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空肠造瘘管给予百普力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质饮食的时间、进半流质饮食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12±1.14)d与(4.69±1.32)d、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4.33±1.27)d与(5.69±1.54)d、进流质饮食的时间分别为(5.16±1.35)d与(6.32±1.65)d、进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分别为(8.11±1.67)d与(9.77±1.82)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3±2.43)d与(13.63±2.43)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营养状况较术前1天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仅可以缩短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时间,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 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39.76±4.15)h、排便时间(53.20±6.89)h及住院时间(9.42±2.3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31±5.70)h、(74.38±7.57)h、(13.32±2.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同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且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肿瘤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胃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尿管拔除、胃管拔除、经口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61±1.62)d、(1.10±0.94)d、(3.31±1.35)d和(3.11±1.23)d,对照组分别为(5.93±1.56)d、(2.95±1.44)d、(5.03±2.14)d和(4.88±2.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26.31±28.33)g/L、(225.00±17.00)mg/L和(39.90±3.80)g/L,对照组分别为(120.98±15.44)g/L、(240.00±20.00)mg/L和(35.70±4.10)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廉坤  孙海嵩  徐蔚  蒲军  赵宁辉 《中国医药》2012,7(9):1085-1086
目的 观察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 ~48 h内均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联合使用复方高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联合使用普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治疗7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78±12)U/L比(96±12) U/L,(88±11)U/L比(107±14) U/L],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4)g/L比(0.31±0.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0.0% (6/20)比42.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持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0.8)d比(8.8±1.3)d,P<0.05].结论 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普通复方氨基酸相比,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并能减少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食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2±1.3)d、排便时间(3.5±1.4)d、下床活动时间(1.1±0.7)d及术后住院时间(7.2±1.3)d均短于对照组的(4.3±1.7)、(5.8±2.3)、(2.3±1.2)、(10.2±1.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204.9±51.3)mg/L、白蛋白(35.4±4.5)g/L均高于对照组的(178.5±46.9)mg/L、(32.2±4.1)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55.6±5.8)g/L与对照组的(54.2±5.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低于对照组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PN)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87)mg/L、(289.47±49.82)g/L,均高于对照组的(23.51±4.56)mg/L、(226.66±46.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术后第1天和观察组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癌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rad ition enteral nutrition,TEN)组,每组24例。EEN组手术后12h~16h给予能全力行营养支持,TEN组于肠道排气后经口进食。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营养相关指标。结果EEN组术后住院天数(13.28±2.49)天及术后8天体重(58.32±5.67)kg、氮平衡(1.23±0.79)g/d、血浆白蛋白(41.89±10.65)g/L、前白蛋白(0.26±0.05)g/L、视黄醇结合蛋白(28.53±7.12)g/L和淋巴细胞总数(1.89±0.66)×109/L等均明显优于TEN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正规、合理的EN支持是安全、有效和必需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9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为主的常规化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TPF+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红细胞(RB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E、IgA、IgM]水平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196.35±15.24)mg/L、ALB(33.45±3.12)g/L、RBC(4.33±1.02)×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173.26±16.24)mg/L、(28.53±3.03)g/L、(3.90±0.98)×1012/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水平、总体健康、肢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分别为(1.66±0.63)、(3.17±1.02)、(11.36±1.74)g/L,均高于对照组的(1.32±0.77)、(2.43±0.96)、(9.22±1.03)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癌胚抗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67±0.42)h、(7.57±0.92)d、(3.26±0.88)d,均短于对照组的(3.24±0.57)h、(10.67±1.49)d、(5.18±1.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34.15±3.01)g/L、(15.04±1.35)ng/ml,均优于对照组的(29.41±2.74)g/L、(18.24±1.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ICU高危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83.2±4.7)g/L,血清前白蛋白为(187.4±3.2)mg/L,蛋白摄入量为(0.7±0.5)kg/d;对照组各指标分别为(82.9±5.1)g/L,(186.9±2.9)mg/L,(0.8±0.4)kg/d,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44.7±5.7)g/L,血清前白蛋白为(258.4±6.2)mg/L,蛋白摄入量为(1.7±0.6)kg/d;治疗后对照组对应各指标分别为(129.9±4.1)g/L,(251.9±3.2)mg/L,(1.2±0.4)kg/d,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ICU危重患者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能够保证患者的身体营养成分有效改善,预后效果更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30例,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支持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15例患者进行常规输液,对支持组的15例患者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血红蛋白在手术之前为(101±1.34)g/L,手术15 d后(94±1.21)g/L。白蛋白在手术之前为(38±1.56)g/L,手术15 d后(33±1.59)g/L。排气时间为(72±1.39)h,下床时间为(4.5±1.41)d。支持组15例患者血红蛋白在手术之前为(102±1.23)g/L,手术15 d后为(91±1.12)g/L,白蛋白手术前为(39±1.54)g/L,手术15 d后(31±1.31)g/L。排气时间为(61±1.45)h,下床时间为(3.1±1.23)d。结论在胃癌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结直肠患者术后及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在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营养状态指标、胃肠功能指标[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3.95±5.26)h、首次下床时间(40.37±7.92)h、住院天数(12.27±3.65)d均短于对照组的(58.87±6.94)h、(55.65±8.36)h、(14.86±4.06)d(P<0.05)。干预后,观察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67.47±19.94)mg/L、(39.18±4.95)g/L、(2.07±0.25)g/L,高于对照组的(244.23±18.58)mg/L、(35.47±3.45)g/L、(1.87±0.21)g/L(P<0.05)。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量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62.5±12.8h),住院时间为(11.6±2.7)d,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79.8±18.6)h,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等优点,故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庆云县胃肠外科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胃肠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干预组患者术后即在胃肠外科营养护理小组指导下给予促进肠功能恢复治疗流程。入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前及发病后第3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腹胀发生率(次)、平均血糖值(mmol/L)、胃潴留发生率(次)、住院时间(d)。比较2组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g/L)、前白蛋白(mg/L)、转铁蛋白(g/L)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DAO[(2.43±0.94)U/m L比(1.58±0.57)U/m L,t=2.905]明显升高,L/M[(1.26±0.25)比(1.93±0.18),t=1.984]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营养指标较术前下降,但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干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在护理指导下干预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肠动力、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性,最大限度保障肠内营养目标达成,进一步提高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晓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6-597
目的分析比较胃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EN与肠外营养支持PN所取得的不同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2006年至2008年来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采用EN,对照组(37例)采用PN。通过对比患者术后7d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研究EN与PN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32±2.56h)显著短于对照组(72.88±5.23h);实验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蛋白(63.56±2.54)g/L,白蛋白(32.43±3.21)g/L,血红蛋白(133.25±9.23)g/L)]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59.21±2.67)g/L,白蛋白(30.24±21.62)g/L,血红蛋白(124.45±7.22)g/L)]。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EN较PN能更好地提供营养支持,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护理前、护理30 d后营养生化指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营养生化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