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检验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发热患儿以及肺炎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实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观察对比两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均明显升高,阳性率为100%,对照组儿童的阳性率为24.19%,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62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CRP数量均有所升高,31例患儿的白细胞数量正常,但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2例患儿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正常。对照组儿童中,1例儿童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CRP数量升高,3例儿童的白细胞数量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余儿童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与观察组患儿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减少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感染组和正常组各40例,并对两组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检测效果。结果两组检测结果经对比得知,感染组40例患者中,CRP升高者35例,占87.5%,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者14例,占35%,中性粒细胞升高者16例,占40%;正常组CRP升高3例,白细胞总数升高2例,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结论临床应用血常规和CRP进行检测可对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地诊断效果,CRP对于感染性炎症较敏感,诊断效果优于血常规检测,两者联合应用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采用全血 C 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检验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发热患儿以及肺炎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实施 CRP 联合血常规检测,观察对比两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 CRP 水平均明显升高,阳性率为100%,对照组儿童的阳性率为24.19%,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62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CRP 数量均有所升高,31例患儿的白细胞数量正常,但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2例患儿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正常。对照组儿童中,1例儿童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 CRP 数量升高,3例儿童的白细胞数量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余儿童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与观察组患儿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CRP 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减少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查,回顾性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180例患儿中103例白细胞计数为阳性,占57.22%(103/180);180例患儿中111例超敏C反应蛋白为阳性,占61.67%(111/180);180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为阳性,占73.33%(132/180),显著高于单一的血常规检验与单一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3067,P0.05;c2=5.5840,P0.05)。结论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能够显著提高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查的阳性率,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飞 《当代医学》2013,(24):63-64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在内科住院患者中开展血细胞分析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应用于诊治感染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的意义及合理使用抗菌素问题。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4月63份内科住院病历,按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抗菌素使用、初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初查CRP值、复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复检CRP值,辅助检查等分列比较。结果 60岁以上老人占病例数的76%,感染性疾病占82%,白细胞总数及(或)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数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比值为59%,CRP升高数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比值为92%,二者都升高的病例数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比值为50%,CRP复检数占感染性疾病病例数比值为28%。结论临床医生应该重视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炎症的临床意义,重视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依据其监测炎症性疾病进程,指导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根据CRP升高值预测其存在细菌感染、炎症、组织损伤、动脉硬化、肿瘤、风湿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佟静 《当代医学》2021,27(9):137-138
目的分析超敏CRP(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儿科收治的4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儿hs-CRP、CRP、血常规,探讨CRP、hs-CRP联合WBC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结果 400例患儿中,76例超敏CRP、白细胞计数正常;190例超敏CRP增高、CRP正常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增高患儿98例(24.5%),白细胞计数正常92例(23%);134例(33.55%)CRP、超敏CRP及白细胞计数增高,33例(8.25%)CRP、超敏CRP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余101例(25.25%)白细胞计数均升高。400例患儿中,97例超敏CRP、白细胞计数均为阳性,但CRP为阴性,敏感率为24.25%;白细胞计数阳性105例,敏感率为26.25%;超敏CRP阳性而CRP为阴性54例,敏感率为13.5%,CRP阳性53例,敏感率为13.2%。CRP、hs-CRP联合WBC检测的敏感性较高,为85.55%。结论 CRP、hs-CRP联合WBC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的敏感性较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仪对儿科门诊的2705例患儿分别测定末梢血CRP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其WBC进行计数。结果2705例患儿WBC与CRP同时升高者占26%,WBC升高而CRP正常者占8%,WBC正常而CRP升高者占19.4%,WBC与CRP均在正常范围内者占46.6%。结论 CRP与WBC计数联合检验有助于儿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有助于发热原因的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C-反应蛋白[常规CRP+超敏CRP(hs-CRP)]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8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分别于第1天(治疗开始前)、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全程C-反应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全程C-反应蛋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下降,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变化滞后于全程C-反应蛋白。结论全程C-反应蛋白监测有助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同时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其升高和WBC两者是否一致,通过探索疾病时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患者的血常规检测WBC值,了解疾病时CRP和WBC两者的变化关系来推断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采用Beckkman DXC800生化分析仪进行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检测值,采用SystemXE-2100血常规分析仪检测WBC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CRP>10 mg/L)180例,而血常规分析仪检测WBC升高(WBC>10×109/L)为90例,占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增高(>7×109/L)为89例,占49.4%;淋巴细胞增高(>4×109/L)21例,占11.7%;白细胞正常(WBC 4~10×109/L)为81例,占45%;白细胞减低(WBC<4×109/L)为9例,占5%.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180例患者血清中CRP明显升高,与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标志物吻合.而血常规WBC增高50%,WBC正常45%;WBC减低5%;中性粒细增高49.4%;淋巴细胞增高11.7%.可以得出在急性时相反应中CRP更敏感、更广泛.通过血清CRP升高和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发现,在患者疾病急性时,CRP优于WBC总数以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就诊的352例发热患儿,于治疗前进行快速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2例患儿中CRP阳性患者121例,白细胞计数与CRP同时升高的患者为80例,白细胞升高而CRP正常者101例,白细胞正常CRP升高者为41例,白细胞与CRP均在正常范围内者130例。白细胞计数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白细胞计数的灵敏度较CRP高。CRP血常规联合检测与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血常规联合检测灵敏度较单独白细胞计数好。结论:快速CRP血常规联合检验有助于儿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有助于发热原因的分析,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抗生素应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150例患儿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筛选而出,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细菌感染者纳入研究组中,将病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各组75例患儿,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再分别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将两组患儿WBC(白细胞计数)、CRP浓度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儿CRP浓度为(39.37±10.12)mg/L、WBC为(16.41±3.87)109/L均比对照组(4.92±2.84)mg/L、(5.59±1.82)109/L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66.67%、血常规阳性检出率62.67%,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对小儿病菌感染、细菌感染能做出明确判断,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白细胞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E1800i血常规分析仪对20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参数检测,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超敏CRP值,观察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比较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超敏CRP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炎症反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白细胞参数及超敏CRP的变化对评估和治疗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量C反应蛋白(CRP)检测联合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科中应用价值。方法 613例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同时进行微量CRP和血常规检测,观察CRP、白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613例患儿中WBC、CRP同时升高103例为17%,WBC升高、CRP正常163例为26%,WBC正常、CRP升高65例为11%,WBC、CRP都在正常范围282例为46%。WBC阳性率43%,微量CRP阳性率28%。结论微量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可以为儿科医生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合理用药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常晓鹏  陈宝荣  韩玉霞  曹蕴卿 《吉林医学》2010,31(14):1943-194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检测指标在临床应用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内科急诊10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并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CRP含量。结果:在107例患者中C-反应蛋白含量增高占43%;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同时升高占31.8%;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均正常占29%。结论:C-反应蛋白是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较白细胞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儿科临床检验中予以血常规检验联合CRP检验的临床检验效果和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儿科收治的188例患儿,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为本研究样本选取时间段,以感染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组,其中96例病毒感染患儿为实验组,而92例细菌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临床基本资料,2组患儿均对血常规及CRP进行检验,比对分析2组患儿检验结果。结果相较于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检出阳性率明显高,比对差异P0.05,统计学形成统计学意义;与血常规相比,联合检验阳性率明显较高,比对差异P0.05,统计学形成意义;实验组患儿的CRP水平为(7.56±2.06)mg/L,属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患儿的CRP水平为(75.71±9.78)mg/L,其水平升高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数据差异P0.05,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 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儿科早期感染中,可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对儿科疾病临床诊治进行指导,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儿科接诊的72例住院感染患儿,对患者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程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查,设为观察组。同时抽取同期我院儿科接诊的身体检查正常的7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对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和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和全程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验,观察组100例,行CRP联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验,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阳性86例,阴性14例,阳性率为86.0%,对照组阳性58例,阴性42例,阳性率为58.0%,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CRP联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验的方式,可为临床医生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小儿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38例小儿急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取46例健康体检的小儿为对照组,46例非急性肺炎感染的小儿为观察组,46例患有急性肺炎的小儿为治疗组,比较三组患儿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检验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血沉(ESR)、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N%)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等检查在诊断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结核的596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常规等检查,分析外周血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痰菌阴性组中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升高率分别为86%、9.7%、7.3%、91%;痰菌阳性组中分别为95%、3.8%、6.8%、89%。结论:痰菌阳性组中CRP、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反应率明显高于痰菌阴性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在活动性肺结核痰菌阴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92例患儿进行CRP检测,同时用东亚XF-1800i血球仪做血常规检测。结果:92例患儿中CRP>8.2 mg/L者33例,CRP>50 mg/L者17例,白细胞>10×109/L者51例。CRP与WBC同时升高者19例,CRP与WBC均在正常范围内者36例。结论: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患儿的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