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种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研究603(盐酸N-(β-二乙胺乙基)-N-邻甲苯基-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在改良的Lawson小鼠氯仿模型中,腹腔注射603的治疗指数(LD_(50)/ED_(50))和安全范围(LD_5/ED_(95))分别为3.38和1.87,与奎尼丁和茚丙胺相近似,而稍逊于利多卡因。在大鼠乌头碱模型中,603恒速注射的有效量为9.1±2.0mg/kg,治疗指数(最小致死量/最小有效量)为22.5,而利多卡因的有效量为30±6.6mg/kg,治疗指数仅为2.6。603灌服200mg/kg也有预防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狗哇巴因模型中,603的有效量为10.1±3.3 mg/kg,利多卡因则为31.1±22mg/kg。实验结果表明,603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优于利多卡因,且在个体中的差异较小,所用剂量也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2.
苄基四氢巴马汀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苄基四氢马汀(B-THP)1mg/kg有对抗氯仿所致的小鼠室颤作用,5mg/kg可使哇巴因引起的豚鼠心律失常量和致死量增加。并有减轻氯仿-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在麻醉大鼠,ivB-THP10mg/Kg可明显降低氯化钙所致的室颤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对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无拮抗作用。麻醉大鼠的心电图结果表明,B-THP静脉恒速灌注有减慢大鼠心率、延长Q-T间期的作用。iv3mg/kg B-THF在抗哇巴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时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滴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苦参碱滴丸是否具有与片剂心律宁相同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苦参碱滴丸 9粒 /kg组 ,苦参碱滴丸 18粒 /kg组 (苦参碱含量 10mg/粒 ) ,心律宁 5片 /kg组 (苦参碱含量10 0mg/片 )。给大鼠一次灌胃给药后 4 0min ,腹腔注射乌拉坦 1g/kg麻醉动物 ,连续观察Ⅱ导联心电图 ,由股静脉以 1.2 5 μg/min恒速输入乌头碱生理盐水 ,分别记录每只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的乌头碱用量。结果苦参碱滴丸 2个剂量组和心律宁片组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P <0 .0 1) ,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乌头碱用量明显增加 (P <0 .0 5 ,P <0 .0 1)。结论苦参碱滴丸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预防作用 ,且较片剂用量小 ,起效快。  相似文献   

4.
磷酸喹哌(Piperaqune phosphate,PQP)ip 18mg/kg 对氯仿诱发小白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iv PQP 9 mg/kg 明显降低氯化钙所致小鼠室颤的死亡率,iv PQP 3.36mg/kg 明显缩短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ivPQP6.3mg/kg 显著增加恒速滴注乌头碱引起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颤(VF)所需的乌头碱用量。结果提示 PQP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白鼠 iv PQP LD_(50)为93.33mg/kg。  相似文献   

5.
Mollinedine(Moll)5mg/kg,iv可显著提高恒速iv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用量;显著降低大鼠iv CaCl2的死亡率;预防氯仿引起小鼠心室纤颤的发生;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引起的心律失常;但对iv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无效。小鼠恒速iv Moll随剂量增加,心电图PR间期、QRS明显延长。Moll 5mg/kg iv能降低麻醉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压、左室压的变化速率。降压与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时间较短,很快可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由此说明,Moll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槐胺碱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胺碱(20mg/kg)静脉注射可拮抗乌头碱(20μg/kg)、BaCl_2(4mg/kg)在大鼠所诱发的心律失常(P<0.05),拮抗氯仿-肾上腺素所致的兔心律失常。在豚鼠槐胺碱增加哇巴因诱发室早,室速、室颤及心跳停止所需要的用量。此药在10~20mg/kg腹腔注射还可减少氯仿所致的大鼠室颤,和乙酰胆碱-CaCl_2研致的房颤(扑),槐胺碱显著降低大鼠的心率并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变速作用。  相似文献   

7.
莲心碱5mg/kg,ⅳ可显著地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也能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豚鼠室颤发生;还能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莲心碱8mg/kg,ⅳ能使家兔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莲心碱30μmol/L可延长离体豚鼠左房功能性不应期。结果提示,莲心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主要与其阻滞Ca++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8.
iv 乌头碱30μg/kg 可引起清醒大鼠多种心律失常。槐胺碱13.3,15mg/kgiv 可使清醒大鼠室性早搏(VP)和室速(VT)的出现延迟,并明显降低室颤(VF)的发生率,死亡时间延迟,死亡率亦降低。结果显示槐胺碱有较好的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18mg/kg烟浪丁可预防BaCl_2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使乌头碱诱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时所需的剂量增加。豚鼠静脉注射9mg/kg可使哇巴因产生室性早搏和心脏停搏时剂量增加,家兔静脉注射4mg/kg可预防肾上腺素及氯仿一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但不提高兔电室颤阈值。  相似文献   

10.
槐定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注射槐定碱10mg/kg,可明显提高豚鼠对哇巴因中毒的耐受量;降低氯化钙引起的大鼠心室纤颤和死亡率;对抗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及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腹腔注射槐定碱10mg/kg,也能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率。槐定碱可使整体动物心率减慢;且可增强离体豚鼠乳头肌的收缩力,降低其兴奋性,延长不应期;并明显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肌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11.
莲心碱醚类衍生物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莲心碱醚类衍生物莲心碱二甲醚、莲心碱二乙醚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哇巴因、乌头碱、CaCl2和冠状动脉再灌注等多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两种莲心碱衍生物(5mg/kg,iv)均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乌头碱致大鼠发生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心脏骤停(CA)的用量;延长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存活大鼠的窦律恢复时间,减少死亡率。还能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结论:两种莲心碱衍生物均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头碱中毒及双黄连注射液干预对心肌雷诺定受体(rynanodine receptor 2,RyR2)表达的影响,探讨双黄连对抗乌头碱致心律失常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乌头碱组(A组,n=20),双黄连组(B组,n=20)和对照组(C组,n=12)。A,B两组先予乌头碱0.3 mg/kg灌胃,30min后A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予双黄连10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两次均予生理盐水处理,连续给药10 d。于第1,3,6,10 天记录大鼠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yR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时间点B组的心律失常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天A组心肌RyR2蛋白及RyR2 mRNA表达即较B,C两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10天A组RyR2蛋白及RyR2 mRNA表达较B,C两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黄连可有效治疗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乌头碱引起的RyR2异常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iv.维生素 K_1 4mg/kg,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iv.维生素 K_120mg/kg,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对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引起的豚鼠心律失常无明显对抗作用;对氯化钙引起的小鼠心律失常死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麦冬水溶性提取物10g/kg口服给药可显著缩短BaCl_2致大鼠心律总异常时间;5g/kg与10g/kg口服给药可显著缩短乌头碱致大鼠心律总异常时间;4.5g/kg口服给药可明显延长氯仿—肾上腺素致家兔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并显著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烟浪丁(NICO)100mg/kg iv,可明显对抗乌头碱和BaCl_2诱发大鼠及氯仿-肾上腺素引起兔的心律失常;降低CaCl_2所致的大鼠室颤率;提高豚鼠心脏哇巴因中毒的耐受量。NICO 50mg/kg iv也可预防结扎火鼠左冠状动脉引起的心律失常。50~100 mg/kg ip能降低氯仿或ACl_2-CaCl_2引起的小鼠室颤率或  相似文献   

16.
苦豆子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注射苦豆子总黄酮50mg/kg,可显著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增加豚鼠对哇巴因的耐量;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降低C_aCI_2,引起的大鼠室颤率和死亡率。腹腔注射50mg/kg 时,也可对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此总黄酮也可明显减慢整体家兔和大鼠的心率,且可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变率作用。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槲皮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乌头碱,氯化钙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哇巴因制备豚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槲皮素不同剂量对上述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 槲皮素(0.2mg/kg,0.4mg/kg)能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和哇巴因致豚鼠发生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的用量;延长氯化钙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 槲皮素具有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恒速静脉灌注中华眼镜蛇毒CTX,对在位大鼠心脏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表现为R波低电压,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继而出现室性早搏、室速,进而发展为室扑、室颤.预先静脉缓慢灌注15mg/kg CaCl_2,能提高大鼠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CTX量.预先静脉注射200或300mg/kg葡萄糖酸钙,对CTX中毒的小鼠亦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左心插管法记录麻醉家兔希氏束电图(HBE)和ECG,静脉注射(iv)氨固酮(4.0,5.6,8.0,11.2和16mg/kg)和慢心律(2.5,3.5,5.0,7.0和10.0mg/kg)都有剂量依赖的P-R,A-H和H-V时间的延长,氨固酮的作用较慢心律弱。两药延长P-R、A-H和H-V的回归系数并无显著差别(P>0.5)。氨固酮对房室传导的抑制可能系药物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实验动物研究安定或香草醛对棓酰苯胺(603)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致惊厥毒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定(1mg/kg)和香草醛(200mg/kg)均可拮抗603对小鼠的惊厥作用,而口服香草醛(300mg/kg)可显著增加603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腹腔注射安定(1mg/kg)可显著减少603对大鼠乌头碱心律失常模型的治疗剂量,自23.29±1.25mg/kg(X±SE)减少到12.60±1.08mg/kg。合并用药对603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只安定组显示药物消除速率减小,半衰期延长(p<0.05),而在香草醛组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