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胸闷”等就诊于濮阳市人民医院的围绝经期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或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HD组(n=85)和非CHD组(n=85),比较2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分析其与患者CHD发病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TC、LDL-C、动脉硬化指数、BUN、UA、Cr、RBC计数、Hb、HCT、MCV、RDW-SD、RDW-CV、PLT计数、PDW、MPV、PCT、LV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无关(P>0.05);糖尿病史、血糖、ALT、AST、TG、WBC计数、HDL-C、EF水平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37,P<0.05)。ALT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95%置信区间(CI)为0.592~0.553,灵敏度为44.7%,特异度为81.2%,最佳切点为20.75 U·L-1(P<0.01);AST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 0.616,95%CI为0.531~0.701,灵敏度为49.4%,特异度为76.5%,最佳切点为20.75 U·L-1(P<0.05);血糖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550,95%CI为0.463~0.637(P>0.05);TG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02,95%CI为0.517~0.687,灵敏度为51.8%,特异度为69.4%,最佳切点为 1.765 mmol·L-1(P<0.05);HDL-C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42,95%CI为0.559~0.725,灵敏度为20.0%,特异度为61.2%,最佳切点为1.325 mmol·L-1(P<0.01);WBC计数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20,95%CI为 0.536~0.704,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50.9%,最佳切点为5.325×109 L-1(P<0.05);EF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AUC为0.609,95%CI为0.525~0.694,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 17.6%,最佳切点为61.5%(P<0.05)。 结论 糖尿病史、血糖、ALT、AST、TG、WBC计数、HDL-C、EF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有关,HDL-C是围绝经期女性CH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CHD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1963年Robert Wilson提出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以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HRT不仅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亦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而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知雌激素可影响血脂代谢,本文通过研究HRT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来研究HRT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脂的影响。结合雌激素(CE)是HRT的经典药物,本组采用CE对162例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治疗6周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为妇女常见的第二大癌症,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逐年上升。据美国1992年统计,每年约有24 000名妇女死于结肠癌。妇女40岁以后,每5年结肠癌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一倍。这不仅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而且与妇女逐渐进入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性激素能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生的理论,并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超声对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早期诊断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410011)刘秀梅,云正芬,王瑞林关键词阴道超声,绝经期子宫内膜,早期诊断分类号R711.74子宫内膜疾病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尤其是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与生殖器肿瘤有密切关系。在早期...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为妇女常见的第二大癌症,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逐年上升[1].据美国1992年统计,每年约有24 000名妇女死于结肠癌.妇女40岁以后,每5年结肠癌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一倍.这不仅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而且与妇女逐渐进入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性激素能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生的理论,并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围绝经期相关问题、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干预措施及策略。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40~65岁)454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454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49.8±4.37)岁,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骨关节痛(52.42%)、疲乏(49.12%)、情绪波动(41.41%)、头痛(40.09%)、心悸(39.65%)、失眠(38.99%)、潮热出汗(36.56%)、性生活质量下降(23.57%)。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与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限相关。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杜敏  李东泽  曹钰  魏薇  张海宏  陈瑶  梁镰静  万智 《西部医学》2017,29(12):1657-1661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BCc)对介入治疗的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 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水平, 分为72例高WBCc组(WBC>10×10 9/L)和59例低WBCc组(WBC≤10×109/L)。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血液检查结果,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院内及院外随访期间生存状态。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及院外随访期间死亡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白细胞计数与B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1例, 其中男性97例(74%), 院内死亡率为9.9%, 随访中位数时间2.1年, 死亡率为16%,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白细胞计数组(>10×109/L)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白细胞计数组(76.4% vs 93.2%, 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入院时较高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7, 95% CI:1.206-11.145, P=0.022)。结论 白细胞计数可作为介入治疗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乳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各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妇女肿瘤的首位,正成为我国女性常见、多发病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与健康。 1普查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顾问委员会于1981年明确提出“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能早期诊断可以治疗,1/3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有事实表明,仅靠改善治疗方法来降低乳腺癌总的死亡率,收效难能满意,而早期发现对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控制乳腺癌的策略上,除积极改进治疗手段外,重点应加强二级预防的研究,大力…  相似文献   

9.
每年有数以万计女性肿瘤患者。其中除了绝经期妇女.还有不少的年轻妇女因为肿瘤的治疗提前进入绝经期。能否应用或如何应用激素补充治疗(HRT)缓解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影响的生活质量及健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本文综述有关文章对不同肿瘤患者激素补充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学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04-105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应激情况,探讨如何预防及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意识。方法随机将社区围绝经期妇女100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名,采用问卷调查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围绝经期妇女在自我评价、焦虑心态及应对方面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此阶段妇女不适发生,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每年都会回顾总结临床肿瘤领域的各项研究并筛选出本年度最有影响力的进展。2009年重点报告了51项年度最有意义的研究.其中包括15项有可能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6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 表明,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的SDS和SAS评分明显小于不常运动的妇女(P〈0.05)。结论 体育运动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准确评估晚期癌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情况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预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工具尚有待改善。目的 探索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11-01至2019-06-31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175例,收集其入院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随访截至2019-09-30,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各实验室指标是否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患者中在院死亡150例,出院失访25例。在院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29 d,中位生存期为8 d;出院失访患者住院时间为30~167 d,中位住院时间为67.5 d。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C反应蛋白偏高、血清白蛋白偏低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偏低:HR=1.498,95%CI(1.035,2.170),P=0.032;偏高:HR=8.490,95%CI(1.894,38.057),P=0.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HR=2.227,95%CI(1.478,3.357),P<0.001〕、血小板计数〔偏低:HR=2.185,95%CI(1.418,3.366),P<0.001〕、C反应蛋白〔偏高:HR=1.478,95%CI(1.005,2.201),P=0.047〕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评估患者生存情况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伟颖  李青  杨坤宝  齐菲 《河北医学》2010,16(3):366-368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期,一般发生在40~60岁之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妇女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围绝经期的年龄有提前倾向,有相当一部分女性35岁以后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生殖内分泌激素发生变化,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蜂蜇伤病情、死亡率与全血白细胞(WBC)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广西宜州市3所医院57例蜂蜇伤住院患者病情、死亡率与血白细胞之间的关系。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间的临床参数包括全血WBC计数的差异。结果11例(19.3%)患者死亡。死亡组的人院后首次全血WBC计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黄蜂蜇伤患者人院后首次全血WBC的计数可作为评价病情轻重、预测死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观察并分析22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生存期长短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其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提示预后不佳,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7.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肿瘤。而上皮性卵巢癌(OSE)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5%,其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5%-30%,难以提高。OSE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尤其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妇女,而此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本文就FSH、LH与OS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缓和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5例报告程玉芝张蕾陈颖田凤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白血病,临床上易发生颅内出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完全缓解率很低,早期死亡率高。我院于...  相似文献   

19.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10,21(8):21-22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以期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144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女性患者和146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左股骨近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胸腰椎骨折组为34.03%,对照组为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