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2015-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基于乡镇尺度上的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值法分析手足口病的季节特征。基于乡镇尺度上,采用SaTScan 9.4.2软件对2015-2017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进行时空聚集性探测,比较以不同风险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窗口的探测效果,选择最优空间扫描窗口。采用Mapinfo 7.0 (试用版)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2015-2016年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季节性,2017年无季节性。以20%风险人口数为最大扫描窗口的扫描效果最优,时空扫描共探测到5个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以公安县孟家溪镇为中心,辖21个乡镇,聚集时间为2016年4月17日至5月16日(LLR=815.19,RR=7.24,P=0.000)。二级聚集区聚集时间为4-7月,涉及荆州区、沙市区、监利县和洪湖市。结论 荆州市手足口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以其为指导确定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区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宜昌市包括各县(市、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相关标本,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在473份标本中, 男女性别比为1.26:1,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春末和夏初;疱疹液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2=8.026,P0.01)和口漱液(2=12.67,P0.01);共检测到肠道通用病毒阳性标本298份, 总检出率为73%,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标本191 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标本78份,其他肠道病毒为29份,EV71的检出率高于Cox A16(2=86.517,P0.01)和其他肠道病毒(2=189.089,P0.01)。 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64.1%)和Cox A16(26.2%), 随不同年份优势毒株稍有差异,EV71是引起宜昌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的主要优势毒株类型。 相似文献
7.
8.
杨惠民;董玉颖;张军;程晓庆;王寅 《疾病监测》2025,40(2):202-207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改善本地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3年扬州市乡镇(街道)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资料,运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结果可视化,使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结果2008-2023年扬州市报告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81 378例,年均发病率为111.18/10万。 病例中男童居多,占总病例的60.39%,时间上呈双峰分布。 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率自西向东为先升高后下降,自北向南为持续上升。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存在显著空间聚集性(Moran's I 为0.15~0.33,P <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类型始终分布在广陵区、邗江区和与仪征市接壤区域的乡镇(街道)。 逐年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8-2023年均存在主要聚集区,聚集时间多集中在6月和11月前后,聚集区域多分布在汶河街道、新城镇、杭集镇及其周边乡镇(街道),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的高–高聚集类区域基本一致。结论扬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 未来应在每年流行高峰前加强主城区内多个主要聚集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朱也凡;张书志;段春梅;龚刚 《疾病监测》2025,40(1):78-83
11.
12.
目的探讨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警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的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的月病例信息,分别采用季节指数法、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的季节性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2013—2022年西宁市累计报告10 228 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 43.50/10 万。 2013—2022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集中度M 值合为0.57,显示其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季节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每年的5-8月是发病的流行期。 圆形分析结果显示,r = 0.62,$bar alpha $ =187.38°(Z =3 976.224>Z 0.05,P <0.001),流行高峰日为 7月8日,发病高峰期为 5 月 13 日至9月3日。 集中度法所得M 值和圆形分布法所得r 值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1.000,P <0.001)。结论 2013—2022年西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应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前实行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及缩短流行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6—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的重点区域,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对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9年河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79 705例,年均发病率为59.63/10万,发病高峰期主要分布于6—8月。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0∶1,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中南部和东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主要分布在5—12月,2016—2018年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和中南部地区,2019年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结论 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人群、地区差异,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及中南部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地区;发病聚集区在各年间存在变化,对低发病地区的防控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8 955例,其中重症1165例,死亡126例,报告发病率为37.01/10万,病死率为0.03%。5-7月共报告病例345 159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0.59%。报告病例中≤5岁儿童占91.27%,其中≤3岁儿童占71.78%。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分别占89.53%和97.62%,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09岁和1.49岁。全国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863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4.01%、14.77%和31.22%。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1.59%和91.29%。结论中国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病例地区分布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的形势。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3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的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云南省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4 383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波动上升,2008年25.26/10万,2009年32.84/10万,2010年105.68/10万,2011年85.54/10万,2012年133.28/10万,2013年128.06/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6.62%,1~3岁组发病率达到1506.1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6年间,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型的优势毒株存在交替变化现象。结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同时要加强农村和边远山区疫情监测和预警,防控关键期在4—7月,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457-458
目的分析2013~2017年河南省镇平县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登陆我省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集镇平县2013~2017年手足口病上报人数,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其特征。结果累计上报HFMD患儿6178例,其中男3636例,女2542例,年发病率为268.67/10万人。HFMD易感人群为3岁以下儿童,主要病原菌类型为EV71和CoxA1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生活习惯、生活场所与HFMD呈负相关,喂养方式、水痘或流感史与HFMD呈正相关。结论应加强散居儿童管理,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通过健康宣讲、发放防控手册等方式加强对生活习惯、喂养方式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及实验室诊断病例个案信息,使用Excel 2007软件和R 3.2.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分析,Arcgis 10.0软件进行发病热点分析,SAS 9.2软件进行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相关特征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手足口病875 945例,年度报告发病数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时间分布上呈双峰流行特点,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温州等浙南地区为主要高发区域;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且男性多于女性;病原学特征上,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取代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转变为优势病毒基因型;男性、年龄 5岁、居住在城镇和EV71导致重症病例可能性大,年龄 24月龄且病原为EV71的病例发生死亡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浙江省手足口病仍广泛流行,疾病监测和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强化病原监测应是今后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则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描述2008-2012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吉林省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吉林省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吉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95 907例。2010年发病率最高(105.27/10万),之后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6-8月,呈单峰分布。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通化市(108.11/10万)。男女性别比1.48∶1。5岁以下儿童占79.72%。散居儿童占所有病例的60.94%。2008年和2011年阳性标本中EV71病毒所占比例在60%以上。结论吉林省手足口病呈明显季节分布,男性所占比例较高,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不同年份优势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何媛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
目的:分析2012~2017年湖口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2~2017年湖口县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7年湖口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 421例,年均发病率为135.25/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和9~12月;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岁及以下年龄的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88.72%,散居儿童占78.36%。结论:湖口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重点人群在流行季节做好健康教育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