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05 — 201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 — 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昌平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趋势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2005 —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1 041例,年发病率为506.32/10万~1 678.80/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趋势χ2=6.739,P<0.05)。 肠道传染病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72.67%,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18.14%)、经血与性传播传染病(10.04%)和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染病(0.12%)。 肠道传染病和经血与性传播传染病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657,P<0.05;趋势χ2 =9.282,P<0.05)。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7岁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1.80%;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5.23%。 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痢疾、肺结核和肝炎。 法定报告传染病冬、夏两季高发;发病率较高的街镇(北七家镇、东小口镇、回龙观镇、沙河镇等)集中于昌平南部地区。结论2005 —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成为昌平区重点防控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同时学龄前儿童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与朝阳、海淀两区毗邻的城乡结合部是昌平区传染病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 — 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 — 201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491起,报告病例116 682例,死亡16例。 事件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事件总数的94.41%。 呈春、冬季2个报告高峰。 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发病以水痘为主;肠道传染病春季以手足口病为主,冬季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 小学、幼儿园、中学报告事件数最多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因素。 在不同季节对不同级别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是降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4-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利文  刘利英 《疾病监测》2010,25(6):474-477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12 19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丙类传染病8种。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582.73/10万、0.62/10万、0.11%。结论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防控关口前移,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通市通州区2017—202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结果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25 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0?;死亡27例,年均死亡率为0.04?。报告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4∶1;<10岁年龄组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以水痘和手足口病病例为主;职业以农民、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夏季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消化道传染病报告为主,冬季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较多;高发地为先锋街道、金沙街道和兴仁镇;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病种为水痘、手足口病和梅毒。结论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仍需加强水痘、手足口病等的监测和防控的力度,重视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与干预,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维持在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应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常见的几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常态下的疫情趋势,与应急响应期间的实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COVID-19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47.5%和67.7%,二级响应期间分别下降29.6%和95.0%。 绝大部分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均下降,下降较多的病种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 一级、二级响应期间,肺结核、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比预期发病数分别下降约31.3%、48.9%、48.2%、75.0%、72.3%和66.0%。结论COVID-19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猩红热、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下降明显。 公共场所人流量控制、学校停课、提倡居民佩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为部分传染病带来了较长久的抑制效果,可为今后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街道/乡镇尺度采用ArcGIS 10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空间聚集性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荆州市累计报告发病53 1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59/10万。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主聚集区域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与其接壤的乡镇,发病率存在明显时空聚集性特征。结论在街道/乡镇尺度上掌握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的空间分布、时空聚集等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雅飞  常玥  靳妍  李未 《疾病监测》2015,30(12):1040-1044
目的 了解2004-2014年台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掌握当前防控重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4年台州市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台州市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0种,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平均年报告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2014年与2004年相比,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为95.5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降幅最小,为39.91%;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5位的病种位次变化很大,现在梅毒和肺结核发病率居前,艾滋病和肺结核死亡率居前。结论 现阶段台州市传染病防控重点应加强艾滋病、梅毒、肺结核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  相似文献   

8.
唐武  钟金成  龙凤 《疾病监测》2010,25(1):18-21
目的分析2004-2008年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宁市船山区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951.11/10万,死亡率为0.90/10万。2004-2008年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较高水平波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结论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传染病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疾病及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景德镇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2004-2016年景德镇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景德镇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发病81 415例,年均发病率394.77/10万,2009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最高(544.27/10万),2008年最低(273.90/10万),各年度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01)。2005—2009年发病数前3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012—2016年发病数前3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2004—2016年景德镇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无明显规律。4岁以下年龄组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余各年龄组发病率波动于151.42/10万~895.86/10万之间;男性报告发病数为55 194例,女性报告发病数为26 221例,男女性别比为2.111;发病数居前5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农民、学生、家政家务及待业及幼托儿童。年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和乐平市。结论景德镇市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提示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和淋病、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通过《广东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为广东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趋势变化转折点,2008 — 2012年间呈快速上升趋势(β1=72.552,P=0.001),2012 — 2017年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6.647,P=0.588);男、女性年发病率趋势变化不平衡,男性变化速度高于女性。 年平均月发病率呈现“快升缓降”的“单峰”趋势变化特点,5月为峰值和转折点;1 — 5月间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月发病率变化百分比(APC)为138.33%(P=0.002),5 — 12月间呈较缓下降趋势,APC为–19.19%(P=0.002);2008、2013和2017年的月发病率趋势变化有2个转折点,其余年度均只有1个转折点。 年龄组发病率呈现“高升快降低拖尾”的趋势变化特点,2 ~ 岁组和15 ~ 19岁组为转折点;从0 ~ 岁组至2 ~ 岁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组APC为17.32%(P=0.001);从2 ~ 岁组至15 ~ 19岁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4.81%(P=0.000);从15 ~ 19岁组至≥85岁组,APC为–2.66%(P=0.148),呈现极低位拖尾现象。结论广东省手足口病经历了几年快速上升后,进入了小幅波动上升时期,目前仍处在高发态势;年度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月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两种模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幼儿为高发人群,是重点防控对象,防控措施要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进贤县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进贤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2009年进贤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进贤县共报告手足口病71例,发病率为9.52/10万,无聚集性疫情,无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27例,发病率为43.46/10万,出现4起聚集性疫情。4-7月份为发病高峰,2009年11-12月出现一个次高峰。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其中4岁以下儿童发病数为35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9.20%。2008年和2009年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2.09∶1和1.60∶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5)。散居儿童发病数为324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1.41%;幼托儿童发病数为67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6.83%;学生为7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76%。结论 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2008年有明显上升。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较2008年有明显增多,且均发生在幼托机构。做好对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预制工作,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 — 2017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通州区近9年的手足口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间通州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 809例,年均发病率为276.04/10万,呈下降趋势,病例数隔年高发,5 — 7月为发病高峰。 西部和北部地区年均发病率高,前3位为马驹桥镇、梨园镇和张家湾镇。 男女性别比为1.45∶1,集中在≤5岁年龄组,占91.23%。 2010年重症病例比例最高,达0.54%,随后逐年下降(χ2=–6.864,P<0.001)。 历年病原谱构成不同(χ2=285.149,P<0.001),优势毒株呈季节性变化。结论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和重症比例呈下降趋势,有季节性、≤5岁儿童和重点地区高发的分布特征,病原分布呈不同年份和季节的动态变化。 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病原学检测,流行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457-458
目的分析2013~2017年河南省镇平县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登陆我省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集镇平县2013~2017年手足口病上报人数,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其特征。结果累计上报HFMD患儿6178例,其中男3636例,女2542例,年发病率为268.67/10万人。HFMD易感人群为3岁以下儿童,主要病原菌类型为EV71和CoxA1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生活习惯、生活场所与HFMD呈负相关,喂养方式、水痘或流感史与HFMD呈正相关。结论应加强散居儿童管理,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通过健康宣讲、发放防控手册等方式加强对生活习惯、喂养方式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陈纯  肖新才  谢华萍  王大虎 《疾病监测》2014,29(12):964-968
目的分析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监测和疫情数据,运用Excel 2003,SPSS 13.0,Arc GIS10.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 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29 105例,其中重症124例,死亡12例,为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时间分布上每年呈双峰流行,具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地区分布上高发区域呈环形带分布特点;人群分布上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原学特征上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大部分重症病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病原体。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在全市广泛流行,当前应着重加强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健康宣教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芬  方涛  祝绯飞  张国忠 《疾病监测》2015,30(9):732-736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杭州市拱墅区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发生、开展预警和预测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4年拱墅区辖区人口、手足口病发病数、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以及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辖区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拱墅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57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3/10万,报告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2010-2013年发病较为平稳,2014年增幅较大,上升至182.70/10万;季节性明显,4-7月为高峰,9-10月为次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51: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43%,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7.79%。各街道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其中祥符街道发病率最高;全区共发生聚集性疫情42起,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占总数的80.95%;病原学监测显示,优势病原体由2012-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转变为2014年其他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共同作用。结论 拱墅区手足口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散居和幼托儿童是拱墅区的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防控,同时在做好日常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基础上开展疫情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天津市红桥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天津市红桥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手足口病是红桥区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1~4岁组儿童发病率达648.42/10万, 7月为发病高峰,双环街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主要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在托幼机构易引起暴发。不洁的个人卫生习惯(吸吮手指、使用奶嘴或玩具前不消毒、家长抱孩子之前不洗手),幼儿园消毒措施不到位(奶嘴或玩具使用前不消毒)为红桥区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职业、季节差异,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涵  张静  常昭瑞 《疾病监测》2019,34(8):731-736
目的了解三峡地区库区、非库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重点防控问题,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 2009 — 2016年三峡地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库区、非库区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2009 — 2016年三峡地区库区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报告重症比例为0.19%,报告病死率为0.045%;非库区年均发病率为78.42/10万,重症比例为0.28%,报告病死率为0.05%。 库区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库区,库区重症比例显著低于非库区(χ2=28.732,P<0.01)。 库区与非库区报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 库区重症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79.17%)占绝对优势,非库区重症由EV71(47.37%)和其他肠道病毒(35.34%)共同主导;库区轻症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构成(37.83%)最高,非库区轻症病例也以EV71构成(41.19%)最高。结论2009 — 2016年三峡库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高于非库区,但库区重症比例低于非库区,库区与非库区重点发病人群均为3岁及以下儿童,库区和非库区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提示三峡地区手足口病防控应重点关注病原变化,采取EV71疫苗接种及综合性措施保护重点人群,降低总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王萍  艾赛提 《疾病监测》2010,25(8):641-644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苏市2006-2009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乌苏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8种6739例,年均发病率为783.00/10万,报告死亡病例21例,年均病死率为3.12‰。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H1N1流感、梅毒,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40%。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88.88%。结论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χ2=216.14,P0.01),但除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这两种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疾病后,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上没有明显增减趋势(χ2=1.17,P0.05)。乙类中的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病种发病位次发生一定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逐渐退出首位甚至前3位,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是近年来威胁乌苏市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云南省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4 383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波动上升,2008年25.26/10万,2009年32.84/10万,2010年105.68/10万,2011年85.54/10万,2012年133.28/10万,2013年128.06/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6.62%,1~3岁组发病率达到1506.1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6年间,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型的优势毒株存在交替变化现象。结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同时要加强农村和边远山区疫情监测和预警,防控关键期在4—7月,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富坤  王瑞琴 《疾病监测》2010,25(10):803-805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09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共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21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13起,占61.90%,托幼儿童和学生是传染病疫情的重点人群。病种以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水痘为主,分别占暴发疫情的33.33%、28.57%和23.81%。发病较多的为流动人口较多、人口密集地区。结论疫情发现和报告不及时是暴发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制度,及时处置疫情,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