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并对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方法 药敏实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2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PFGE实验参照PulseNet PFGE实验方法。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比肟、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耐药率极高,分别为94.6%、97.3%和97.3%。耐药谱分析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同时耐受抗生素种类为2~7种。PFGE分析发现,3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有31种PFGE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8.0%~100.0%,其中2株ETEC和2株EPEC有一致的PFGE带型。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受抗生素的种类多、多重耐药严重且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对95份腹泻患儿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果检测出15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5.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6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4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4株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1株。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高艳  张士尧  张淑  顾琳  齐啸  张越  孙灵利 《疾病监测》2019,34(4):322-326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4 —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样本,分离培养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EC的主要毒力基因。 其中利用eae、stx1、stx2、lt、st、aggR和ipaH 7种毒力基因进行DEC的分型鉴定,此外,检测并分析bfpA、astA、escV、pic、perA、ehxA、pet和ipaBCD等重要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从1 977份腹泻样本中共分离出94株DEC,检出率为4.75%。 DEC的检出率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0 ~ 5岁年龄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构成比分别是59.62%、23.08%。 5岁以上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构成比是59.52%。 81.25%EPEC(13/16)未携带bfpA,为非典型EPEC(aEPEC)。 38株EAEC中astA、pic和pet的携带率分别为39.47%、68.42%和92.11%。 30株ETEC的st、lt和astA携带率分别是46.67%、56.67%和53.33%;仅1株(3.33%)ETEC同时含有st和lt。 4株EHEC全部携带 eae、escV和ehxA。 6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中ipaBCD、astA携带率为16.67%和33.33%。结论北京市朝阳区流行的DEC以EAEC、ETEC和EPEC为主,其中EPEC主要为aEPEC。 婴幼儿主要感染EAEC,成年人主要感染ETEC。 DEC中存在多种毒力基因,其中astA广泛存在于多种DEC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烟台市腹泻病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和致病型分布特点,对社区和综合医院中两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的腹泻患者进行DEC监测,为D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生化反应符合DEC特征的菌落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确认,根据5种DEC特征基因,确定型别。结果在1 174例腹泻病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生化反应鉴定为DEC的268株,进行基因确认25株,感染率为2.13%,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占阳性菌株的60.00%,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毒力基因pic占53.33%,20 ~ 44岁年龄组患者检出率最高(64.00%),6 — 10月检出率为84.00%。结论烟台市DEC感染的致病型以EAEC为主,基因型以pic为主,DEC感染年龄主要集中在20 ~ 44岁年龄组,全年均有感染,夏秋季多发,应注意加强季节性防控。  相似文献   

8.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大肠埃希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病原学分布,了解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和对人群造成的危害,为预防和控制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样品均按GB4789.6-94方法进行。对阳性菌株进行毒素、毒力以及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及提高疗效提供指导。[结果]共检测886份样本,检出103株阳性菌,阳性率为11.63%,其中EPEC7l株,分属11个血清型,阳性率为8.0l%;EIEC26株,分属6个血清型,阳性率为2.93%;ETEC5株分属3个血清型,阳性率为0.56%;EHEC(O157H7)l株阳性率为0.1l%。[结论]初步研究证实了EPEC是发布于本地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菌群,其次是EIEC、ETEC、EHEC、EHE在河北省区域内首次从鸡肠内容物中检出,证实了鸡为我省区域内携带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动物之一。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头孢哌酮(Cefoperaxone)、亚胺硫霉素(Imipenem)、妥布霉素(Tobramycin)、新霉素(Neomycin)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由致泻性大肠杆菌引发腹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和鉴定六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六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毒力基因eae、stx1、stx2、elt、estIa、estIb、aggR、ipaH、afaD及16S rRNA基因rrs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引物浓度、PCR反应条件等,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该方法鉴定本实验室保存的174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24株志贺菌,将结果与单重PCR、本实验室已建立的鉴定五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0对PCR引物均可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该反应体系对174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24株志贺菌的鉴定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的多重PCR检测下限可达4.56 101 CFU/反应(1.14 104 CFU/ml)。结论 本研究采用毒力基因及内参照基因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鉴定和区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为临床快速检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筛查、腹泻的暴发溯源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福建永安及南平两个检测哨点2016年的281份腹泻病例进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检测,为病例的确诊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的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收集281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排除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的粪便标本,接种麦康凯平板,选取初步生化符合大肠杆菌的菌落,然后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和单重PCR检测方法确定其致病型别.结果 281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7株,检出率6.05%,其中aEPEC 4株,ETEC 6株,EAEC 7株,其他型别未检出.结论 福建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致病型别以aEPEC,ETEC,EAEC为主,多重PCR检测方法能有效的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进行确诊及了解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并为我省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资料的积累及疾病防控提供快速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特点.方法 对2013-2020年在3家哨点医院就诊的1961例成年人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DEC检测,对其中66株DEC菌株进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成年人DEC检出率为9.54%(187/1961),产肠毒素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12.
在大肠埃希菌中有些菌株能引起小儿和成人腹泻的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 (DDEC)。根据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特点 ,目前公认的至少有 6类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 ;肠产毒素大肠埃希菌 (ETEC)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Agg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 (SLTEC)等[1]。在国内腹泻病原学研究中 ,还不断有新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被发现 ,如高毒力岛大肠埃希菌 (HPIEC)等[2 ]。毒力岛也称致病岛 (PAI)是近年来在医学细菌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各种病原菌的毒力因子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刘晓琳  王慧  郭凯  曲剑英  王丽娟  于维森 《疾病监测》2020,35(12):1110-1114
  目的  采用胃肠道感染测试条(FA GI)联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检测法,回顾性调查山东省青岛市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及菌株基因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腹泻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青岛市2家哨点医院采集的263份腹泻粪便标本,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并送至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多重PCR方法鉴定DEC;同时采用FA GI联合实时PCR的方法直接检测粪便中的DEC。 将每5份粪便样标本混合为1份混合样品,用FA GI进行检测,再用实时PCR方法检测阳性混合样品中的单个样品。  结果  263份标本中,采用传统分离培养联合多重PCR法检测,15份样品阳性,阳性率为5.7%。 其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阳性的标本分别为7、4、3、1份。 采用FA GI联合实时PCR直接检测法检测,阳性样品35 份,阳性率为13.3%。 其中ETEC、EAEC、EPEC、EIEC阳性的标本分别为12、12、9、2份。 2种方法均未检到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阳性的标本。 2种方法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EAEC、ETEC、EPEC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分别为pic、estIb和eae。  结论  FA GI联合实时PCR直接检测法显著提高了粪便中DEC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省时省力,可以辅助DEC常规监测,准确地反映DEC的流行和分布情况,为DEC的防控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ea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EPEC诊断血清分型、bfpA基因PCR扩增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结果 20株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126血清群;4株儿童腹泻患者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26血清群。儿童与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bfpA基因均为阴性。23株EPEC菌株的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聚类图显示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以非典型为主,单纯通过血清群来诊断EPEC的方法,将会造成极大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性腹泻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在携带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方法 以PCR方法检测EAEC的7种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来自急性腹泻病患者的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air,体检分离株为sat。48株EAEC对13种抗菌药物中的12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急性腹泻病患者分离株耐药性较体检分离株强。PFGE分型共得到43种带型,均呈现高度多态性。结论 不同来源EAEC携带的毒力基因差异不显著,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来源于腹泻病患者的EAEC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员。  相似文献   

16.
17.
王园园  林帆  王苗  康颖  李颖  马红梅 《疾病监测》2021,36(12):1324-1330
目的 对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腹泻病例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3-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DEC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与分型鉴定,抗菌药敏感性试验使用微量肉汤法,耐药特征分析包括耐药率、非敏感率、多重耐药率和耐药谱分析.结果 腹泻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石家庄市区、正定、赞皇三个自然区域的食品、土壤、水体、家畜、家禽的粪便及鸡肠腔内容物、苍蝇体表等样品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调查,初步掌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分布,了解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和对人群造成危害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样本均按GB4789.6-94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检测样品886,检出阳性菌株89株,阳性率为10.05%,其中EPEC 71株,阳性率8.01%,EIEC l3株,阳性率1.47%,ETEC 5株,阳性率0.56%。[结论]初次证实了EPEC、EIEC、EIEC是本地区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菌群,其中EPEC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感染状况、型别分布和耐药情况,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海淀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1 81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直接划线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基因测定,对确认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1 81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14株,检出率为11.8%,各年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P=0.028)。检出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共有4种型别,其中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96株(44.9%),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89株(41.6%),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24株(11.2%),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5株(2.3%)。在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70株(32.7%)全部敏感,144株(67.3%)耐药;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54.7%),其次是四环素(38.8%)和复方磺胺(36.9%),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为46.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9年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以EAEC和ETEC为主,耐药菌株的多重耐药谱广。应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延缓耐药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和鉴别五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利用五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tx1、stx2、eaeA、lt、stIb、aggR、ipaH及16S rRNA基因rrs,建立8重PCR反应体系,并对PCR引物、反应体系和循环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8对PCR引物均能特异地扩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