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海洛因、吗啡依赖性恒河猴依赖形成前、后及戒断过程中,血中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睾酮的浓度进行测定,以比较海洛因及吗啡对恒河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组织的影响是否一致.结果表明:(1)海洛因对β-EP的抑制强度大于吗啡;(2)海洛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损害程度比吗啡重;(3)海洛因组睾酮分泌的受抑程度大于吗啡组.因此,海洛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轴的损伤程度比吗啡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茶色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采用催促戒断治疗实验测定小鼠跳跃反应次数。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皮质内NE、DA、5-H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质内β-EP含量。结果:茶色素12.5,25,50,100 mg.kg-1组均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下丘脑中NE和DA的含量。降低吗啡依赖小鼠大脑皮质内β-EP含量。但对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皮质内的5-HT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茶色素能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其机制可能与茶色素降低吗啡依赖小鼠下丘脑中NE和DA及大脑皮质β-E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 吗啡组,上午NS组和孕酮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mg/kg,10min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5mg/kg,吗啡组和孕酮 吗啡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mg/kg,10min后腹腔给予吗啡5mg/kg,放入白室训练。下午各组动物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放入黑室训练。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β-EP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吗啡组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孕酮和孕酮 吗啡组均未产生CPP效应。与NS组比较,CPP形成时,吗啡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和P<0.05)。与吗啡组比较,孕酮 吗啡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其他脑区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上午NS组和孕酮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5 mg/kg,吗啡组和孕酮+吗啡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吗啡5 mg/kg,放入白室训练.下午各组动物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放入黑室训练.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β-EP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吗啡组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孕酮和孕酮+吗啡组均未产生CPP效应.与NS组比较,CPP形成时,吗啡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和P<0.05).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其他脑区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与其对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β-内啡肽(β-EP)影响之间的关系,以探讨MEL抗戒断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sc纳洛酮催促戒断,以小鼠体重下降和戒断跳跃次数为指标观察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效应;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β-EP含量。结果:(1)连续8d腹腔注射(ip)10,20,40mg.kg-1的ME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2)吗啡依赖组小鼠脑内PAG中β-EP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连续8dip20mg.kg-1MEL的小鼠,其PAG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吗啡依赖组小鼠。结论:MEL可减弱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这种效应可能与其增加脑内PAG中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静  朱俐  赵晓宁  张祖暄 《药学学报》1998,33(3):161-164
采用形态学观察、β-内啡肽(β-End)放射免疫测定及单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检测等方法,观察了β-End对谷氨酸单钠(MSG)诱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分析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β-End可以明显加重MSG诱发的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损伤;β-End和MSG诱发的[Ca2+]i增高可被维拉帕米部分逆转。另外,吗啡可以进一步加剧MSG诱导的各脑区β-End含量的变化。提示β-End可以明显地加剧MSG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与MSG能诱发脑内β-End的含量的增多及β-End可进一步破坏MSG引起的胞内钙稳态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期应用吗啡对大鼠性腺轴β-内啡肽及其受体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应用吗啡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乃至闭经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长期应用吗啡成瘾大鼠模型,证实动情周期已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下丘脑、垂体和卵巢β-内啡肽含量,原位杂交方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长期应用吗啡时,下丘脑、垂体和卵巢β-内啡肽的含量下降,而μ-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强。结论:吗啡竞争性结合β-内啡肽结合位点,对性腺轴产生抑制是引起月经周期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吗啡及其代谢物3-葡萄糖醛酸吗啡(M3G)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以乙酸乙酯提取,以纳洛酮为内标。应用HPLC-UV方法测定吗啡浓度,分析柱DiamonsilTMC18(250mm×4.6mm),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0.5mmol·L-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乙腈(71:29),检测波长210nm,流速0.65ml·min1。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测定其代谢物含量。结果:吗啡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宽(10-4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10μg·L-1;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在85·3%以上。血浆M3G在250-8250μg·L-1浓度范围内与水解增加吗啡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本法简单,快速,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满足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海洛因、吗啡依赖性恒河猴依赖形成前、后及戒断过程中,血中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睾酮的浓度进行测定,以比较海洛因及吗啡对恒河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组织的影响是否一致。结果表明:(1)海洛因对β-EP的抑制强度大于吗啡;(2)海洛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损害程度比吗啡重;(3)海洛因组睾酮分泌的受抑程度大于吗啡组。因此,海洛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轴的损伤程度比吗啡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中内阿片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降低(P<0.05),Dy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升高(P<0.05),Dy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L-EK和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