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述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结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汇总2006年1月~2011年5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急救措施以及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死亡8例,死亡率36%。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致多脏器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是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中毒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丽  黄每芹 《中外医疗》2011,30(2):115-115
通过对4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中毒机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的百草枯中毒42例患者,观察临床特点。结果42例患者存活22例,其中8例经过皮肤接触者均抢救成功;死亡20例,均为口服大剂量百草枯导致中毒者,其存活率52.4%,死亡率47.6%。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情凶险,早期给予漂白土混悬液充分洗胃,并尽早使用大剂量激素,且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张琳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439-1440
<正>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极差,大多数患者在短期内死亡,即使有极少部分患者幸存也由于并发症而影响生活质量。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抢救过的24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更好抢救百草枯中毒提供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百草枯中毒患者大量增加.该病致死率高,给临床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007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必净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在我科救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血必净组).结果6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2周后存活12例;32例血必净治疗组患者,2周后存活22例.2周后两组存活患者做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及影相检查血必净组患者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救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可有效减少百草枯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阻止肺纤维化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及预后因素,加强对百草枯中毒早期综合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 2009年12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或显效22例,死亡23例,随服毒剂量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20ml以上组与10ml组及20ml组死亡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2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百草枯中毒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22例在医院内死亡,4例出院后死亡。中毒至死亡时间为3~21d,平均7d,其中3d内死亡15例,早期存活(>3d)11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衰竭。结论百草枯中毒早期采用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晚期肺纤维化,减少炎症渗出,血液净化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杨成海 《当代医学》2014,(15):69-70
目的 评估综合法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 3年6月给予综合法治疗的百草枯中毒82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结果82例患者中治愈49例,死亡1 8例,自动出院1 5例。结论早期进行综合法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9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认识和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51例。不同程度中毒患者服毒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程度中毒患者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预后差,中毒后对组织、器官产生的毒性反应出现较晚,早期综合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引全身各个器官受损,尤其以肺部损害最严重,而其引起纵隔及皮下气肿在临床上较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醒临床工作者在应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时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百草枯口服中毒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分析2007年5月~2010年12月25例百草枯口服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死亡17例,存活8例.结论:口服百草枯后,通常先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等胃肠道症状,继而出现进行性呼吸因难为主的临床表现,最终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迅速死亡.病死率高达68%,存活者中绝大多数存在肺间质纤维化,预后险恶.影响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预后的关健因素是中毒剂量、就诊时间和及早灌流和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0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毒者存活24例,死亡36例,总病死率60%,其中轻型存活12例,中至重型存活12例,暴发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吉林医学》2013,34(14):2780-2781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中毒患者,治愈14例,死亡4例,10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经随访死亡,死亡率50%。结论: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教育民众避免服用百草枯,是预防百草枯中毒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应用血液灌流方法治疗百草枯中毒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口服量少且及早行血流灌流者痊愈,9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尽早洗胃和血液灌流,可减少毒物的吸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以及预后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基础。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已确诊为百草枯中毒患者48例,分析其中毒肺损害的CT表现,对其影像进行评估。结果 CT结果显示患者肺纹理增多、肺膜玻璃样病变、肺部实质性病变、肺间质性病变、支气管扩张等症状。中毒7日内,48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9例,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病变;中毒8~14日内,余下39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5例,其余患者病变症状较7日加剧;中毒15日后,余下34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4例,其余患者CT表现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呈正相关,为治疗以及提供诊断基础,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玲琴  尹文  黄杨 《中国医疗前沿》2012,(17):27+80-27,8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22例,分为HP14例和非HP8例,均给予常规清水洗胃、甘露醇导泻、补液、对症等综合治疗,HP组在此基础上尽早给予H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HP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非HP组,HP组ARDS和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是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尽早应用HP可明显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治愈率,提高存活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的研究。方法我院自2002年7月~2010年4月收治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9例,19例存活,抢救成功率67.9%。结论百草枯农药毒性较强,没有特效解毒药,其病死率高。早期采用减少毒物吸收方法,最终彻底清除毒物是治疗的关键,及时用针对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急诊抢救和护理措施。结果:18例中毒患者经综合救治死亡13例,死亡率72.2%。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应加强宣传教育,尽可能早期给予及时治疗,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是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