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死亡水平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为制定CVD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多部门获取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名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利用死因推断量表对死者家属或知情人进行入户调查,计算CVD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去CVD死因预期寿命。结果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CVD粗死亡率为195.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53.30/10万。 其中,男性CVD死亡率为219.43/10万(标化死亡率290.28/10万),女性为169.70/10万(标化死亡率226.31/10万)。 CV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65岁以后迅速升高。 CVD死亡率有2个高峰,分别为4-5月和11-12月。 心血管疾病以其他冠心病(37.93%)、急性心肌梗死(32.76%)死亡为主,脑血管疾病以脑出血(47.97%)和脑血管病后遗症(25.20%)死亡为主。 去CVD死因后,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的期望寿命可由71.40岁增加到77.98岁,平均增加6.58岁,其中男性增加5.84岁,女性增加8.06岁。结论CVD是导致疏附县户籍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控制措施对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肿瘤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结果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6.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5/10万。 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食管癌(死亡率16.41/10万),占24.75%,随后是胃癌、肺癌、白血病、肝癌,分别占17.82%、6.93%、5.94%、4.95%。 30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5 ~ 70岁组达到峰值,死亡数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1.78%,7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为全人群死亡第5位死因,食管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新疆疏附县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伤害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维吾尔族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共调查死亡个案866例。 伤害死亡率为78.13/10万,占全死亡人数的13.74%,标化死亡率为79.20/10万。 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07.13/10万和48.1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2.99/10万和44.19/10万。 伤害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为3 978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40.00%。 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亡。 1 ~ 岁组主要伤害死因为意外溺亡、意图不明的溺亡和道路交通事故;5 ~ 岁组为意外溺亡;1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倒;4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65 ~ 岁组为跌倒、道路交通事故和砸死。结论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壮年,伤害PYLL构成比较高,伤害已成为疏附县居民早死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伤害死因各异,应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当地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7年疏附县共死亡1 623人,总死亡率为5.69‰,标化死亡率(SMR)为6.90‰;期望寿命71.40岁,男性69.36岁、女性74.03岁。 前6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20.09%)、脑血管病(14.20%)、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4.09%)、伤害(13.74%)、恶性肿瘤(11.66%)和呼吸系统疾病(7.62%),合计占总死因的81.41%。 伤害、恶性肿瘤、围生期疾病导致的PYLL居前3位,分别占全死因PYLL的40.00%、10.15%和9.10%。结论慢性病是威胁疏附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结核病为代表的传染病在死因构成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伤害是儿童青壮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5.
史珊珊  石亚锋  邵哲 《疾病监测》2019,34(5):460-463
目的分析2014-2017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死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2014-2017年余姚市年均死亡率为739.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5.49/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832.53/10万,标化死亡率484.60/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649.51/10万,标化死亡率386.28/10万,男性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81.589,P<0.001);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34.41/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6.09/10万)、脑血管病(99.82/10万)、心脏病(90.47/10万)和伤害(74.33/10万),前5位死因合计占总死因的85.84%;前5位死因PYLL为79 305.00人年,AYLL为13.01人年,PYLLR为26.49‰,其中伤害对寿命损失最大。结论余姚市居民死亡以恶性肿瘤为主,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2015 — 2017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死因登记报告数据,分析当地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和伤害原因。方法收集2015 — 2017年大理州居民伤害监测资料,对伤害致死的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 采用Excel 2007及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伤害监测数据。 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 分析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结果2015 — 2017年大理州平均粗死亡率为598.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1.29/10万,其中伤害死亡率59.93/10万,标化伤害死亡率为60.45/10万。 伤害死亡居于全死因第5位,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 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溺亡,死亡人数占伤害总死亡的86.94%。 意外窒息是<1岁婴幼儿的主要伤害死因,占48.72%;1 ~ 14岁儿童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溺水,占41.38%;15 ~ 59岁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交通事故;≥60岁人群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伤害死亡是大理州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开展针对性地伤害预防工作,探索推进伤害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曾晶  邓颖  季奎  胥馨尹  张新 《疾病监测》2020,35(6):503-507
目的对四川省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 — 2018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 采用SAS 9.4软件计算分年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2014 — 2018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率分别为677.93/10万、694.56/10万、702.67/10万、705.29/10万和703.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5.26/10万、562.55/10万、529.57/10万、531.39/10万和502.10/10万,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四川省居民分系统前3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或肾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排名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均有下降趋势,仅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虽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且居全国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以及四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因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通过Excel 2010及SPSS 24.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早死概率等指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粗死亡率为55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52/10万,男性、女性和全人群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203.30/10万)、恶性肿瘤(122.26/10万)、脑血管疾病(96.97/10万)、损伤和中毒(34.02/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13.22/10万),共占总死亡的84.14%。 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45~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9.29,P< 0.05);死亡主要集中于≥45岁年龄组,占比92.65%。 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3.30,P<0.001);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P< 0.05)。 砷中毒病区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高于全旗总人群(P< 0.001),死因顺位前4位与全旗人群相同。  结论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该地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通过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工作,降低慢性病的早死概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艳  刘庆敏  付文  刘冰  任艳军  徐珏 《疾病监测》2020,35(5):446-450
目的了解2006 —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6 — 2018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COPD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 — 2018年杭州市居民COPD粗死亡率为74.1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55/10万,标化死亡率的APC为–9.52%,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 男性COPD粗死亡率为82.65/10万,高于女性的65.67/10万(χ2=860.713,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9.24%和?9.8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 农村标化死亡率为49.14/10万,城市为41.54/10万,APC分别为?8.06%和?10.1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且农村高于城市(χ2=8 487.052,P<0.001)。 2006 — 2018年,除<35岁和35~44岁组以外,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2006 — 2018年期间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应将农村、男性、老年人群作为COPD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开展以恶性肿瘤死亡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性调查,分析因主要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恶性肿瘤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0.3/10万,年龄别标化死亡率为97.2/10万;恶性肿瘤是珠海市户籍人群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1.8%;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9.7/10万和71.6/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u=10.3,P<0.01);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其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9/10万、18.0/10万、8.7/10万、8.2/10万、8.1/10万。结论珠海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烟台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烟台市人群伤害防控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计算,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53.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48/10万,随年份变化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45%,P<0.001)。男性伤害粗死亡率为73.5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9/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6.67%,P<0.001),死因前3位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女性伤害粗死亡率为31.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78/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4.78%,P<0.001),死因前3位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跌落。0~1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粗死亡率为8.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10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1989-2016年北京市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描述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的时间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全病种与持续监测病种发病、死亡趋势的相关关系。结果 1989-2016年,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778.43/10万下降到170.91/10万,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构成上升;艾滋病发病率由0.26/10万上升到5.77/10万,梅毒发病率由0.14/10万上升到18.24/10万;肺结核发病顺位由第4位升至第2位,梅毒由第5位升至第3位;全病种与持续监测病种发病、死亡趋势一致(发病:r=0.989,P<0.001;死亡:r=0.924,P<0.001);死因顺位前3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2004-2016年甲乙类传染病粗死亡率由0.59/10万上升到1.59/10万,标化死亡率由0.75/10万下降到0.54/10万。结论 28年间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持续监测病种较全病种年均死亡率上升更明显;细菌性痢疾、肺结核、艾滋病与梅毒是丰台区甲乙类传染病中应重点防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胡碧波  傅克本  邵哲 《疾病监测》2022,37(9):1230-1235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浙江省余姚市户籍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生存现状。  方法   收集2015—2021年余姚市户籍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别率、0~74岁累积率及35~64岁截缩率,标化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各组数据性别差异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1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2015—2021年余姚市结直肠癌新发病例2 843例,居发病瘤谱第2位,年均粗发病率为48.58/10万,中标发病率为27.12/10万,世标发病率为20.69/10万,0~74岁累积率为2.48%,35~64岁截缩率为31.94/10万,发病粗率与中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7.36%、APC=4.00%,均P<0.01);死亡病例1 102例,居死亡瘤谱第5位,年均粗死亡率为18.83/10万,中标死亡率为9.87/10万,世标死亡率为7.09/10万,0~74岁累积率为0.67%,35~64岁截缩率为8.11/10万,死亡粗率与中标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APC=3.71%、APC=0.19%,均P>0.05);所有指标男性均高于女性。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全局AAPC=7.67%、全局AAPC=8.39%,均P<0.01)。 结直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4.71年,5年生存率为59.12%。  结论  浙江省余姚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重点人群(男性和40岁以上人群)开展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丁晶莹  俞梅华 《疾病监测》2022,37(5):679-683
  目的  了解2013 —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胰腺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ICD-10编码为C25.0~C25.9),运用Excel 2010、SPSS 19.0等软件计算胰腺癌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等指标了解胰腺癌死亡水平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组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衡量,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计算β,对APC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累计死亡2 455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6.34%,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死亡年龄(70.45±10.95)岁,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7岁,最长者为97岁。 胰腺癌死亡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平均死亡年龄女性大于男性(P<0.05)。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粗死亡率为11.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02/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性胰腺癌粗死亡率13.48/10万,高于女性9.68/10万(P<0.05)。 2013 — 2020年胰腺癌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女性死因顺位由2013年的第5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位。 胰腺癌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死亡人群集中在45岁以后,在8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2013 — 2020年湖州市各地区死亡率在青、中、老三组居民中呈明显增长的变化,老年组死亡率最高,达50.41/10万。 2013 — 2020年因胰腺癌死亡导致的PYLL为10 002.50人年,WPYLL为 3 903.00人年, PYLL率为0.52‰,WPYLL率为0.20‰,男性PYLL、WPYLL均高于女性。  结论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因顺位逐渐靠前,老年人和男性是高危人群,女性死亡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关注。 加大健康宣传,营造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的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做好胰腺癌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