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血栓与止血”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引起医务界同仁们重视。本专题集该领域的一些基础、应用及临床方面的知识,旨在使读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一些凝血、纤溶因子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对溶栓抗凝药物和抗体导向新溶栓方法增加认识;了解临床DIC诊断治疗的进展,从而开拓血栓性疾病基础、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体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按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可分为两种:一是酶原形式的因子Ⅶ(FⅦ),二是活化形式的因子Ⅶ(FⅦa)。FⅦa作为血凝瀑布的起始酶,在正常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血栓性疾病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FⅦ的活化机制、FⅦa凝血活性的调控因素以及血将FⅦ和FⅦa水平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等诸方面近年来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棕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存在出血的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Ⅺ(factor Ⅺ,FⅪ)基因剔除或缺陷无出血倾向,却可以抑制闭塞性血栓形成。近年来开展的以FⅪ为靶点的抗血栓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FⅪ作为抗血栓药物新靶点的依据,FⅪ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血栓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双红  姜宗来  张炎  张传森  李玉泉  丛兴忠 《解剖学报》2000,31(4):347-350,I012
目的 探讨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为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提供理论基础。模拟血管壁的内层结构及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途径,建立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触生长的联合培养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放射免疫学技术和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内皮细胞vWF、PGI2、CD29后的合成,分泌及表达。结果 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合成减弱,前列腺环素的分泌增加,整合素β1亚族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伊维菌素驱除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伊维菌素驱治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采用伊维菌素6.25、12.5和25μg/kg灌服治疗犬钩虫感染犬,同时用10.6mg/kg阿苯哒唑作对照;采用伊维菌素0.2mg/kg顿服治疗人钩虫感染者,并用400mg/次阿苯哒唑作对照。结果6.25、12.5和25μg/kg伊维菌素对犬钩虫治愈率分别为20%(1/5)、60%(3/5)和100.0%(5/5);而对照组阿苯哒唑对犬钩虫治愈率为0(0/5)。伊维菌素与阿苯哒唑对人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20.5%(9/44)和76.5%(26/34),对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敏感。因此,伊维菌素治疗犬钩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哒唑,治疗人钩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哒唑。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催化凝血过程最后一步反应的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ⅩⅢ缺乏将导致凝血块不稳定,引起出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ⅩⅢA链和B链基因突变影响FⅩⅢmRNA、蛋白质的的表达及稳定性,引起FⅩⅢ缺乏。本文就FⅩⅢ基因突变与遗传性FⅩⅢ缺乏症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每周发作两次且连续六周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明,临床治疗棘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凝血功能的改变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病理机制之一,但就其在改变的程度与慢性荨麻疹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国内外观点不同。本文就慢性荨麻疹中凝血因子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1997年 ,Stafford博士等建立了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动物模型 ,薛京伦等 (1997)证实了该模型能极佳地复现人血友病B临床表型 ,从而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为了对该动物模型的遗传稳定性和相应临床表征作深入研究 ,以及提供小鼠凝血因子IX(mFIX)表达的检测手段 ,我们制备了抗小鼠mFIX单克隆抗体。本实验选择Lou/M大鼠 ,以复旦大学遗传所制备的基因工程产品mFIX为抗原 ,以 0 2mlmFIX(含蛋白 0 6mg)加0 2ml福氏完全佐剂腹背部皮下多点免疫 ,2周后以同等剂量mFIX加不完…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钩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10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全省整群随机抽样5个市、县15个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对7924人进行调查,结果查见钩虫感染者2629人,钩虫感染率为33.18%。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汉、黎、苗、回各民族钩虫感染率分率别为15.27%、43.80%、60.85%和12.55%;职业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地区以中部山区感染率为最高,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1449份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N.a)感染者占94.20%;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d)感染者占0.83%;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占4.97%,N.a∶A.d=17.1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12.
昆虫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物界的每种生物都具备一套有效的生存防范机制以适应外界环境。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生物种群 ,它分布在除海洋以外的所有生境中 ,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有效防御机制 ,因而昆虫免疫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昆虫的免疫系统缺乏像哺乳动物一样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也无补体参与。但在它们体内有一套特殊的内部防御机制以杀灭或抑制外源物质。昆虫的免疫也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昆虫的外骨骼和中肠构成了昆虫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外源物进入血淋巴面临多种因子作用。其中一类被称为昆虫抗菌肽的物质 ,构成了昆虫血淋巴体液免疫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害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化学防治具有操作简便、见效迅速、效果明显等特点,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害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人畜中毒、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的害虫再猖獗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新型农药的研制开发有向“非杀生性农药(antibiocidal)”方向发展的趋势。寻求理想的,适合于害虫综合治理要求的,能够替代目前应用的广谱高效杀虫剂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又称第三代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某些激素的类似物,作用于昆虫生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干扰昆虫正常形态的形成,阻碍昆虫的正常发育而使其死亡。由于从幼虫至成虫的蜕皮生长过程是昆虫特有的性质,因而此类杀虫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以及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无害的优点。IGR的种类很多,其中几丁质合成抑制剂(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CSI)对蚊、蝇幼虫有很高毒性,但实际应用于卫生害虫防治的剂型很少。能够影响几丁质合成的化合物很多,但比较重要和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灭幼脲类(即苯甲酰基脲类)。下面仅就灭幼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对人畜危害极大 ,它的防治是当今血防工作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不少学者倾向于寻求一种有效的血吸虫疫苗 ,作为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之一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 ,血吸虫疫苗已由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进展到核酸疫苗 ,这是一种新型疫苗 ,同分子疫苗一样 ,也属于一种亚单位疫苗。本文拟在核酸疫苗及其在血吸虫方面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1 核酸疫苗特点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 ,是将编码某种特异抗原的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上 ,构成重组质粒DNA ,然后把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蚊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医学昆虫之一 ,其分布范围广 ,吸血、刺叮、骚扰并传播多种疾病。因此 ,蚊虫防治在预防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人类防治蚊虫是用矿物油 (煤油 )和某些鱼类控制孳生源。 2 0世纪 40年代DDT的问世使蚊虫防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DDT是  相似文献   

16.
蜱类唾液腺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腺是蜱类的重要器官 ,在其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维持机体离子、水分平衡 ,使蜱成功地吸血 ,而且是各类疾病传播的窗口。蜱类唾液腺的研究 ,对于揭示唾液腺结构与功能、功能与适应以及开展有效的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对蜱类唾液腺结构、分泌物成分和在蜱类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做了较详细分析 ,供有关研究者参考。1 唾液腺结构关于蜱类唾液腺结构 ,在早期光学显微镜阶段 ,已对具肢扇头蜱Rhipicephalusappen diculatus (Till,1 96 1 )和微小牛蜱Boophilusmic…  相似文献   

17.
试点A组和B组人群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9.2%和28.2%,阳性人群平均EPG分别为623.5和190.4。阳性者分别以200mgMBZ+100mgABZ一天两次(A组)和一天三次(B组)治疗,阴转率分别为75.3%和97.9%,EPG分别下降92.7%和97.9%。提示疗效受剂量和感染度影响,适当增加剂量和服药次数可取得更好疗效,宿主每天排虫结果表明两组每天排虫趋势相似,服药后第三天开始排虫,第四天排虫率最高。提示每天排虫率不依赖于剂量和疗程,而整个排虫过程却是时间依赖的。钩虫在人群中的分布高度聚集、符合负二项分布,参数K值分别为0.289(A组)和0.206(B组)。以平均虫荷为感染度的年龄-感染度曲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