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红鸽  赵丰君 《中原医刊》2004,31(23):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约5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它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其特点足起病急,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死亡率较高。我科针对2000年~2003年的9例SAH致死病历进行了分析并就观察及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90-01~1995-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4-78岁。平均47.4岁。其中,脑动脉瘤破裂29例,脑血管畸形7例,高血压动脉硬化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内科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其再发死亡率较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再出血,如及时抢救和治疗,做好急性期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的发生率,使患者转危为安,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痔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10%,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可引起广泛的脑动脉痉挛而致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或引起梗死,从而出现偏瘫等相应的病灶的症状和体征;血液刺激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可出现激烈的头痛.只有及时地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才能缓解脑水肿,使病人的病情逐渐减轻乃至康复,但易复发,因而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现将我们收治的该病4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266岁。伴脑血管痉挛12例,其中TCD脑血管痉挛分级,轻度7例,中毒3例,重度2例;伴颅内动脉瘤1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瘤5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各3例,椎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各2例,多发性动脉瘤、颈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9例SAH病例的临床、CT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79例中,头痛56例,呕吐46例,脑膜刺激征51例,意识障碍24例。CT检查76例中阳性66例。结论 SAH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少数以头晕、癫痫发作、胸背及腰腿痛等症起病,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均易导致误诊。CT在SAH诊断方面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自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共50例患者,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7例,死亡3例.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出血的原因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2种。本文讨论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的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脑脊液为临床特点,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易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风险大、死亡率高的疾病。首次发病的死亡率为20%-30%,其中SAHlmo内再发的达91.3%。而再出血死亡率可达50%-60%,第三次出血死亡率几乎为100%。这给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院从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SAH患者32例,其中再出血10例,现对再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艳灵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12-613
目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1月住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50例,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进行了严密的观察,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死亡4例。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晓春 《黑龙江医学》2010,34(3):229-22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如何做好急性期护理,以制止出血,缓解血管痉挛,对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41例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最常见的病因为 :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硬化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 ,如用力排便 ,劳动 ,情绪激动 ,这些因素均可诱发血管破裂导致SAH。本病复发较多见 ,复发死亡率也高。因此 ,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现将 43例SAH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3例为我科 1996年 2月~ 1999年 5月间住院病人 ,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16~ 6 3岁。发病诱因为 :动态发病 2 5例 ,其中一般活动 2 2例 ;饮酒 3例 ;情绪…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3天内行脑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994年至1999年对SAH患者早期行脑DSA检查15例,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护理水平。方法以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进行内科治疗时,给予心理、饮食、活动及用药方面的护理,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48例中治愈23例;好转1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5例;再出血6例;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检查方法[1],属于有创性检查。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扫描证实。56例患者全部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例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均为欠合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1.2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右侧股动脉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 inger法穿刺,置入6F穿刺鞘,按50 u/kg全身肝素化,5 F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分别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处,分别对各支血管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18.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相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81-448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SAH占整个脑卒中的5%~10%,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再发、缓解血管痉挛、减少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文洋 《河北医学》2001,7(5):451-452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血 )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及老年人口数的增加 ,此病的发生率渐渐增高。由于其发病急骤、病情重笃、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昏迷 ,现将我院 5年来对蛛血的临床护理作一总结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底 ,我院共收治蛛血 60例。其中男性 2 8人 ,女性 32人。发病率年龄 2 0~ 73岁不等、平均 50± 1.3岁 ,4 0岁以下 12例 ,占2 0 % ,4 0~ 60岁 4 5例 ,占 75% ,60岁以上 3例 ,占 5%。所有患者入院后 ,经头颅CT扫描或头颅磁共振检查或经腰穿抽到血性或淡红色液体或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