评价甘氨酸对大鼠TBI的神经保护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评价甘氨酸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甘氨酸可减轻TBI后脑水肿,减少皮层神经元损伤; 同时甘氨酸可抑制TBI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过度释放。结论 甘氨酸对大鼠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甘氨酸对TBI后相关炎症因子过度增高的抑制可能部分解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脑水肿(TBE)合并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WD)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治疗组(24只).脑侧方液压打击伤+气管内灌注海水建立大鼠TBE合并PE-SWD动物模型.伤后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500、50 000、100 000 U/kg)乌司他丁溶液1 mL,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伤后24 h观察脑、肺组织含水量变化,血清、脑组织、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脑、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后.TBE合并PE-SWD大鼠脑、肺组织含水量及血清、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明显减轻. 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轻TBE及PE-SWD.其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大鼠挫裂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挫裂伤组、甘露醇治疗组、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采用文献报告的方法制作大鼠左顶叶皮层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各组分别于脑挫裂伤后24、48、72h取挫伤区脑组织,检测其含水量以及AQP-4的表达。结果随着伤后时间的增加;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增高(P〈0.0.5);与挫裂伤组相比较,甘露醇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与前两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挫裂伤后,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增加;脯组织含水增加,甘露醇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后,能够下调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有效缓解创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病理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00只,以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外伤后1h、3h、6h、12h、24h、48h、72h、7d和14d等10组.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中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的结构变化。结果外伤后脑皮层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3h含水量有较大幅度升高,24h达高峰,其后下降,14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伤后6、12、24、48和72h组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结构变化与脑水肿变化相平行。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最终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紊乱,使脑组织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是造成继发性脑损伤病理学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Nimodipine对冷冻伤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冷冻伤性脑水肿不同时间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的变化,脑含水量与EB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对冷冻伤性脑水肿脑含水量和E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伤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应用Nim治疗后,脑组织水分含量和EB含量明显降低,脑水肿减轻。这为临床颅脑损伤应用Nim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SPECT及SOD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在评价颅脑损伤后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GCS评分标准分成轻型损伤组45例,中型损伤组8例和重型损伤组7例。20例健康员工为对照组。对人选的所有对象进行SPECT、CT扫描和SOD检测,其中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h内和2周后进行SPECT和CT检查,伤后12h、24h、36h、48h、72h、1周、2周、1月和2-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SOD含量。并对所有患者在伤后6月按GOS评价预后。结果入院初和伤后2周,对颅脑损伤患者SPECT检出阳性率要明显高于CT检出阳性率(P〈0.01),尤其对轻型损伤的患者更是如此.SPECT检出的颅脑损伤病灶数也比CT多。外周血SOD含量在伤后24h显著下降(P〈0.05),其中中型和重型损伤组SOD值下降最明显,直到1月后其值才恢复正常;伤后24h外周血SOD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6月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SPECT和SOD的检测可以评价病情等级并可以对预后情况最出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在大鼠脑损伤局部的异常释放以及其对乳酸(Lac)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部脑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干预组。伤前15min干预组注射Riluzole(一种Glu突触前释放抑制剂),损伤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开骨窗不损伤脑。应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各组伤后不同时间透析液中Glu含量([Glu]d)及Lac含量([Lac]d)变化。结果[Glu]d及[Lac]d在伤后15min、30min和45min干预组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伤后60min,损伤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不同时间[Glu]d和[Lac]d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细胞液中Glu水平的升高是Glu神经元末梢大量释放Glu所致,并继而引起了Lac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6.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h、12h、1d、3d、7d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I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l、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最为显。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l—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 bcl—2蛋白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8例。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手术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人院后在4.8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5d。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在伤后第7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颅内压分别为(3.15±0.24)kPa和(1.78±0.24)kPa;在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伤灶脑水肿体积分别为(140.90±22.95)cm^3和(81.72±15.95)cm^3;伤后1周内患者清醒率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为22.2%(4/18)和55.6%(10/18);伤后3年随防时,预后不良率对照组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稳定其颅内压、缩短其昏迷时间,从而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良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方法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对36只Wistar大鼠右侧大脑分别给予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致伤。观察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全身反应、皮层和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2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无异常,皮质轻微挫伤,大鼠逃避反应与伤前无显著差异(P〉0.05);5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轻度异常,皮质挫裂伤,而海马结构基本正常,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10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严重异常,皮质及海马均发生明显挫裂伤,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采用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可较好地制备轻度、中度和重度脑创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多卡因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后SAH患者60例(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以及头部CT、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7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GCS评分在利多卡因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颅脑损伤后SA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纳络酮(NAL)对家兔急性酒精中毒后外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胃管注入乙醇致家兔急性酒精中毒,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外伤性脑水肿模型,并在伤后30min静注NAL 2mg/kg,以后每隔60min重复注射一次。测定伤后4h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活性增加(P<0.01),LPO含量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结论 NAL有抗自由基作用并可减轻兔急性酒精中毒后外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