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鼻腔及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本组11例病变短径均1.5cm,CT检查11例,11例均行CT平扫;MRI扫描9例,均行平扫+DWI+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对周围结构侵犯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CT、MRI能准确反映病灶的位置、形态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CT表现为单侧5例,双侧6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及囊变,11例均侵犯周围组织;11例均有周围骨质破坏;9例患者主要MRI表现为9例形态均不规则;单侧5例,双侧4例;表现为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_2WI 5例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以稍高信号为主,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异性;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及邻近骨质破坏情况,为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资料.结果:肿瘤位于鼻腔16例,上颌窦3例,筛窦6例,额窦1例,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或膨胀性生长.免疫组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示3例肿瘤内未发现黑色素成分,余23例肿瘤内黑色素均呈阳性.与脑灰质比较,肿瘤T1WI呈高信号17例,等信号9例;T2WI呈低信号14例,等信号10例,高信号2例;T2WI信号混杂,20例瘤内见多发线状低信号影.10例肿瘤DWI表现:9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6例肿瘤动态增强扫描后21例呈轻-中度强化;14例肿瘤中1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1例呈速升速降型,1例呈持续上升型.结论: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T1WI上呈高信号,T2WI信号混杂且可见多发纡曲、线状低信号影.TIC及DWI能更好地了解恶性黑色素瘤内部的多形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脊柱、股骨及骨盆,多侵犯单骨.9例中8例为单骨发病、1例为多发,9例中8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T细胞源性.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3例,浸润型5例,硬化型1例.病变在T1 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9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骨破坏范围广泛,但骨皮质破坏的范围相对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在术前准备及术后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PET-CT、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患者PET-CT、CT及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2例患者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明确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27例;2)PET-CT的符合率为93.7%,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MRI符合率的71.9%、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346,P=0.0032;X~2=6.9538,P=0.0037)。结论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的PET-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影像表现及病理检查,可提高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显示鼻腔恶性淋巴瘤侵犯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少见肿瘤(淋巴上皮癌4例,肌上皮瘤3例,淋巴瘤及转移瘤各2例,恶性黑色素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均为腮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淋巴上皮癌位于腮腺浅叶,可累及深叶,以单发为主(3/4);沿腮腺浅叶铸形生长(3/4)可能具有一定特点;密度和信号均匀,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肌上皮瘤均为单发,位于腮腺浅叶,呈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和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2/3)可能具有提示作用。淋巴瘤具有一定特点,常表现为多发类圆形肿块(2/2),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恶性黑色素瘤MRI具有一定特点:T1WI呈多发结节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不具特点。肌上皮癌与腮腺常见恶性肿瘤相仿。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密切相关。结论腮腺上述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7.
CT扫描诊断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皮肤,发生于鼻腔少见,约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我们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1例,对其CT扫描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6~2010.11间经病理证实的18例PBMFH(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岁,肱骨2例,股骨9例,胫骨5例,腓骨1例,髋臼及股骨头1例.X线检查12例,CT检查12例,MRI检查13例(增强7例).结果:X线平片上可见到骨质破坏(18例)、边缘/髓腔硬化(8例)、骨膜反应(3例)、软组织肿块(2例)、病理性骨折(2例)等表现.CT片示2例病灶内部骨嵴影.MRI上12例表现为T1WI等低、T2WI混杂信号,其中5例病灶内含更低信号细小分隔影;另1例T1WI、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虫蚀状骨皮质破坏,局部皮质可断裂,骨破坏区内可有/无残留骨嵴,骨膜反应少见是PBMFH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CT平扫,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瘤体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中病灶局限于鼻腔者4例;有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者9例(69.23%);其中2例侵及同侧的前颅窝(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鼻腔中上部肿物,MRI显示内部信号不均匀,而CT显示密度大都较均匀,且增强有明显强化,周围骨质有破坏,甚至病灶自鼻腔延续至前颅窝者,呈"蘑菇"状,应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本院11年间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共56例,按其发生比例依次为骨髓瘤(包括单发及多发性骨髓瘤)34例(占60.7%),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及原发性骨淋巴瘤各6例(分别占10.7%),骨肉瘤2例(占3.6%),恶性骨母细胞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占1.8%)。主要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8例)或混合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或肿胀(22例),病灶边界清楚(35例),边界模糊(21例);出现瘤骨或钙、骨化(9例),少数可出现骨膜反应(4例)。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综合影像检查可提高对各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腔鼻旁窦平滑肌肉瘤的CT与MRI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平滑肌肉瘤5例,均行CT检查,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1例,1例肿瘤范围广已无法确定其原发部位,还有1例为鼻咽癌放射治疗14年的右后鼻孔-鼻咽区的复发肿瘤,肿瘤涉及范围包括鼻腔、筛窦、鼻咽部、眼眶、翼腭窝、颞下窝、咽部间隙、硬腭甚至口咽侧壁、中颅窝等。该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及局部较广泛骨质破坏,无1例发生钙化及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3例呈较均匀的中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无效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略不均匀的中等到稍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肿瘤轻度强化或仅有部分强化。结论:鼻部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较广泛浸润性生长及骨质破坏,无钙化。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涉及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MRI在区别肿瘤与周围炎性等病变方面较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30例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表现.结果:病变发生在颈部10例、胸部6例、腹部7例(含胃部4例)、四肢7例.30例周围神经鞘瘤中25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20例行CT检查,其中17例良性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4例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恶性病灶瘤体巨大,囊变、坏死多发,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10例周围神经鞘瘤行MRI检查,MRI表现: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0例病灶中,2例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1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帮助,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2种类型。CT表现:局限型25例,位于鼻腔前部23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颊部皮肤23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7例,增强后低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中下鼻甲、鼻中隔轻微浸润性破坏2例。弥漫型10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9例侵犯邻近鼻窦及面颊部软组织,6例蔓延到眼眶、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3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5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3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病变低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3例沿翼腭窝神经周围蔓延。结论大多数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有特征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MR1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 病变发生于上腭者5例,口底4例,腮腺4例,鼻腔及上颌窦3例,颌下腺2例,泪腺及面颊部各1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侵犯邻近骨质3例.MRI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长T1信号,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神经侵犯征象.结论 CT对肿瘤周围骨质破坏情况显示较好,MR1能够更清晰显示病变形态、轮廓及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影像资料,12例均做cT检查,10例做MR检查.结果 12例神经鞘瘤中良性11例,低度恶性1例;发生于鼻筛区4例,上颌窦3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2例,上颌窦、鼻腔1例,蝶窦1例,后鼻孔1例;病变边界清楚,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8例.CT表现:病变区轮廓扩大,相应鼻腔鼻窦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其中8例伴局部吸收,1例伴轻微侵蚀性破坏;平扫病变密度均匀10例,另2例其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呈等信号,其中3例可见片状及结节状低信号,2例伴有片状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信号7例,稍高信号3例,其中2例伴有片状低信号;9例病变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6例伴有规整的结节状高信号,1例显示液-液面;增强后9例显示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1例较均匀显著强化.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6例伴有阻塞性鼻窦炎,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其内部不强化,边缘可见线状强化.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伴发的炎症.结论 骨质变形、变薄、吸收和MR T2WI所示斑片、结节状高信号并且增强后无强化为该病特征性表现;CT和M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柱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男2例,女2例)脊柱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影像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4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患者行CT及MRI增强检查.CT平扫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2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例.T1WI序列:2例低信号,2例等信号;T2WI序列:1例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T2WI压脂序列:2例高信号,1例混杂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DWI序列:4例明显高信号.T1WI增强序列:1例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滑膜肉瘤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侵及颈静脉孔区的原发性中耳癌的CT、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及颈静脉孔区原发性中耳癌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6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1例行常规CT增强扫描,7例均行MR平扫+增强.结果 HRCT显示鼓室、鼓窦、外耳道深部及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病灶伴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涉及颈静脉孔(7例)、咽鼓管骨性段(7例)、面神经管(4例)、颈动脉管(4例)、外耳道前后壁(3例)、听小骨(2例)及前庭窗、水平半规管(1例)等结构的破坏.4例病变密度较均匀,CT值约30~55 HU,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高密度影.1例CT增强显示中度较均匀强化.MR平扫示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与脑灰质相比,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其中5例信号较均匀,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T1WI、T2WI低信号灶,增强扫描5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区.MRI显示4例侵及颈内动脉,1例侵及乙状窦.结论 原发性中耳癌可广泛侵及颈静脉孔区,易造成误诊.HRCT可准确显示中耳癌骨质破坏特点及范围,咽鼓管骨性段破坏可帮助减少误诊;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肿瘤信号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8.
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特征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中鼻道1例,鼻咽部2例,鼻腔、上颌窦及同侧筛窦5例.5例可见明显骨质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累及翼腭窝3例、颞下窝2例、眼眶4例、前颅底2例、咽旁间隙1例.MRI表现:3例直径<2 cm,呈类圆形肿块,T1WI为高信号,T2 WI为低信号,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直径>3 cm,不规则肿块,MRI表现为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内有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1例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流出型各4例.结论 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MRI信号特征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较小时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肿瘤较大时MRI信号混杂,轻度不均匀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一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CT、MRI和病理资料。1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AMM中,10例病变位于直肠远端与肛管交界处,2例位于直肠,3例位于肛管。肿瘤形态呈蕈伞形肿块9例,肠壁环形增厚4例,肠壁未见明显增厚2例。4例有肺部或者肝脏转移,5例有周围淋巴结转移。15例患者均未见明星的肠梗阻征象。CT平扫示肿块呈稍低密度,最大径约2~4cm,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以中度强化为主。MRI示肿瘤在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T2wI上以稍高信号为主,D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AMM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AMM病灶较大时,MRI信号不具有黑色素瘤特异性的典型信号。CT检查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灶,MRI检查对其鉴别诊断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