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己糖胺通路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慢性持久的高血糖可明显损伤胰岛 β细胞功能 ,诱发和加重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 ,形成所谓的葡萄糖毒性作用 (glucosetoxicity) ,使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加重控制血糖的难度。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葡萄糖毒性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 :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 (advancedglyco sylationend product ,AGE)的形成、多元醇通路的活化、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 ,但这不足以解释糖尿病引发的广泛病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等。但有报道,近1/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仍然并发DN,而另一些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却不易发生DN。同时,在人群中也发现了DN的家族聚集性。这些现象表明单纯从环境因素解释DN的发病机制是不够的,遗传因素在DN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N可能涉及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代谢相关基因糖代谢紊乱可导致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诱导产生损伤性介质,并通过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通路的激活等促进DN发生发展;而脂代谢紊乱则有可能诱导…  相似文献   

3.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全世界都在研究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近十年来,随着对多元醇代谢通路认识的深入,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ARIs)预防、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受到了广泛重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多元醇通路的作用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概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肾脏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其轻重与病人血糖升高程度密切相关。但高血糖究竟如何诱发这些并发症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直至1985年才形成了4种较明确的假说,它们是:(1)多元醇通路激活,山梨醇等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积聚;后期为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最终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DN的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及由此所致的非酶糖化、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PKC)激活,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所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遗传因素有关。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糖代谢紊乱1.1高血糖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而诱发。在80年代起步的两个大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新思路--干预过氧化物产生过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血糖致血管损伤的过程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蛋白激酶C激活、多元醇通路和氨基己糖通路活性增高的共同机制.阻止过氧化物的生成或干预其作用将是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方向,其中转酮醇酶激活剂、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和各种新型抗氧化剂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和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分,因其与循环物质直接接触,易受血糖、血脂及炎症因子损伤的影响。高血糖状态下,蛋白激酶C(PKC)通路、多元醇通路和氧化应激(OS)被激活,并产生过量的AGEs和活性氧簇(ROS),损伤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同时高血糖刺激RAS产生大量血管紧张素Ⅱ损伤内皮细胞,此外,肾小球足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损伤。本文就内皮细胞损伤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元醇通路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元醇通路 (PP)激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DCC)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PP激活使细胞发生渗透性肿胀 ,肌醇、K+ 丢失 ,细胞Na+ K+ ATPase活性下降 ,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损害。新近的研究表明 ,PP激活还参与了蛋白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与DCC有关的生化、病理生理过程 ,可能是DCC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关键词 :多元醇通路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基化终末产物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C  相似文献   

8.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使用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醛糖还原酶的抑制剂作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手段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多元醇通路的概念及主要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论述了近年来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争议,简要分析了不同报告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蛋白激酶C激活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二脂酰甘油 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活化在糖尿病肾病 (DN)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 ,高糖时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氧化应激可促进PKC的活化 ;糖化产物的形成可通过PKC介导促进DN的发展 ;而PKC的活化又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 1的生成及其作用相互影响 ,所以PKC的活化已成为DN多种发病机制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 7q35区有 3个影响糖尿病 (DM)微血管病变易感性的基因 ,即醛糖还原酶 (AR)基因、内皮细胞型NO合成酶 (eNOS)基因和T细胞受体 β链恒定区 (TCRBC)基因。AR基因多态和 (或 )突变可通过影响多元醇通路而影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eNOS基因多态和 (或 )突变可使内皮细胞源性NO生成减少 ,通过微血管床影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而TCRBC基因多态可通过免疫反应 ,影响 1型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血糖一直被视作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DCC)的主要因素 ,而多元醇 (主要是山梨醇 )通路在高糖状况下过度激活对DCC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醛糖还原酶 (AR)是多元醇代谢途径的限速酶 ,与D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AR活性的改变除与高血糖相关外 ,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在不同人群中 ,AR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2 .1kb处有 (AC) n 二核苷酸重复序列标记与DCC之间的关联性存在争议〔2〕。本文研究中国大陆人群中该重复序列标记与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选取并发视网膜病变的 …  相似文献   

12.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新思路——干预过氧化物产生过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血糖致血管损伤的过程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蛋白激酶C激活、多元醇通路和氨基己糖通路活性增高的共同机制.阻止过氧化物的生成或干预其作用将是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方向,其中转酮醇酶激活剂、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和各种新型抗氧化剂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选择糖尿病患者48例,同时测定血糖值、HbA1c水平、AR、SOD活性、NO和神经传导速度,统计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直线回归分析发现神经传导速度与血糖、HbA1c水平、AR活性明显负相关(P<0.01),与SOD活性、NO水平明显正相关(P<0.01);将48例患者按神经传导速度分为三组,血糖、HbA1c、AR、SOD、NO轻、中组差异显著(P<0.01),而中、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所致的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路活性升高、氧化应激对早期DN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NO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 葡萄糖是细胞生长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慢性持久的高血糖可加重胰岛素抵抗(IR),形成"葡萄糖毒性"。目前诱发IR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能量过剩/肥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己糖胺通路(HBP)在糖尿病糖、脂肪酸和蛋白(氨基酸)能量代谢紊乱中的作用,特别是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胰岛β细胞损伤和IR关系密切,而它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葡萄糖浓度波动损伤牛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 取新生牛胸主动脉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分3组:对照组、高糖组和波动组.荧光偏振法检测3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生化方法测定细胞内山梨醇、醛糖还原酶、山梨醇脱氢酶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以及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偏正度和膜微黏度均为波动组和高糖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波动组高于高糖组(均P<0.01).细胞内山梨醇含量、醛糖还原酶、AGEs含量均为波动组和高糖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醛糖还原酶、AGEs含量均为波动组高于高糖组(均P<0.01).细胞内山梨醇脱氢酶含量波动组和高糖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波动组低于高糖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RAGE、eNOS和ET-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 葡萄糖浓度波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激活多元醇通路途径相关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AGEs的积聚,上调内皮细胞eNOS、ET-1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葡萄糖浓度波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比持续高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血红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l)的功能改变特征以及血糖控制对患者红细胞GLUTl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例与健康成年人11例为对照,制备红细胞悬液,采用2-deoxy-[3H]-D-glucose法测定红细胞葡萄糖摄入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生理及高糖浓度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葡萄糖摄入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5±56.8)nmol/105cell@h-lvs(321±38.5)nmol/105cell@h-1,P<0.0l],动力学分析表明,患者红细胞GLUTl与葡萄糖的亲和力(1/Km)较对照组降低(P<0.01),但GLUTI介导的葡萄糖转运最大速率(Vmax)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将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HbA1c≤7%)进行分析比较,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红细胞GLUT1的Km较血糖控制良好组显著升高[(2.63±0.64)nnol/Lvs(1.87±0.61)mmol/L,P<0.05],糖摄入及Vmax的增加幅度也较血糖控制良好组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GLUTI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患者红细胞上具有转运活性的GLUT1数目增加,使细胞在生理糖浓度下的糖摄入增加,以血糖控制欠佳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同时该组患者红细胞GLUT1与底物亲和力降低,表明血糖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GLUT1功能的恶化,由此对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蛋白激酶C激活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活化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高糖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氧化应激可促进PKC的活化;糖化产物的形成可通过PKC介导促进DN的发展;而PKC的活化又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的生成及其作用相互影响,所以PKC的活化已成为DN多种发病机制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多元醇代谢通路及尾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复制DPN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GM1低剂量(1.0 mg/kg)组、GM1中剂量(2.5 mg/kg)组、GM1高剂量(5.0 mg/kg)组、甲钴胺(0.25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结束后,以机械性疼痛刺激和热敏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疼痛情况;测定大鼠尾神经电生理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变化情况;以试剂盒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多元醇(山梨醇、果糖)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纤维结构混乱,排列松散分离,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多元醇(山梨醇、果糖)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GM1低、中、高剂量组及甲钴胺组坐骨神经病理损伤减轻,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多元醇(山梨醇、果糖)含量及血清TN...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 1 糖代谢紊乱在DM高糖条件下,继发性细胞内高葡萄糖可以激活关键的醛糖还原酶(AR),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后者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变成果糖。由于山梨醇极性很强,不能自由透过生物膜而果糖又很少进一步代谢,以致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堆积,过多的  相似文献   

20.
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导致DCC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己糖胺合成通路、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途径均与氧化应激产生过多自由基密切相关;抗氧化剂阻断氧化应激损伤途径,正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各类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