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简称为MS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简称为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例AD患者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技术参数及影像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如血管双腔、内膜片、累及范围等。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即TTE与MSCT)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来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先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探讨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除联合检测与MSCT心包积液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分型、破裂口与心包积液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TE或MS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采用急诊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不仅能够对该病准确诊断,而且能够对主动脉夹层有效分型,对破裂口、心包积液的检出也很有帮助,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雯 《中外医疗》2016,(9):16-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检查,应用MPR、VR、MIP等成像技术对数据处理,观察记录AD范围、分型、真假腔形态、内膜破口数目等情况.结果 MSCT检查DeBakey分型:I型16例,II型2例,III型22例.40例患者均显示真假腔,且动脉期真腔与假腔增强CT值[(325.8±90.7)vs(281.0±86.9)]H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初始破口清晰显示32例;内膜再破口11例.假腔内血栓形成19例,而真腔中均无血栓形成;MPR、VR结合VR Thin、MIP结合MIP Thin在AD真假腔(40例vs 40例vs 40例)、内膜初始破口(32例vs 32例vs 32例)、内膜再破口(11例vs 11例vs 11例)、内膜瓣(35例vs 35例vs 35例)显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AD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23-126
目的对比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57例AAS患者,行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64排MSCT)扫描,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术后确诊,5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2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9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7例,主动脉瘤破裂7例。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果和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长于64排MSCT,检查费用高于MSCT,图像质量评分更高,信噪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0T MRI和64排MSCT对AAS的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准确率均较高,是AAS检测的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经济能力结合医师判断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5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重建。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I型20例,II型4例,III型26例,50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结果按DeBakey分型,本组病例中,I型20例,II型4例,III型26例,50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结论 MSCT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分型;详细评估主动脉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器官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与EVGE术中对照,MSCT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根据测量数据选定的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有4例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4.3%。结论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根据相关症状与体征怀疑为A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SCT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Kappa一致性分析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MSCT与DSA方法对AD相关损伤检出率和真假腔内径水平差异。结果 入组60例患者中,经DSA与MS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有47例(78.33%)和45例(75.00%),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91.49%、84.62%和0.721。经DSA金标准诊断DeBakeyⅠ型、Ⅱ型与Ⅲ型分别有17例、4例和26例,MSCT检查对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与Kappa值分别为89.36%、0.882。MSCT与DSA在真假腔、内膜破口检出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MSCT与DSA技术在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与髂总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应用价值。方法: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血管成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可确定诊断及分型、破裂口定位,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MSCT能提供详尽、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64排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Ⅰ-Ⅲ型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经手术或DSA证实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40例患者中,I型10例(25.0%),II型3例(7.5%),III型27例(67.5%)。64层螺旋CT诊断AD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100%。MPR和CPR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95.9%、100%。结论 64排MSCT检查对主动脉夹层De Bakey分型快速、准确,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全程及分支变异、内膜瓣、破口、真假腔、剥离范围、分支血管受累、心包填塞等情况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各种急性胸主动脉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肺动脉栓塞及时排除,是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的首选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现。方法对1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采用Stanford分类法分型:8例为A型,4例B型。AAD CT表现为:(1)均未见撕裂内膜片和双腔影像;(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0~30 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6例、4例和2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83%(10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动脉内膜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ngiography,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AD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将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和管腔拉直图(CPR和LS)、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VE)、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典型主动脉夹层(TAD)共35例,其中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各5、2、4、24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共6例。TAD患者中,35例均可显示真假腔、内膜片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33例患者见初始破口,21例患者假腔内见血栓。轴位、MPR、CPR和LS是显示TAD的最好手段,MIP次之,VR可立体显示血管,VE可观察到破口的内部形态。结论 64排螺旋CTA及多种重建方法的应用能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蕾  李胜  陈玉峰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6):1091-10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15例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结果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的内膜。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手段,即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改良"象鼻"手术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接受改良"象鼻"手术,即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术后3~6个月内复查CT血管造影(CTA),对CT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重组(VR)等。观察术后合并症,人工血管形态、位置,支架的位置、形态和通畅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4(96~142)d,CTA显示所有患者升主动脉夹层均消失,人工血管位置正常,管腔通畅,原假腔血管内血栓形成,16例患者在腹主动脉残留夹层破口及假腔,14例患者残留胸腔积液或肺段不张。结论改良"象鼻"手术是根治Stanford A型夹层的有效治疗方法,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随访疗效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08-2009.04收治的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内科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和MR I,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结论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AD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排MSCT诊断、并经临床/或DSA证实的13例AI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IH64排MSCT表现特点。结果 13例AIH中,64排MSCT轴面平扫4例主动脉壁呈新月型增厚,9例环形增厚,其中7例增厚动脉壁密度不均,可见内膜钙化并钙化片内移;CT增强所有病例动脉管腔直径变小,均未发现内膜撕裂破口,增厚主动脉壁不强化。结合三维重建后表现,本组病例按Stanford法分型,B型12例,A型1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64排MSCT平扫和增强可以反映AIH的特点,并能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与AIH,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MRI与DSA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DSA、MRI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44-73岁,平均54.5岁。全部患者均做CT平扫、增强扫描,DSA造影6例,MRI检查5例。结果按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Ⅲ型16例,CT平扫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者9例,增强后呈不同或等密度真假两腔,均显示内膜片,且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重的限制。DSA检查,发现主动脉破口及主动脉双腔4例(66.6%),MRI检查,均能精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特有的双腔征,内膜撕裂的位置。结论螺旋CT对本病诊断率高,具有非创伤性且迅速方便的特点,较DSA、MRI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应用范围更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